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1

我们六年级上册23课有篇叫《最后一头战象》的课文,作者是沈石溪。

梁老师建议我们去看,寒假回家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认认真真的读了这篇文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了日寇侵占了缅甸,在战斗中,战象都陈亡了,在民工搬运战象尸体时,发现了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过了二十几后,它在临死之前重新找到并披挂上象征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来到战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边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在了那里。

在这篇文章里,嗄羧被村民治好伤后就在寨子里生活,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灵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时候,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匝,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的寨子表达了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都拥到打谷场为嗄羧送别,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在它脖子上系了洁白的纱巾,在四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送给它吃的,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说明它很难过,它知道自己要离开了,吃不下东西。

嗄羧是一头很重情义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块战斗的战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并肩作战的战友身边,它是我们心中一位非常重情义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战斗英雄。

大象能做到这样,我们人要做的更好。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2

上个学期,我们学了沈石溪的一篇文章《最后一头战象》,它让我们感到了一头不忘初心的战象“嘎羧”。这个寒假,我又读了他的另一本动物小说《象母怨》,让我看到了一个象群,由母象和小象组成的象群,认识了其中的象母(就是这个象群的雌的首领叫做象母)“嫫婉”。

这个象群非常特殊,因为没有哪个象群的首领是母象的,而造成这个象群特殊的原因,是它们的象群的公象,抛下小象和母象,为了领地而去战斗,两个象群最后两败俱伤,所有的公象都死了,只留下小象和母象。这时象群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母象没有象牙,对一些猛兽没有办法,只有团结才能生存,于是这些孤儿寡母做出了明智的选择,组成了新的象群。在象母“嫫婉”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用智慧,靠团结,让象群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看到这,我想到了我和我的朋友焦正宇,有一天为了一个尺子,打了一架。事情是这样发生的,这一天我买了一把30厘米的新尺子,我在他面前晃了一晃,他一脸疑惑说:“等会,这好像很是我的尺子!”我说:“这不可能,这是我今天新买的尺子。”他又接着说:“那你这怎么会有我做的标记。”这是我看到了,我新买的尺子上有一道划痕,我说:“哼,这可是我今天早上,我新做的记号,竟然说是你的,可笑。”我看了一下他,他突然把尺子从我的手中抢走,我也快速去,把尺子抢回来,在我们的抢的过程中,他把我的尺子撇断了,我非常生气说:“你为什么要把它撇断?”他说:“我还想要问你呢?你为什么要拿我的尺子。”在争执中他竟然跟我打了起来,最后我们俩都闹了不和,谁也不让谁。回到家我在想自己的问题,觉得不应该冲动,应该将事情心平气和的讲清楚,朋友间应互相谅解,要团结友爱,明天我要向他道歉。

第二天他比我来的早,看我来了,他快速走到我的座位上,把一根尺子给了我,说:“对不起,我昨天不应该那样,我不应该鲁莽,给我把一根新尺子给你。”我说:“不用了,我也应该跟你道歉,不应该那样,这尺子我不要,你留着吧,做个纪念。”我们俩又和好了。

这本书,又让我回想起了往事,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3

前几天,我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书,名叫《最后一头战象》。

这本书是沈石溪写的,书中记录了作者在野外和动物发生的故事。当我读到母象为救小象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时候,我感动的哭了,多么爱小象的母象啊,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作者还写了雪狼的成长,雪狼小时候生下来时身上没有毛,一点力气都没有,没有母狼的保护和关心,小雪狼就死在寒冷的雪地里了,小狼渐渐的长大了,身上的嫩毛也就长出来了,也不吃奶了,渐渐的学会了吃肉,再长大一点点,母狼就教小狼学捕猎,在学捕猎的过程中,小狼虽然失败了好几次,但是小狼还是捕到了一只羊,小狼那天很开心,因为他知道了,学会了劳动的本领!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教师评语:这篇读后感,作者从两个方面谈出了自己的感受。一是母象为救小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作者所感动;二是老狼为了保护小狼而付出生命,最后教会它捕捉动物的本领,本文层次清晰,感受深刻!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4

在《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中, 有许多好词、好句,以及一些我从来没有读过、看过的新内容,我获得了好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小说里讲人与大象之间的情缘。讲了保护动物,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大象的祖先、历史、习性。其中我最喜爱小说中的这个情节——一头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老战象,不愿意埋葬在祖坟里,却要与几十年前那些同舟共济、浴血奋战的“战友”埋葬在一起,我被这头老战象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它是多么伟大呀!

人类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情感方面的复杂缺点,要向动物学习,学习它们这种崇高的单纯情感!

老战象和它的“战友们”,为了保护中华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让我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的一首著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教师点评:你是真正地看书!看得认真,想得全面、深入,你也确实从书中收获了许多。坚持下去,你会从书中学到许多东西。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5

《最后一头战象》中,我最搞不懂的一篇故事就是《野猪囚犯》。

还有一次,野猪们看到木瓜,控制不住自己,竟吃了起来。我本以为老虎会大发雷霆,没有想到,老虎却大发慈悲,任由他们吃。老虎在旁边巡视,他旁边有一块牛背似的磐石上,如果我是老虎,我一定选择站在磐石上,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吗!可老虎只瞟了一眼,他似乎很信任野猪们不会逃走。

正当他们走到树下的时候,老虎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树上有只金钱豹,如果不是老虎及时提醒,野猪恐怕就要成为豹子的盘中餐了,老虎和金钱豹厮杀起来,由于豹子打不过老虎,便灰溜溜的逃走了。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波农丁一枪把老虎打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才明白,原来,野猪跟随老虎,是为了安全。动物也很聪明,我们不能小看他们。野猪们也是为了生存,逼不得已,才去与老虎合作,每一件事,都有原因,需要我们去不停的探索,才能发现新的大陆。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6

又看完了一本书,我把它送回了书架,无意中却在角落中瞥见了那本书,曾今我的最爱——《最后一头战象》。似是与久违的老友重逢,我满怀喜悦地抽出了它,又读了起来。

书中编入了11篇沈石溪动物小说经典中的至精,6篇有关大象,2篇有关野猪,还有3篇有关熊,读着读着,我再一次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仿佛眼前正在展开一幅充满生机的原生态画卷……尤其是那一个个关于象的故事,不仅精彩绝伦,读完更让我感慨、深思。

象,是智慧的动物,《给大象拔刺》中的大象夫妇即是如此:因为小象受伤,它们又爱子心切,便在路上劫持一个赤脚医生替小象看病,但它们也懂得感恩,又给了一只冬瓜大、蓄满蜂蜜的野蜂窝当医药费。

象,是有感情的动物,《愤怒的象群》中的象群也是这样:这群大象也会因同胞的死去而悲痛。而那些贪婪的人们因为触犯了象群,破坏了人象之间的和谐,最终也招来了群象的报复。

象,也是有社会意识的动物,《象警》中的大象便是这般:大象们当了动物界的警察,在炎热的夏季赶走了大湾塘里虎视眈眈的鳄鱼,为干渴的动物们开辟了一条通向水源的绿色通道,它们是这里动物们的依靠和守卫神。

可最近我从报纸和网络新闻中得知,这些高大又充满智慧的大象们,如今却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由于人类的贪婪,想得到它们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象牙。因为象牙自古以来是最有代表性的奢侈装饰品,收到各路富豪青睐。可能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它能彰显自家的财富,从而得到足够的虚荣心。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思考。我想严厉地谴责那些买卖象牙的人们,象牙并不代表财富,反而只会彰显人性的丑陋!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让我们要行动起来吧,抑制象牙贸易,怀揣一颗善待生命的初心,去敬畏和爱护这些生灵!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7

几个星期前,我们学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头战象嘎羧在战争后被人们发现,因为这是战争后所幸存的最后一头象,所以人们对它格外照顾,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羧老了,他也预感到自己活不长了,所以便独自在百象冢前挖了一个坑,在坑里永远的睡着了的事。

文中最让我震惊的是:嘎羧快走黄泉路了,但他并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去,而是和曾经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麽呢?是甚麽力量使嘎羧毅然选择了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呢?这一连串的问号搞的我疑惑不解,后来,我才知道,因为他思念战友,怀念与战友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候,他也想和战友一样庄严归去。读到这儿,我才明白:是友情的力量促使他选择了和战友躺在一起。

它们,也如此——

小时候,妈妈捉了一只小麻雀给我,我高兴的直拍手,一下子就把它塞进了大箱子里(我错了)为了防止他飞走,我还在他腿上绑了一根绳子,上面还系着几个小铃铛。

有一天,铃铛急促地响了起来,我跑出去一看,那只小麻雀正冲着另一只小麻雀不住的哀嚎着,那只小麻雀立刻像箭一样飞了下来,企图把绳子撞断,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绳子纹丝不动,就这样反复了几次后,那只小麻雀的羽毛被挂掉了,血珠一颗颗的滴落下来,我的心在流血,于是,我把小麻雀放飞了,看着麻雀们在天上飞着,唱着,我开心的笑了,是什么拯救了他?没错,是友情!

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让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8

-->

说起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象,我们想到的词汇通常是:蒲扇耳朵、短尾巴、高大有力,但有些笨拙,虽然很温顺,也很可爱,但在人们心目中却很少感受到它们的尊严和情感。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以后,让我感受到了它们对人类的情感,对战友的思念,以及文中战象维护自己尊严的态度。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军侵略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十头勇敢的战象在傣族人民的带领下,经历了一场浴血奋战,嘎羧成了那场战役唯一活下来的战象。几十年以来,嘎羧一直忍受着战争给它带来的痛苦: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都闭不拢,前腿也没有完全治好……虽然又老又难看,但因为它是战象,它是功臣,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照顾。而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嘎羧这头最后的战象,带着充满荣誉的象鞍,走向了在翠竹掩映中的象冢。

这篇文章通过一头战象的故事,描绘了一头重情义的大象,放弃种族为它设好的象冢,走进当年埋葬战死队友的象冢中,和当年并肩作战的勇猛象兵们长眠在一起,体现了它对战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对作者与波农丁一开始的贪婪,到最后被嘎羧的行为所感动,而放弃拿走象冢里的象牙这一过程的描写,进一步宣扬了嘎羧细腻的情感和尊严,也形成了人类的贪婪和动物的纯真之间鲜明的对比。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那是个初冬的下午,我坐在天井里奶奶的藤椅上,地上不时蹲着一些不怕冷的小麻雀,用手拍一拍它也不会飞走,我一边呼出白气,一边在想:“弄一只小麻雀来怎么样?还可以当宠物养呢!”想着,想着,我以雷电般的速度抓住了一只灰色与黄色相间的鸟儿,扒拉一下这只小麻雀的羽毛,才不管它在我手中疯狂地挣扎,不管怎样,从此以后它就是我的宠物啦!把玩了一会儿,就一把把它塞进临时的笼子里。

第二天,我准时地来给小鸟送饲料,当我来到笼子前的时候,我倒吸了一口冷气,我的小麻雀死了!我伤心极了,我问我的伙伴:“为什么我的鸟会死呢?”他这样回答:“因为它不忍心有这样的下场!”

伙伴的回答让我百思不解,虽然我也努力探寻更合理的答案,但始终没有找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的事情被渐渐抛到了脑后,为这事流过的眼泪,也渐渐被记忆风干了。直到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又唤起我对那只小麻雀的记忆,同时也明白了小鸟去世的原因。

当鸟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它知道自己变成了囚徒,为了自己的尊严,他宁愿死,也不在笼子里生活一天;当鸟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它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它要为了尊严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金钱,失去自己的尊严,有的人为了名誉和地位不择手段。对比战象,这些人应该感到羞耻。《最后一头战象》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情感和尊严的重要。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9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是围绕象、猪、熊三个动物写的十二个故事。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给大象拔刺》。

《给大象拔刺》主要讲的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当时是一名赤脚医生,在一次巡视时被两头象给劫持了,那两头象把沈石溪压到一头小象的身边,要沈石溪给小象拔刺,可没想到小象也怕疼,于是沈石溪想了许多办法:1、给小象塞止疼片。2、破口大骂小象。3、小象疼的时候,他也表现出很痛苦的样子。以免被送上“绞刑”。终于,小象能一瘸一拐的能走路了。沈石溪终于松了一口气。一个多月后,那一家象还付给了沈石溪了“医疗费”。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好气的是人家沈石溪给小象拔刺那两头象瞎干扰什么的呀,动手术有谁不疼的,它们虽然爱子,但……那也太那个了吧。好笑的是小象居然也怕疼,我还以为只有人才怕疼呢!而且我还没想到动物世界的父爱母爱也这么浓,居然敢劫持人类,都不怕人类一枪崩死它么!?可见,动物世界的母爱一点都不比人类差。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因为没爸没妈的孩子十分可怜。

希望大家看了我这一篇文章,能保护动物,做一个善良的人。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10

也许我的理解太天真,太幼稚了。

象,如果以前让我给这种动物排上我所理解的词,我会一如既往地说“大象笨重、虎头虎脑、臟脏的,一点也不可爱!”每次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都会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看大象,海豚嘛,它可灵活了,我想看它的表演!!

可是……也许因为教科书上的这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让我深刻感到:大象应该也有优点啊!看完文章后,我对大象的感觉不再只是笨重、虎头虎脑、臟脏的。反而还多了几项“有灵性、重情义、英勇。”

大象属于哺乳纲,长鼻目,象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徵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歷史上曾广佈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佈範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佈于整个非洲大陆,喜欢群居。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塬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嗬,大象也挺有趣的嘛!

嘎羧,是你让我对大象的想法改变的哦——你的同伴还好吧,见到了它们,一定要happy啊!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11

“……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二十六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色的象牙。嘎羧那对象牙,也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辉……”这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束语,描写了象的悲壮。《最后一头战象》与沈石溪别的动物小说一样,分别写了大象、野猪、狗熊三种动物,并向我们展现了沈石溪与这三种庞大无比的动物格斗与相处的故事。而其中《最后一头战象》这篇短文更体现了象美好的性格。

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首领有一队战象,在一场抗击日寇的激烈的战争后,只有一头名叫嘎羧的公象幸存,放在沈石溪住的寨子里养了二十九年后,嘎羧预感自己离死亡不远了,讨回了自己的象鞍,离开了寨子。一般老象临死回去自己种族的象冢里长眠,而嘎羧却走向了自己战死同伴的冢里,安息了。

我完全被融入在沈石溪的故事里了,好像我就是嘎羧,这就是沈石溪小说的魅力之处。他让我们感受了大象那种牺牲、伟大感,又油然升起一种敬畏之心,也对沈石溪职位高才能的动物小说家而佩服。

当然,这本书里还讲了野猪和狗熊呢。虽然人们把它们比作坏蛋,可也有好的一面,主人要和它们亲热就亲热,要友好就友好,若是主人发火了,它们也会屈膝坐下,静静地听候主人的发落,真是一群可爱的东西。这本书最让人感叹的是动物对人的爱,它们爱我们,但有些人却昧着良心用残忍、血腥的手段去杀害它们,真是“禽兽不如”。

让我们和自然界的生物们和平共处,共同爱护我们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篇12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这本书名叫《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光看名字我就非常喜欢。这本书是一位研究动物的人写的。

看了这本《最后一头战象》,我不仅知道了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惯和地区,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其实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他们身上也有人性的光辉,也有恩怨情仇。书中有一篇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天夜晚,象群围住一个村寨,他们想要找出一个人。因为那个人类杀害了它们的一个同伴。大象围着村寨不停地叫唤着,声音惊天动地,连大炮轰鸣声都不过如此。村长弄清了缘由,把杀象的人交了出来大象才走。大象带走了那个人,清晨,有人发现那个人已被大象踩扁了,由此可见,大象也很重感情,也有恩怨情仇。

其实,不光是大象,其他动物对自己的同伴都有深厚的感情。

这本书里面还讲了猪和熊的故事。猪冒着被抓住的危险,用它的獠牙拱出了一个洞,救出主人。而熊则冒着自己会被冲到下游而摔死的危险,引走了自己的妈妈,救了养育过它的人的性命。

当然,书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好看的故事,你也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