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刑法心得体会篇1
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刑法全文中有了许多的体会和感悟。以下是我对刑法全文的心得体会。
首先,刑法全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构成及其运作机制。全文精心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及其刑罚、刑事责任、刑罚和刑事执行等基本内容,系统、全面地勾勒了我国刑事法律的脉络。通过学习全文,我了解到了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中流砥柱,它为整个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全文中各条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整体的合理性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对刑法学科的认识。
其次,刑法全文让我深刻认识到刑法的基本功能和价值观。刑法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刑罚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文中明确了刑法的目的与原则,强调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人道性。这种强调个人权利、追求公正与人道的价值观,给我树立了正确的犯罪与刑罚观念。刑法全文的学习让我明白,犯罪行为不仅是一种侵害社会秩序的行为,更是对人民权益的损害,因此,犯罪行为必须受到严厉的制裁。
第三,刑法全文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法律适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刑法是法律体系中最为繁琐、具体的法律之一,其定义和构成要件、处罚等方面的规定均较为复杂。通过学习全文,我了解到了犯罪行为的主客观要件、犯罪形态的区分以及刑罚的量刑标准等等。同时,我还了解到,法律的适用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以实现刑法的公正与公平。刑法全文的学习让我明白,在适用刑法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搜集证据,准确认定事实,配合司法实践的反复思考和完善,以确保刑法适用的准确与合理。
第四,刑法全文的学习让我更加理解了司法公正和法治的重要性。刑法全文规定了刑法的适用机关以及司法程序的基本要求,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通过学习全文,我了解到法治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司法公正是实现法治的核心保障。只有当刑法适用的过程公正透明、程序合法且符合法律规定时,社会对刑法的信任才能得到维护,法治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第五,刑法全文的学习激发了我对法学专业的热爱以及追求刑事司法的渴望。通过学习刑法全文,我意识到刑法是一门既理论严密,又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只有通过多方面、立体化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刑法、掌握刑法,并为维护社会秩序做出贡献。刑法全文学习不仅激发了我对法律的热爱,更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法学从业人员的决心。
总之,刑法全文学习是我法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必修课程,通过全文的学习,我更加直观地认识了刑法的基本原则、作用和价值观。同时,学习刑法全文也让我感受到刑法学科的复杂性和普遍性,激发了我对法学专业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全文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法学从业人员的信念,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刑法心得体会篇2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矗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表现在:1、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法学说开了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思维,就具备了法律人的资格。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概念入手,一定要掌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先记忆,然后要理解。如欺诈行为,我们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诈,才能进一步理解欺诈行为。这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上叫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所以要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字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法。一个法条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四、目的性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直到德国著名学者耶林,他本是个概念法学派的学者,到中年时逐渐意识到概念法学派有僵化的缺点,于是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每部法律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我们要了解、掌握、运用一门法律,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性,我们学习任何一部法律,不能只是搞清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后果,还要思考这个法律制度、法律规则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只讲概念,就会成为“概念”法学。耶林说,光讲“概念”的法学,会成为概念游戏,他说,法律的目的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而法律的目的正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引导我们学习、掌握、运用法律。对每一个法律制度、规则,我们都从目的入手,这就构成了现在法学上的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目的解释方法,即解释、运用每一个制度、规则,一定要紧紧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两种解释,则只有紧扣立法目的的那个解释才正确。
五、正义性
法学正义性源于法律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我们评价法律的好、坏、先进与落后就是依据法律的正义性。同时,现在还存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过分关注形式正义而忽略了实质正义,但是形式正义只是获取实质正义的手段,只有在无法获得实质正义时退而求其次满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目的,程序正义是手段。一旦我们将形式正义强调过分,我们就悖离了法律的正义性。
法官、律师这些法律人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的人,他们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之道,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所以,不能把法律混淆于其他职业。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因为我们选择了法律,我们就选择了正义!
六、实用性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他们呢,所以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并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刑法心得体会篇3
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成员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通过学习刑法,我深刻体会到了刑法的重要性,并且对刑法任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悟。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学习刑法任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刑法任务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刑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的稳定和社会成员的利益。刑法不仅仅是为了惩罚罪犯,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无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每一个刑法条款背后,都有着社会正义的追求和社会利益的维护。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社会才能保持秩序,人民才能享有和平和安宁的环境。
其次,刑法任务实际上是对犯罪行为的规范和惩罚。通过学习刑法,我了解到刑法任务不仅仅是追求公平正义,更重要的是对犯罪行为给予合理、严明的惩罚。刑法的任务是将社会对罪犯的惩罚与认清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相结合,并通过合理的刑罚来对罪犯进行惩戒和约束。刑法的任务是要让罪犯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社会的压力,以防止他们再次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第三,刑法任务要坚持法治原则和人权保障。法治是指国家治理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法律来治理社会,使行政权力受到约束和制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刑法任务也要坚持法治原则,保护人权。刑法任务不是一味地惩罚罪犯,而是要根据法治原则,依法定罪处刑,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刑罚判决的公正、合理。只有依法治理,才能保障人权,维护社会正义。
第四,在学习刑法任务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刑法的任务是保护社会和人民的利益,而司法机关在执行刑法任务时必须保持公正、公平。司法是为了公正而存在的,刑法任务是由司法机关来执行的。刑法任务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包括立案、审判、执行等,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的程序来进行,确保刑法任务的公正、公平。司法机关不能任意扩大权力,更不能利用刑法任务来迫害无辜、压制异见。只有保持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刑法任务还需要与其他社会力量形成有效合作。刑法任务是结合社会实践而制定的,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比如说,警察部门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时需要得到社会的配合和协助,社区居民要积极提供信息,举报犯罪行为。此外,刑法任务还需要与刑事程序、刑罚执行等相关部门形成协同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有效的刑法执行体系,实现刑法任务的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刑法任务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刑法的重要性和任务,同时也明白了刑法任务的实质和原则。刑法任务应该始终坚持法治原则,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同时,刑法任务也需要与其他社会力量形成有效合作,在保护社会成员利益的同时,达到刑法规定的目的。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会坚定信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为维护社会法治作出自己的贡献。
刑法心得体会篇4
刑法作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职责。作为大学生,我对刑法的学习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社会法律体系,还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从中不仅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致力于不断完善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思维方式。
首先,读刑法让我明白了法律的公正与公平原则的重要性。法律作为社会行为准则,要求对每个人都平等适用,无论其身份背景如何。刑法作为一种法律工具,通过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在我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公正和公平的法律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使我更加珍惜法律的存在,并且坚信只有持续学习和不断改进的法律体系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其次,读刑法让我深入思考了刑罚的目的和效果。刑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旨在通过处罚犯罪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学习刑法,我了解到刑罚不仅要起到惩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起到教育、改造和预防再犯的作用。对于罪犯来说,刑罚是对其错误行为的警示和教育,通过刑罚可以使罪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过自新。同时,刑罚也要有利于预防再犯,尽量减少犯罪率,增加社会的安全感。这种思考让我意识到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惩罚,更要用智慧和人性化的方式来达到社会更大的利益。
第三,读刑法让我深刻明白了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刑法条款的修订,这些修订旨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刑法是不断发展的,它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理应具备接受新观念、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法律知识,才能在法律领域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第四,读刑法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和权威。刑法是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探索刑法,我明白了法律决策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这让我更加尊重和重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从业者做好准备。
总之,读刑法是一次启发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学习刑法,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的增长,更获得了对法律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刑法教会我如何正确对待法律,明白法律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在法治社会中做一个守法良民。保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正是每个人都有责任的事情。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刑法知识,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刑法心得体会篇5
刑法是指国家规定的对犯罪行为采取的刑罚和辅助措施的专门法律规范。在我国,刑法是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其在维护社会安宁、保障正义、促进全社会法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学习和实践刑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刑法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对人性的挑战、对法律适用的要求等方面,深刻理解了刑法有关原则和制度,并不断地加深对刑法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刑法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刑法规范了人类行为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犯罪行为,对违反法律的人予以惩罚,并通过在社会上普及法律和刑法知识、树立公正法治的形象等方式,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律的权威感和公信力,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同时,刑法还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侵害行为的发生,提高了社会安全系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刑法在人性上涉及的问题很大,要求我们对人性特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就犯罪行为本身而言,它是涉及到人类的普遍性问题——人的自由意志、自主性和道德责任等方面,而在刑法的处理中,必须考虑到犯罪人的动机、心理状态以及其他社会背景因素。这对我们对犯罪行为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借此更好地理解刑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学习刑法自然让我们不断地提高对法律适用的要求。在处理犯罪案件时,为了更好地保证司法的公正、合理和严谨,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尊重权利、尊重程序,遵循法律规定和程序,防止随意使用法律规则或滥用权力,以确保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在法律适用上的不断完善,也为实现更好的刑事司法工作提供了基础性、制度性的规范。
第四,刑法对于广泛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具有约束力,其内容所包含的很多方面也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到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再到司法工作的机构和整治,刑法涉及的方面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建设有关。
最后,我认为,刑法体现了一种社会状态、一种心态和文化意识,而法律适用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价值思想有关。在中国的刑法中,“法外道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意味着刑法规则所满足的要求,并不一定是公正、爱和良心,人们的行为不能只是合法或不合法,还需要跟社会士气、大众道德以及社会的利益相协调。假如法律适用超出了这一领域,就会引起一些与法律条文相矛盾的情况,甚至是与社会审美失调的问题,从而让罪犯的行为在社会上刻画了一个谴责性的形象,使得社会上的良知产生巨大的反感。
总之,刑法包含很多方面,对整个社会系统起到很大的影响。我通过学习刑法,加深了对刑法、法律原则和制度、法律适用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需要时刻记得我的职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守护人民的安全和尊严。
刑法心得体会篇6
经过对刑法分则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体会到更多刑法的乐趣,揣摩到更多属于刑法的真谛。上学期通过学习刑法总则,开始接触到什么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知道那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对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违法与犯罪的根本性区别等。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犯罪的定义体现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么法、量什么刑,都要依据法律――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基于我的简单理解就是犯罪人应负担的法律责任,负责任就有承担惩罚的义务。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利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为――是对社会的一种严重的侵害;刑罚是制裁的方法――是国家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刑罚也是恶,直观的看是“以恶制恶”。所以“制恶”是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定,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平等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刑罚是“以恶制恶”,于是我们又强调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个别化等等。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犯罪概念是对各种犯罪现象的理论概括,它不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而且阐明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则标准。
刑法学总论是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较为抽象的概括,研究刑法的一般性、共性问题,而刑法各论是在总论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所规定的各类犯罪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具体犯罪,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成的体系,即先分类后分种,使其脉络清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目前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采用的是简明的分类方法,将犯罪共分为10大类,依次是(因为同类客体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从重到轻排列的有次序关系的,而不是分别是的平等关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采用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从犯罪的同类客体出发。而对各类犯罪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排列标准主要是以各类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规定的,但存在相对性,有时还得做具体分析。
刑法分则具体条文一般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由于罪状与罪名密切相关,因此对罪状,罪名及法定刑的研究,是刑法各论的重要内容。而对刑法具体条文的学习理解自认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家的,例如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xx、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
刑法心得体会篇7
第一段:引言(150字)
通过初步学习与实践,我对刑法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刑法是一门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科学,在发挥其惩罚、警示、预防犯罪的作用的同时,也保护了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在参与刑法任务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刑法的重要性和使命。
第二段:刑法任务的重要性(250字)
刑法任务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人民利益和提高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刑法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打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刑法所依托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刑法任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定罪量刑、犯罪预防等手段,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段:刑法任务的挑战(300字)
在实践中,刑法任务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案件调查和证据收集的难度不容小觑。刑法案件的调查需要经验丰富的警员和检察官,他们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找出犯罪的真凶。其次,法律普及和公众意识的提升也是一个挑战。只有普遍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才能够让人民自觉地遵守法律,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刑法任务也面临着公正与效率的平衡问题。刑法需要在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案件的公正审判和尽快的办结。
第四段:心得体会(300字)
在刑法任务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刑法的严格程度要求我们在办案过程中,要严谨地对待每个案件,确保公正司法的原则能够得到完全的体现。另外,我也体会到了刑法任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案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和策略来办理,准确把握案件的本质。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法律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刑法任务的挑战。
第五段:总结(200字)
刑法任务是一项复杂而庄重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技能,以及公正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中,我们更要深入理解刑法的本质和使命,充分认识到刑法任务的重要性和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担当起刑法的使命,才能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刑法任务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只有积极投入,全心全意为刑法服务,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刑法任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
刑法心得体会篇8
我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然而许多人不懂公民基本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用法也有实际的必要.
通过《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只是很表面理解,很感性的认识,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理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的法律意识产生了质的转变。学习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参照课本,对照笔记,联系一些法律事例,以及观看普法宣传节目,感觉到在法制建设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考虑。
法律知识是我们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由于我们专业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导致我们很少接触到能使自己综合素质提高的知识。而这门课很好的弥补了我们专业所缺乏的,并使我们的知识视野扩大。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很有好处。比如:在找兼职做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等。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感觉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实体法部分对我以后很有帮助,它主要介绍我国几大基本的部门法和几个重要的单行法的相关内容,,使大家了解包括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的立法目的、原则及基本规定和精神,培养大家的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
总之,在本学期学习的这门《法律基础》课上,我掌握了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并明确了各主要法律部门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并在一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关法与法律现象的知识、思想、心理、观点和评价。并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门课,我还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了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律素质。并会坚持做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也能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并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斗。
我深刻的理解到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这些权益的程序和方式。也初步具备了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有了一定的寻求法律救济的能力。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表现在:1、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 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法学说开了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思维,就具备了法律人的资格。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概念入手,一定要掌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先记忆,然后要理解。如欺诈行为,我们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诈,才能进一步理解欺诈行为。这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上叫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所以要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字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法。一个法条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四、目的性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直到德国著名学者耶林,他本是个概念法学派的学者,到中年时逐渐意识到概念法学派有僵化的缺点,于是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每部法律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我们要了解、掌握、运用一门法律,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性,我们学习任何一部法律,不能只是搞清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后果,还要思考这个法律制度、法律规则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只讲概念,就会成为“概念”法学。耶林说,光讲“概念”的法学,会成为概念游戏,他说,法律的目的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而法律的目的正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引导我们学习、掌握、运用法律。对每一个法律制度、规则,我们都从目的入手,这就构成了现在法学上的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目的解释方法,即解释、运用每一个制度、规则,一定要紧紧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两种解释,则只有紧扣立法目的的那个解释才正确。
五、正义性
法学正义性源于法律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我们评价法律的好、坏、先进与落后就是依据法律的正义性。同时,现在还存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过分关注形式正义而忽略了实质正义,但是形式正义只是获取实质正义的手段,只有在无法获得实质正义时退而求其次满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目的,程序正义是手段。一旦我们将形式正义强调过分,我们就悖离了法律的正义性。
法官、律师这些法律人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的人,他们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之道,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所以,不能把法律混淆于其他职业。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因为我们选择了法律,我们就选择了正义!
六、实用性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他们呢,所以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
刑法心得体会篇9
作为一名新入行不久的员工,对于法律更需要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首先,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自律。对于法律,要知其文晓其义,做到知法守法,不扰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得扰乱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就要做到不参与这样的行动。如果明知故犯,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作为一名新入行不久的员工,对于法律更需要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首先,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自律。对于法律,要知其文晓其义,做到知法守法,不扰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得扰乱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就要做到不参与这样的行动。如果明知故犯,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做好法律的宣传者,作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法律进行宣传,有利于提升自身周边的法律知识水平,只要我们人人行动起来,做一名法律宣传员,就一定会增强我们及身边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这样,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中。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章纪律,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合规意识,把单位要求的规章纪律牢记心中,抵制不良诱惑。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职业修养,在我们面对外部诱惑时,只有具备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做到不违纪、不违规。
刑法心得体会篇10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刑法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刑法涉及到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在学习和探究刑法知识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刑法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分析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刑罚量刑等方面,我对刑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实际应用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构建正义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刑法包括了一系列的原则,如刑法法律主义原则、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法律明确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在刑法界限的划定、刑事责任的确定、刑罚的适用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刑法法律主义原则规定了犯罪与非犯罪行为的界限应明确,不得以法律之外的标准来确定犯罪行为。这一原则保证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确保了对犯罪行为的公正处理。而刑罚法律明确性原则则规定了刑罚应当明确具体,不得模糊、歧义,以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这些原则在构建正义社会,增强社会公信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学习刑法中,我深入理解了犯罪成立的构成要件。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即行为与结果的客观联系,主观要件即犯罪人的故意或过失。在分析刑法的具体案例时,我发现犯罪构成要件的具体解释和应用不易。特别是在涉及一些主观要件的情况下,如故意犯罪,需要审查犯罪人的主观心态和意图。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刑法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人性和人心理学的理解和洞察力。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才能对刑法构成要件的应用有更加准确和客观的判断。
第三,刑罚量刑是刑法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刑法对于犯罪行为的刑罚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进行量刑的规定,以保证刑罚的公平和适用性。在学习刑法中,我了解了刑罚量刑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例如,在犯罪情节轻重不等的情况下,刑法规定了量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犯罪的危害程度、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犯罪人的个人情况等。这要求我们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分析刑事案件时,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刑罚量刑进行合理和公正的评估。同时,在刑罚量刑方面,还需要考虑到刑罚的目的和效果,避免刑罚过轻或过重。
第四,在分析刑法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刑法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权益,为社会提供安全感和公正感。刑法的实施可以激起犯罪者的恐惧心理,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刑法的威慑力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刑法的社会检讨作用和教育作用。而在我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会创新刑法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刑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学习和分析刑法带给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一种思考的能力和方法。学习刑法需要对法律文本进行解读和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法理分析的方法。同时,刑法分析还需要结合社会实践和个案解决的经验。在分析刑法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学科知识,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些能力和方法不仅在刑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学习和分析刑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通过对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构成要件和刑罚量刑等方面的学习和分析,我对刑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培养了一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能力和方法将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刑法心得体会篇11
新刑法自实施以来,我对于这一新的法律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我看来,新刑法的出台不仅体现了我国法制改革的重要一步,也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刑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刑法的最大特点是加大了对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这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实基础。新刑法对传统刑法的修正和完善,一方面提高了重罪的刑罚力度,另一方面也严惩了一些常见但被忽视的犯罪行为。通过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新刑法旨在通过惩罚的手段,有效震慑潜在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其次,新刑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这在我国法律史上意义重大。在过去的刑法中,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相对较弱。而新刑法中对于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设置了专门的保护规定,并加大了对相关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新刑法的人文关怀,也进一步确保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次,新刑法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有了明显加强,这反映了法律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其危害性日益凸显。新刑法明确规定了网络犯罪的界定和刑事责任,并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与安全,也对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新刑法建立了完备的刑事责任制度,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保护。新刑法在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益方面加大了保护力度,明确规定了合理拘禁期限、限制取证范围等,防止了滥用刑事权力的情况发生。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人权思想的进一步践行,也为打击犯罪提供了可靠的司法保障,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信任。
最后,新刑法在惩罚的同时,也注重对犯罪人员的教育和改造,体现了人性化的思考。新刑法规定了刑罚执行中的教育改造制度,包括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帮助犯罪人员重新融入社会,为其提供机会改过自新。这一举措体现了新刑法推进法治建设的理念,旨在通过教育和改造来达到惩治犯罪和挽救罪犯的双重目的。
总的来说,新刑法的出台为我国法制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维护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新刑法的引领下,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加强法律的学习和宣传,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