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 / 1

教学理念: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自主预习:通过读书

提练主线: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教学过程: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二、合作探究

4 /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思路: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3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文

l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l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l 精彩回放

1 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 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l 习作与评议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 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 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l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l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l 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 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5 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 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l 日积月累

1 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 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 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 游戏:成语接龙

5 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1 / 4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8、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翠绿的竹子、粉红的桃花。春天,游水的鸭子最先知道江水已经变得暖和了。岸边的蒿草铺了一地,芦苇已抽出短短的芽,这时节正是河豚鱼长得最肥的时候。

9、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

10、齐背古诗

三、学第二首古诗

1、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认读)

2、诗的作者师谁呢?(李白)师板书

3、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4、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5、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6、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7、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8、生看图,师讲诗意:老朋友辞别了黄鹤楼,在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到扬州去。他乘坐的孤舟在碧蓝的天边不见了踪影,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流向水天交接之处。

9、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

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指名背诵。

2、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5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有九个词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学习目标是认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片断1:

(课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围坐,每三人为一小组,每大组中间摆上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红色、白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还有细长的豆角`……)

课伊始,播放音乐课件《买菜》,学生齐唱歌曲。

师:你们说这些可爱的蔬菜长在哪里?

生(齐):菜园里

生:好!(兴奋、齐声)

(同学们纷纷看、摸、闻各种蔬菜,并与小组同学议论。)

师:下面,老师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找出写有它名称的卡片,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老师首先举起黄瓜,学生们迅速在摆放的卡片中找出“黄瓜”卡片。)

生:黄瓜、黄瓜……

(简评:生活化的情景,儿童化的歌曲,引发学生对菜场的回忆。将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课文中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生硬的方块字,而是孩子们急于认识的朋友。

“看实物,找卡片、读词语”这一环节,激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课堂活跃起来,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教室,学生们在这样充分自主的活动中,牢牢记住生词。)

片断2:

师:把你刚才观察到的蔬菜说一说,愿意说哪一样,就说哪一样。

生1:我刚才摸了茄子,它的皮很光滑,它是紫色的。

生2:我发现卷心菜的叶子一层一层地卷着,像卷发。

生3:辣椒有红的,还有绿的。

生4:我尝了一口西红柿,甜甜的,酸酸的。

生5:豆角长长的,像绳子。

……

(简评:学生通过看、闻、摸,加强生活体验,自然明白了蔬菜的特点,这是学生们独自研究的伟大成果,他们沉浸在自主探究的惊喜与自豪中,学习兴趣浓厚,语言也在认识和研究中得到发展,为下一步学习儿歌作了很好的铺垫。)

片断3:

(通读儿歌后,学生质疑)……

生1:“萝卜地下捉迷藏”是什么意思?

师:(课件展示:菜园里,农民拔萝卜。)仔细看,谁能发现秘密?

生2:(急切地)我知道了,萝卜长在地下,我们看不见,农民伯伯把它拔出来,看看见了,就像它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师:你观察真仔细。那萝卡这么顽皮,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生3:萝卜地下捉迷藏(读得顽皮可爱)

师:真顽皮,大家学着他读一读。

生(齐):萝卜地下捉迷藏。

……

(简评:许多城里孩子没有见过实地生长的萝卜,没有实际经验,就没有感知,一切枯燥的讲解都抵不上多媒体展示生活的文本,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感悟了课文。)

片断4:

师: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许多小朋友爱吃的菜肴呢!

(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酸辣、白菜……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

师:请小朋友先读读这些菜名,说说你看爱吃哪几道菜?

(学生兴奋地念菜名,找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名,高兴地与同桌交流。)

生1:我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

生2;我喜欢酸辣白菜,酸酸辣辣的,很好吃。

生3:我喜欢吃炒菠菜,菠菜有营养,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力气大。

师:是吗?那以后老师也要多吃蔬菜。

……

(简评: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字,学以致用,学生兴奋、自豪,巩固了知识,活跃了气氛,发展了语言,还受到了健康教育,学习语文联系生活,一举多得。)

片断5:

生(齐):好!

第二天,这项作业学生完成较好,大家都认真画了蔬菜,有的配了儿歌,且看作品。

(作品一)西红柿(图)

西红柿,红又圆,

吃在嘴里酸又甜,

营养丰富人人爱。

(作品二)黄瓜(图)

黄瓜,黄瓜,

身穿绿衣裳,

为什么名字叫黄瓜?

(作品三)萝卜(图)

萝卜进了城,

药铺关了门。

……

(简评:课已完,兴犹浓。他们渴望将心中涌动的情感爆发出来,老师开渠引源,让他们用彩笔去画,用心灵去写,用饱满的热情去实践。尽管作品幼稚,有的生字用拼音代替,有的还有家长帮助的痕迹,这没关系,重要的是孩子们去观察了,去探索了,去创新了,他们体验到了观察与创作的乐趣。)

[教学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生活即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也做出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论断。生活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在《菜园里》教学设计中,我试图将生活引入课堂,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让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机。片断1中,将菜园搬进教室,创设生活化情景,将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构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堂,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具体的材料,经验性的知识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注意力,人人跃跃欲试,个个争先恐后,在这种心态下识字,事半功倍。

二、调动多种感官,联系生活感悟。

学生在认识和发展上是用“形象和声音来思维的”,我们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在片断2、片断3中,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自主感知,探究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体验成功中飞扬了个性,明确了事理,发展了语言,感悟了课文。

三、拓展实践活动,回归生活运用。

新课程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可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学生作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员,接触更多的是生活世界,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育理应回归生活。片断4中,将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菜谱纳入课堂,让学生认读、巩固生字,片断 5中,引导学生观察蔬菜,画蔬菜,创作儿歌,将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开辟空间,这些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有帮助的。

总之,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生活,应该成为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专家点评]

“读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既是这节课中渗透给学生的关于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郑老师指导学生读书的一种理念。激活生活积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去领悟语言是其具体的做法。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课文中提到的蔬菜已经非常熟悉,看过其形,听过其名,尝过其味,这为他们认识蔬菜名称中的生字提供了先决条件。而《菜园里》对蔬菜特点的生动描述,又为唤起回忆,加深感受提供了依附。郑老师把学生引入“菜园”,引进“菜市场”,一是把识字的四要素:图象、声音、符号、语文整合输送给学生,利于识记,提高了识字效率;二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就激发了情思,形成了“人生体验——言语活动——新的体验”这样的良性循环,结果是阅读的感受和收获都那么真切和丰富。(李庆明)

3 / 6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1、谈话:

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思路: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

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思路: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一、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7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中的一篇看图归类识字课文。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以一幅表现菜园景色的插图,九个蔬菜名称的词语和一首生动活泼的描述蔬菜特点的儿歌组成。

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本课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分别在课题、蔬菜名称词语中以及儿歌中呈现,把识字与看图学词学句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这一特点,又分散了本课繁重的识字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避免识字枯燥。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贴近生活的识字性课文,要求在图片和拼音的帮助下集中识字。一年级的学生之前也已接触过类似的识字课文,而且入学也已有大半个学期,因此对于识字,记字方法已有所掌握,况且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就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更重要的是这篇课文中所设置的识字环境和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困难不是非常的大。

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虽说是农村的孩子,但除了个别的外地孩子以外,很多学生的识字基础还是不错的,所以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困难,可能就是个别的音需要特别强调下,如翘舌音、后鼻音等。

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一年级教学以识字为主,我结合教材和新课标,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认识“菜、园、豆、角、萝、卜、心”七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卧钩,会写生字“卜、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朗读儿歌。

3、认识常见的一些蔬菜,知道它们的名字。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识记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字是难点。

四、说方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我想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设置一个生动的情境,让他们在这个情境里快乐的学习,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接而综合运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同桌的合作,让学生借助图片和拼音识字,进行梯度教学,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菜园,然后借机教学“菜园”这两个生字。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菜园里》。我的这个设计让学生走进一个特定的情境——菜园,在这个情境当中学习识字、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情境教学还是比较适用有效的,较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对本课的兴趣。

在学习“菜园”这两个生字时,我重点教学了“园”字,让学生给园找朋友,还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了解园的大自涵义。

(二)、认识蔬菜,学习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用课件出示文中的9种蔬菜的图片。(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和西红柿)然后让学生和这些蔬菜娃娃打招呼,用上“嗨,茄子”的打招呼形式。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在相应图片下出示各种蔬菜的拼音和词语。(借助图片学习生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这里在认读词语的时候还用了一个打招呼的形式,使整个课堂较轻松活泼,这些蔬菜真的好想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一样,跟学生们一起在交流,玩耍。)

接下来我设置了一个练习说话的环节,我首先给学生们做了个示范:在这些蔬菜宝宝当中,老师最喜欢跟黄瓜交朋友,因为黄瓜全身绿绿的,吃起来非常爽口,听说多吃黄瓜还很有营养呢。这些蔬菜娃娃中你最喜欢跟谁交朋友啊?(指名说,要求学生说话规范、完整,但不对句式做要求)这个说话环节的设计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对蔬菜部分特点进行初步的了解。

说完话之后我让学生一起来“开小火车”,把他们最喜欢的蔬菜名称响亮、正确地读出来,在这期间,老师在读音上作适当的纠正、指导和强化,比如“茄子”和“萝卜”的轻声、“心”的前鼻音、“柿”的翘舌音等。这里对出示的这些词语的读音进行了强化,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这些字更加印象深刻,尤其是对自己喜欢的蔬菜名称。

接着我由简入易,将课件中的图片一一去掉,让学生根据拼音认读词语,指名学生将词语读正确,读响亮。再是去掉拼音读词语,这里我提高了要求,不但要求把这些词语读得正确响亮,还要读得亲切,让听的人喜欢。并强调这个要求,如果学生读不出这个效果,可以由教师进行示范。接下来就去掉词语,以单个字的形式出现学习生字豆、角、萝、卜、心,并要求给这些字找朋友。前面的根据图片、拼音认读词语,都是为了之后能更好,更容易的记住生字,我就采取了由简入易的方法,一步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反复呈现这一课需掌握的生字,这个识字环节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几个生字。

(三)指导生字“卜、心”的书写

1、学写“卜”字。

这个字比较简单,先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有几笔?每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师范写,书空练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新笔画(出示:卧钩)(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卧钩)这个笔画的名字叫“卧钩”,跟我一起念他的名字。卧钩他像什么呢?卧钩就像是一个人躺着床上,抬头弯腿锻炼身体呢!?(出示图片比较)。怎样才能写好它呢?边范写边讲: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在桌子上写)

然后再写由卧钩组成的字“心”。观察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顺,让学生先观察,观察好了问学生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呢?重点教学三点的位置。(三点的方向不一样,最左边点的方向是向左的,后面两个点的方向都是往右的。第一个点在横中线下,后面两个点都在横中线的上面,紧挨横中线。)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描红,书写一遍。比一比谁的字写的最漂亮,实物投影。在写字的环节,比较注重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然后经由老师归纳提醒,再有学生自己描写,投影实物后,学生再在自己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这个写字环节做得很到位。

(四)、拓展延伸,趣味识字

由老师用课件一张张出示蔬菜图片,在图片的旁边打上拼音和字,出示6——8张,请一个小老师领读。

(五)、初学儿歌

让学生把语文书翻到9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醒他们读准每一个字音。接下来请几个学生来读读,读的时候,老师提了个要求,谁能把音读准,课文读通,谁就是小导游,老师将送他蔬菜亲笔签名照。请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看看谁是最棒的小评委。

比赛读,给一位或两位读得好的学生发蔬菜亲笔签名照。(鼓掌祝贺。)以比赛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六)、作业布置

我让学生在课后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场仔细观察下,蔬菜有些什么特点,在下节课中进行交流。

四、说板书

五、反思

上完《菜园里》这节识字课的第一课时之后,如释重负,感触也颇多,我不仅感受到了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的益处,也深切地意识到,最有效得教给学生识字内容和识字方法是多么巨大的工程。

虽说是翻来覆去,简简单单的几幅图画,几个词语和几个生字,却是让我大费了一番功夫,真是越是简单越是难上。在备课中,我还是实打实的一步步为学生设计了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实施起来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一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几个问题。

首先是识字环节设计方面。我识字的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认读词语,接着去掉图片,根据拼音认读词语,再是去掉拼音读词语,最后才落实到生字。这个识字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学习的情况出发,从简到易,还是比较实在的,但是当中还是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根据图片认读词语的时候,我忽视了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应该在这个时候多强调难读的或是容易读错的拼音。这个时候教学拼音重点有助于学生很好的记忆,那下面几个环节当中如果学生还有不会的稍微再强调些就可以了,而我则是本末倒置了,在这些词语首次出现的时候并未很好的强化,到后面几个环节中则是反复地叨念,但是收效甚微。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去掉拼音读词语的时候,把一些不需要认读的生字、词语也去掉了拼音,这就拔高了学生的要求,超出了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懂得了自己上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紧扣文本,踏踏实实地备课,我相信只要努力,自己一定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8

第二单元,以温馨的亲情为主题,亲情,自古以来是人们讴歌的主题。“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负米养亲”……这拳拳的赤子之心,不知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安排了《识字2》和《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鞑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四篇主体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

《识字2》借鉴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好记的语言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与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看电视》截取生活中一家围坐沙发看电视的普通场景,以诗歌的形式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糅合在一起。《胖乎乎的小手》和《棉鞋里的阳光》都是充满家庭温暖的小短文.《月亮的心愿》写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而放弃了和同学们快乐郊游的决定.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每一个人”的主题,“语文园地二”安排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多数内容围绕本单元“家庭生活”主题安排,如“读读背背”《鞋》,“口语交际”《我怎么办》。“我的.发现”、“展示台”则是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的介绍,电视识字途径的成果展示,以学习伙伴的方式出现,是全册这方面内容在各单元的统筹安排的反映,这种安排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一指导思想。

【单元总体目标】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感悟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

4、留心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并试着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单元教学建议】

一、识字教学

一要尊重识字规律,随文识字.最好在学生借助拼音熟读课文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带有生字的词语.再通过读词语.认识生字,二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经验.总结识字规律,三要激发识字兴趣,通过编字谜、顺口溜识字要尽量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编自记,不必十分考究其合理性.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记忆生字就行。四是可引导学生制作“难字卡”识字。

二、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时.一要指导到位,要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对生字笔画的起笔、止笔、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与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清楚。二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时不要拘泥于对每个字逐一细致的指导,整体规律上着手,多引导学生自已发现写好字的方法掌握规律。三要精讲解、多示范。四要加强新出现偏旁、笔画的指导。

三、主体课文教学

1、把握整体思路,整体设计教学

2、以读为本,感悟文中浓情

3、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4、课内外结合,布置实践活动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21课时

第5课2课时

第6课2课时

第7课2课时

第8课2课时

语文园地二2课时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

2、认识2个偏旁"心、方"。

3、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田字格。

教学重难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认识偏旁"心"、"方";会区别形近字并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

教学理念:

在学习的课堂里,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通常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充满智慧的天真想法。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游戏、旅游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课件出示北京风光图片(课件)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有什么想要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

能用上这课的课题来说一说吗?(带上感情说)突出"多想"。(课件)

板书课题。

小朋友说得真棒啊!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好吗?齐读。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识记,同时学习"心"字底。用上"心"字底是因为想一件事情要用心去想。)(课件)

二、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那个小朋友学习特别聪明,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自己读准课文呢!你们行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认真读一读,划出生字词语。

二、学习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大家读得这么高兴,小蜜蜂也来凑热闹了,看,几只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都采到了她们的篮子里去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

2、出示生字,学生自己练读。(课件)

同桌检查。指名读。听一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评价的。(课件)

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3、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什么生字?

学生畅所欲言,相机教学"方"字旁。学生讲得好的奖励玩猜字谜游戏。(课件)

4、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巩固生字学习情况)(课件)

三、再读课文

看,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新词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

指名读课文。朗读擂台赛。听一听学习伙伴怎样评价。(课件)

四、生字书写

1、学写生字。注意"升"的第一笔。(课件示两次撇的笔画。)

2、你看清楚"广"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吗?("点"_近竖中线起笔。)

3、"走"和"足":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才会觉得舒服呢?("竖"在竖中线上。)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4、注意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

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投影)

五、作业

收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图片和_广场上升旗的有关资料。

5 / 10

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思路: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11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有一定节奏。

2、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

2、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

1、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

2、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

3、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4、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5、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6、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7、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12

各位老师: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识字”与“课文”部分全部注了音。“识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科书仍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共安排了373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90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83个)。“只要求认识”的概念与前三册相同,即对这些生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只是不要求会默写而已,比以往的“二类字”要求高些。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不超过10个。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8课“识字”课文共安排只识不写的生字3个。

专门的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

共安排4课。“识字”1、2、5、6课均属此种类型。“识字1”是节日民俗,“识字2”是桂林山水,“识字5”是保卫祖国,“识字6”是动物园。这种识字形式所安排的内容,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则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种对传统识字教材呈现形式和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的借鉴,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利于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利于向其他学科辐射,利于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2.形近偏旁的比较。

“识字”3、4、7课均属此种类型,共比较了“木禾”、“竹斗”、“日目”、“守”、“十字”、“山六”等6组易于混淆的偏旁。每课安排两组易混偏旁,每组分3栏。上栏列表显示两个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它们所表示的不同意思;中栏是两组词语,用意在于印证字的偏旁不同,所表示的意义范畴也就不同;下栏是两组插图,与中栏的两组词语分别对应,是为了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如第3课第1组,第一栏是一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木”与“禾”的“实物图——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到“木”与“禾”所表示的不同意思。第二栏是“松柏杨柳桌椅”、“秧苗稻谷庄稼”两组词语,以便印证以“木”做偏旁的字与以“禾”做偏旁的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是各不相同的。第三栏是两组图,分别与第二栏的两组词语相对应,是为了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3.特殊偏旁的认识。

课文中安排了两组偏旁,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每组与形近偏旁的比较一样,安排了表格、词语和图画三栏内容,以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同时认识几个特殊偏旁。“识字”8属于此种类型。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如“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是表示鸟。第二栏的两组词,虽前者有一些字是“鸟”旁,后者有一些字是“隹”旁,但都是属于鸟。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同是一个“月”旁,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第二栏有两组词,前一组“明亮晴朗朦胧”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月亮有关,从“月”;后一组“弯腰踢腿挺胸”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肌肉有关,从“肉”,这也是要留心识别的。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识字”课文中的生字,凡要求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出现;只识不写的字则列在两条绿线内。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含有新出现的偏旁或容易写错的笔顺,都提示了书写笔顺。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照样子按笔顺描红。通过前三册的描红、仿影和临写,一些常用部件的笔顺都掌握了,所以本册没有必要再一一展示笔顺了,只是有选择地展示了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

另外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13个,在其右上角加标记以示区别。多音字不计入生字总量。此外,随课文安排了6个偏旁部首。

本册教材共24课,分为6个单元。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1—4课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哲理篇”,在于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9~12课为“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13~16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7~20课为“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21~24课为“科技篇”,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奸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新编选的课文占88.7%;传统课文为《春晓》、《蚕姑娘》、《快乐的节日》、《狐假虎威》等4篇,而且有的课文也作了部分改动。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了3个特点: 1、语言文字准确、优美。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2、文化含量要高。

在课文的价值取向上,尽量做到“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相统一。在传统取向方面,有表现“孝亲”内容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在现代取向方面,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鸟岛》、《台湾的蝴蝶谷》;有表现创新意识的《晚上的“太阳”》。还有一些则是跨越古今的,如表现爱国主题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木兰从军》,表现勤学主题的《学棋》、铲黑板”跑了》。3、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孩子喜欢。

如《雨后》,描写的只是儿童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儿童的心理描绘得很真切、很生动、很有童趣。类似的课文还有《会走路的树》、《蜗牛的奖杯》、《问银河》等。

除了记叙文以外,还有诗歌、寓言、童话、神话故事。以上特点,不但有助于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也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课后的作业设计体现了“三维融合,各有侧重”的思想。本册课后作业共有四个方面: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旨在让学生认真读书,继续增加学生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四是词句练习或思维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运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或是启发学生感悟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如学生学了《木兰从军》,课后便要求: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学了《“黑板”跑了》,要求他们“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学了《晚上的“太阳”》,则要求他们“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

(四)、单元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这部分分四个板块:学用宇词句、学写铅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或口语交际。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三个特点:变繁琐的单项训练为综合练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向其他学科渗透;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用字词句,是继续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设练,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学用字词句”安排了两个重点:一是部首查字法;二是学习使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关于部首查字法,本册教材遵循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据形归部”原则。如果一个字可以分成两部分的,哪个部分是部首就归哪个部。如“椅”字,左边是部首,就归“木”部。如果两个部分都是部首,按“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内”的原则归部。如“思”,上下都是部首,取“田”不取“心”。若字的笔画相接或相交,不便分解,就取第一笔作部首。如“事”,就取“一”部。

朗读背诵方面,仍然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古诗词、名言、地支生肖等。关于“读读背背”,主要是让学生读背成语诗歌。该怎样处理这部分教材?我们过去说过,教成语要“先吞噬,后反刍”。理解成语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或儿童的生活经验,先初步领会一下。如“练习4”的成语:“舐犊之爱 乌鸟私情 天伦之乐 其乐无穷”,有了前面“学用字词句”的铺垫,有了“老牛舐犊”、“乌鸦反哺”两幅图,再联系本单元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理解这一组成语是不成问题的。“读读背背”,重要的是读是背。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字内容仍按汉字偏旁和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加以生动活泼的提示、发问,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本着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原则,以口语交际、说说写写的形式安排了“说话要注意姿势”、“讲童话故事”、“学会劝阻”、“可爱的动物”、“教你玩游戏”、说写“水果”。“学会转述”、说写“未来的交通工具”等内容。

下面将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内容。二、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识字写字教学,我们应该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二是要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一)明确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

为什么说本册的识字教学是“承前启后”呢? 我们知道,第一学段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读写训练提到了日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此外,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第一学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则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识字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三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

本册识字教学的安排还注意到为下一步识字教学作好铺垫。除了继续重视打好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等方面的基础外,还十分重视部首查字法的训练。在“单元练习”和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的部首查字法练习,务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所有这些,都是为形成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作准备。

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难免发生。本册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形近偏旁的比较,就可促使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竹”代表竹子,“艹”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箩筐”的“箩”与“菠萝”的“萝”混为一谈。如何发挥好本册识字教学的“承前启后”作用?我以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

此前,小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册生字。其中一上的生字相当一部分是基本字或使用频率高的字,可能回生得比较少。一下、二上的生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的生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这些因素造成了生字回生率的上升。

怎样巩固生字呢y一些人往往把巩固生字的希望寄托在大量、机械的抄写上,以为抄写的遍数越多便越巩固。事实并非如此,那种毫无针对性的疲劳轰炸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识用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且能够提高生字的再现率与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2、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这也是本册“习惯篇”要求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必须要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可以告诉孩子,要想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

还要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汉字本身就是画儿,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教学实践一再证明,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本册出现了“晓”、“浇”、“绕”、“烧”等生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歌诀:没有水怎么“浇”?没有火怎么“烧”?春蚕吐丝弯弯“绕”,初见日光知拂“晓”。押韵上口,还说明了字理。教《沉香救母》一课中的“泪”,便可启发学生说说“泪”为什么是“氵”加“目”?学生通过思考便能说出:“因为泪水是从眼睛里流出的,眼睛里流出的水便是‘泪’。”从这些例子,儿童就能感受到汉字的构成是很巧妙的,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还可结合纠正错别字,揭示汉字的规律。如学生经常把“染”右上的“九”写成“丸”,我们便可告诉学生:古代的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所以下面是个“木”,右上是“九”。“九”表示许多次的意思。又如学生经常把“篮球”写成“兰球”,便可告诉学生:最初的篮球运动是将球投进篮子里,而篮子大都是用竹子编的,所以“篮”字是竹字头。’这种追本溯源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喜爱上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汉字规律,便能学一知十、一通百通,诚如王筠所言是“执简御繁之法”。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还要鼓励儿童自己想出记字的窍门。一切知识的建构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出记字的方法,能够终身不忘,也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一个小朋友这样记“串”字:这是“羊肉串”的“串”,两个“口”是两块羊肉,一竖是穿羊肉的铁条。多么有趣!多么有创造性!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本册练习3“学用字词句”,设计了让学生走上街头,认读牌匾上的字,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主动去识字。这类识字的渠道很多,如报纸、图书、标语、广告、商标、路牌、电视、网络等等。学生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与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能通过多种渠道识字,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学生识的字越多,其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形成识字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语文标准》中,“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都是从三个维度提出的。识字、写字教学不应是“单打一”地给学生传授一种工具,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尤其是“词串识字”,更为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顾名思义,词串是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有点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分别看是一颗颗山楂球儿,但又是穿成串的,被冰糖粘成一体的。做成冰糖葫芦儿,品位提高了。不光比山楂球儿好吃,还增添了文化的附加值。

词串识字具有多种功能。套用大家熟知的话,叫“一专多能”。“一专”就是指识字写字。这是第一位的,不突出识字写字就不叫“词串识字”了。“多能”是指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增加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是潜在的阅读训练和习作训练。

为什么说它具备潜在的阅读训练的价值?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是不是识了字就能马上进入阅读?不是的。如果每个字都去仔细辨认,就不可能扫视成串的语句,形成语流,从而了解语句的意思。必须达到自动化识别的程度,——也就是看到字词的大体轮廓就能迅速辨认,才能进入阅读。将词语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尽管词语之间有跳跃,但毕竟有一定联系)让学生去阅读,有助于提高其自动化识别能力。

为什么说它具备潜在的习作训练的价值?这类课文准备了情景,准备了词汇。有了情景,有了词汇,就为今后的习作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如识字2《桂林山水》:“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筏鸬鹚画廊”,稍加铺陈,就是一篇小散文。

教词串,要注意发挥图的作用。词串里的图不是插图,不是点缀,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使用图画,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帮助他们进入词串所描绘的意境。教词串,一定要读,而且要诵读。什么是诵读?诵读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为什么要读这么多遍呢?古人早就说过:读书就像吃水果,囫囵吞下去,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必须细细地咀嚼,品一品,尝一尝,是甜的,是酸的,还是苦的,滋味自然知道。我们常说,要读出味儿来,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更注重体验品味,感情投入。要“声像同步”,即所谓“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比如你读识字2《桂林山水》,就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也就是说,要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水的清澈见底,山的拔地而起,青山倒映在江面上……三是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要知道,声调也是一支无形的“笔”,也可以绘形绘色。不过它不是用线条、色彩,而是用声调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词串,不就像一首小诗吗?诗可以读,词串为什么不可以读? 最后我们一起来谈谈阅读教学 三、阅读教学。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当怎样教? 首先,我们必须确立自我建构的学习理念。

《语文标准》的制订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之门一定是从里面打开的,你在外面再怎么推都是推不开的。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到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比如《狐假虎威》一课,“假”字该怎么理解?学生说:老虎的威风是真的,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师让学生读读最后一句话——“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再跟“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相对照,看看“假”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么一来,学生发现自己的解释不对了,说明原有的图式没法同化了。通过类比推理,学生发现“假”应作借讲。老师再让学生读趣百科,果然有“借”的义项,于是旧有的图式被修改,建立了新的图式。

由谁来建构的呢?自然是由学生自己来建构。正如斯腾伯格所说,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明白了自我建构的道理,就知道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上,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感受与体验,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明乎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摈弃过去那种繁琐分析的套路,而代之以强化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的自我体验。

如何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拿出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尤其是诵读。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提倡诵读》。为什么要提倡诵读?因为诵读本身就是强调的品味体验、情感投入。诵读要“四动”,即动眼、动口、动脑、动情。“口而诵心而惟”,读懂了,读进去了,就对文本有所体验了,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所以我认为,要强化初读,第一节课,应拿出大块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先要把课文读通、读熟。

学生通过自读,不一定全都领悟,肯定会有问题。这部分问题,教师要帮。可以以讲助读,可以以演助读,也可以以多媒体助读。比如,“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几个词语学生不理解,不妨让儿童读读书,结合上下文体会体会,再演一演“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演老虎,演狐狸,把这四个词语的意思演出来。能演出来,就说明他懂了。这就叫以演助读。低年级儿童喜欢表演,这个做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各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对文本的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思想交锋。比如,让学生说说“你觉得狐狸怎么样?”有的说,狐狸很狡诈,它借老虎的威风吓唬别人,是个坏家伙。有的则认为,狐狸遇到危险,很有智慧,自己脱了险,还把老虎骗得一愣一愣的。狐狸很了不起。谁的意见对?可以讨论,可以辩一辩。

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环境、气氛和谐了,活跃了,轻松了,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才有可能出现富有活力、富有创意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彼此交锋。学生的心态开放了,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的潜能也得以释放。

但要防止走向另一极端。一堂课,又是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可是书没有认真读,字没有好好写。语文的个性失落了,这就不是语文课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13

时间:20xx年12月

主题:《菜园里》备课

参加人员:一年级语文组全体成员

本课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本课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卧钩”和一种偏旁——“风字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会认字、会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菜园里的“风光”与农民伯伯辛勤劳动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菜园里的“风光”与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之间关系是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动脑、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让学生观看、看实物、摸实物等,用多种感官认识。

谈话导入——自主识字——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上网查阅认识蔬菜及特点,或到菜市场认识蔬菜,了解特点,最后办蔬菜手抄报,进行展览。

两课时

1、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认识蔬菜,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2、利用展示各种蔬菜的特点,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蔬菜的特点。

3、根据短文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4、利用直观、形象的进行教学,对于课后练习,很有好处。

5、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认读蔬菜,记忆才会深刻。

6、用各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7、用各种形式的方法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8、本课一种笔画——“卧钩”和一种偏旁——“风字框”,都不好写,老师应该很好地范写。

9、不能拘谨于课本认识蔬菜,还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到生活中认识蔬菜,了解特点。

本次教研,老师们发言积极,金点子多多,最后老师们都对本课的教学要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了然于胸,都对教学本课充满了期待,可谓信心满满。这真是众人教研热情高,献计献策多奇谋,待到明朝授课时,三尺讲台乐淘淘。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