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1

道德与法治一直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完善也使得道德与法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因此,考核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这篇文章将探讨道德与法治考核的核心得体会。

第二段:道德考核的核心得体会

在道德考核中,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受到广泛关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以此来评估人们的行为和态度。这也就需要考虑道德标准以及激励机制。道德标准应该是信仰和价值观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人们在道德方面做出更为积极的行为。

第三段:法治考核的核心得体会

在法治方面,考核的内容在多年以前已经固定下来。一般情况下,考核法律履行情况的方法是通过检查和评估国家、地区或者组织的法律法规律。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中,法律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到直接的社会影响和为法律履行提供更多的支持。

第四段:两者有机结合的考核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道德与法律的考核是不可分割的。在如今的社会,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必要的。道德和法律的调整都需要考虑人性影响,同时也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道德和法律的水平。由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依存关系,法律也必须补充道德,遵循道德标准,从而保持社会稳定。

第五段:结论

在实际应用中,道德和法律的考核并不是简单的任务。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要求,道德和法律都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考虑到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也需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发展中,做出符合价值观和既定目标的决策。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2

近年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腾飞带来了物质上的丰富,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矛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而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也有着深刻的关于道德和法治的体验和认识,让我深感道德与法治在塑造人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性。下面将通过分享我的亲身经历,来谈谈我对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人性的善良与坏恶

人性的善良与坏恶是道德和法治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我与他人的互动中,我发现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例如,有一次我不小心丢失了钱包,里面有一些重要的证件和现金。当我发现丢失后,我心急如焚,回头找寻却毫无所获。然而,意料不到的是,几天后,有人把我的钱包还给了我。钱包里的现金和证件完整无缺,连一分钱都没有少。这个故事充分体现出人们的善良。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人性的坏恶。比如,我曾被一位陌生人骗过一笔巨额的利益,他承诺帮我处理一些事情,并索要了一笔现金作为"费用"。然而,他最后却消失了。这种骗人的行为,令我对人性有了一些质疑。人性的善良和坏恶并存,但是,通过道德和法治的教育,我们可以抑制坏恶的一面,发扬善良的一面,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二段:道德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

道德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指导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个体的一员,我们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德对我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我工作的公司,有一次我发现同事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内斗。我意识到这不符合公司的价值观,于是我主动与同事进行沟通,引导大家相互间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通过我的努力和引导,同事们的关系逐渐得到了改善,并且工作氛围也明显好转。这个经历告诉我,道德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选择,更是对社会和他人的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段:法治为社会的稳定和公正提供保障

法治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通过法治,社会秩序得以稳定和公正。我个人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到了法治的重要性。曾经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我建议将该案件提交法院,通过法律的程序来解决。随后,我经历了一系列的诉讼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保障了我在该纠纷中的权益。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法治的力量和必要性,它可以保障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让每个人在社会中享有相应的权益和保障。

第四段:道德与法治的互相促进

道德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促进关系。道德为法治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而法治是道德的庄严体现。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我发现道德和法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位朋友的不道德行为,他在商业交易中采取了欺骗的手段。我作为他的朋友,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在交流和引导中,我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违背道德的,并劝他改正,遵守法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他最终意识到错误,改正了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道德和法治的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五段:加强道德与法治建设

在我对道德与法治的体验和感悟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加强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在道德和法治的双重约束下,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个人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同时,还应该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总结: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保障,它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我对道德与法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性的善良与坏恶,道德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法治为社会的稳定和公正提供保障以及道德与法治的互相促进,都让我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同时也将积极关注并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3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4

4月8日,在钉钉群参加了沙河市道德与法治培训,受益匪浅:

一、对一个单元整体的把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首先要清楚整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分几个课时教学,每个课时的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清楚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大目标又可以分成哪些子目标,每个目标具体在哪一课时落实。

3.分析整个单元的重难点在哪里,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如何突破这些难点,解决这些重点,尽可能地减少错误。

二、着眼点要“远”、切入点要“准”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必备功课。首先,通熟教材整个体系和单元教材体系,把握整个体系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单元体系要达成的阶段性目标,理清了每个阶段应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其次,根据预设的阶段性目标展开小任务式的分配,理清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形成阶梯型的块状教学设计。最后,精化每一个课时教学设计。

三、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开始每一位老师都应读懂教材,读懂目标。在理解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的背景下,细读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把目标细化分解,细化到新授课、练习课、整理与复习课的分目标以及各目标之间的联系与递进关系。目标解读充分了,接下来便可以考虑用什么样的载体来开展教学,让孩子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四、平时备课的时候,我喜欢先从网络中找相关的内容来结合书中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这样会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把握。了解完一个单元大致脉络,然后再对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来龙去脉也作一个大致的梳理,像我现在是从小学三年级教到六年级,对于前面的学习活动过程和研究方法都基本了解,那就重点关注一下具体实施研究方案的步骤,这样对这个课题整体把握也会有帮助。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是对单元进行整体设计的关键。

五、对一个新的单元课题进行设计时,我们一般按这样的步骤走: 

1.先把这一单元的课题内容都看一遍,自已定一个教学目标。 

3.定好课时。每一课时具体干什么,要了然于心。

4.把书上提到的相关内容都梳理一遍。看看哪些环节需要补充进去,哪些需要强化训练。在了解单元整体目标后展开教学,我认为首先要读懂每个课题的意图。其次把握整个体系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单元体系要达成的阶段性目标,将单元目标细分成课时目标,分析出重、难点。最后精心设计每个课时,尤其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要精心设计。在备课组活动时也可以集体讨论,单元中的易错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5

作为大一新生,进入大学的这段时间,对于道德和法治的体悟与认识也在与日俱增。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我深刻地领悟到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且也体会到了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下面我将从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培养方式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分享我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

首先,道德与法治的定义是一个人行为规范和社会管理的基础。道德是指人类在社会关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是人们自觉遵守、发扬的一种行为规范。而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法律为基础和准绳来治理社会行为,是人们依法办事、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方式。道德和法治不仅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在它们对人们行为规范的要求上也存在差异。道德更强调自觉自愿地遵守和发扬,而法治则通过强制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道德和法治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实践中,只有道德和法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真正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其次,培养好道德与法治意识是每个大学生应该重视的事情。作为大学新生,我们应当学会自觉遵守和发扬道德规范。大学不仅是学业上的一个提升平台,更是修身养性的阶段。每个人都会在大学期间接受到各种诱惑和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法制教育和法律实践活动,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在生活中养成依法办事、守法权益的良好习惯。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三,道德与法治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遵守道德准则与法律法规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期间,我认识到只有守法、诚实和正直,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而这些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正当的人际关系,更能培养我们的道德勇气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法治的存在保障了个人权益的平等和公正。当个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只要深入了解法律,我们就可以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能认识到法治对个人的保护和重要性。

最后,道德与法治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而重要的。道德和法治的完善和弘扬,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石。社会需要每个人遵守共同的价值规范和社会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通过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实施,社会能够实现公正、平等和效率的目标,避免存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在一个依法治理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益保障,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素质和幸福指数。

总之,作为大一新生,我深深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且体会到它们对我们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将不遗余力地培养好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用法律和道德的力量为我所在的社会做出贡献,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更加法治的社会贡献力量。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6

在大学的几年里,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没有一门课程能像“道德与法治”这门课那样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我认识到道德和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也听说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首先,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我对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程中,我们学习到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的内在标准,它直接反映了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与之相对,法律是社会对人类行为规范的外部规定。它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我认识到,道德和法律虽然有交叉的部分,但它们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我们的道德准则可能超越法律的规定,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这样的认识让我明白,在社会中,我们不能只看重法律的规定,更要注重道德的指引。

其次,学习道德与法治让我明白了道德和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道德是社会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保障。没有道德,社会将无法正常运行。而法律则是保障道德执行的工具,它给予了人们权利和义务,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的存在让社会更加有秩序,保护了每个人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和平共处,推动社会的进步。

此外,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我听说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德和法律是多么关键。我记得在一次课堂讨论中,我们讨论了一个关于道德与法律冲突的案例。案例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司机,他撞伤了一名行人并逃离了现场,然后被追捕。在这个案例中,大多数同学认为司机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因为他违反了法律的规定。然而,一些同学认为,司机之所以逃离现场是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承担赔偿的责任,这种行为是有违道德的。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法律和道德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发生冲突,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学习道德与法治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课堂的讨论和案例的研究,我明白了什么是道德操守,什么是道德规范。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权利,学会了负责任和正直,学会了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指导着我的行为,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我对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了道德和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听说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案例,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这门课程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将继续保持尊重道德和法律的态度,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

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8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首次提出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生活,语言是儿童语言,他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倡导学生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与教材中的儿童生活发生交流和对话。教材还遵循孩子生活经验中的感受,依据现实理性发展的可能,帮助孩子在行动中实现对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超越,通过行动将自己对情感的新体验,对生活的新理解。改变生活状态,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编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思想,以儿童为主体,对生活德育论进行创造新运用,使孩子改变他原有的经验性的生活。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教材是依据儿童多层次的生活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展而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还在时间、空间上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让学生回望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同时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新教材体现多学科话题的融合。而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新教材还体现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儿童,力求适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学习的张力。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

1、新教材采用绘本故事的形式编写,使学生更好地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学习做人。

2、新教材主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领悟书本的意义与智慧,积累更多的经验。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又一特点。

3、向榜样学习。新教材增强了榜样故事的宣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活动,为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地树立了更好榜样。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辨析与反思。这是之前的教材里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在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在南师大的精心组织下,在多位专家教授细心讲授和耐心指导下,在多位学生助理的帮助下,在与学员们的积极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中植根,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即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运用本次培训所学,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

现从以下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级数学。

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

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课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再次,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次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这次学习校训为动力,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9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10

教育对于种子是阳光,对于树林是水,对于稻田是肥料……而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能让人该过自新,要是盗贼、人犯,从小接受过法制教育,有着满心道德,那他们还会成为罪犯吗?由此说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觉得学好法制教育就是学会做人,就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教会我们遵守守则,小学生要遵守《小学是守则》,员工要遵守公司条例,而每个公民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它教会我们不要迷恋电子游戏机,不吸烟,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电子游戏会让我们成绩下降,也浪费金钱;吸烟喝酒有害身体,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为。它还教我们怎样防火与自救,城市不能随便放鞭炮等等。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好法制教育,做个有文化、讲文明的国之栋梁。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

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5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11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宣传,以提高社会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道德与法治见习,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见习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人们应该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并最终将它们融入到我们日常行为中去。

首先,在见习中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密切关系。道德是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统称,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而法治是国家和社会为维护公共利益制定并实施的法律规范和程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见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环境潜移默化对个人道德感知的影响。突然发觉,我在这个饱含着温暖与阳光的地方生活了那么久,竟然忽略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从小事开始,纠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从而传播正能量,影响他人。因此,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在见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在见习中我也认识到人们应该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正邪等价值导向的把握与评判,而法治意识则是人对法律的敬畏和依法行事的自觉追求。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对待生活和工作要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时刻用法律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见习中,我目睹了一些不良商家和个别市民对法律的敷衍态度。我认识到,如果没有恪守道德和法律,整个社会就会像一张失去约束的网,无法维系秩序和稳定。因此,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是每个人的责任。

然后,在见习中我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应该得到全面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在道德和法律的引领下,延伸到具体的行动中去。道德与法治对每个人、每个企事业单位、每个行业、每个领域和每个地方都有所要求。一个国家只有每个公民都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其才能形成一个富强、和谐的社会。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每个公民,我们应该要自觉坚守道德底线,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追求个人目标;同时也应该将法律与道德进行合理结合。只有在实际行动中体现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道德与法治相统一的社会。

最后,在见习中我还深刻意识到个人道德和法律修养的重要性。道德和法律不仅对个体来说是一种要求和规范,更是个人修养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在见习中,我目睹了一些身居高位的人物,他们虽然名利双收,但因为道德和法律的缺失,最终却饱受人们唾弃。以他们为反面教材,我深深明白了道德和法律的修养是一个人品质和声名的保证。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法律修养,始终面对诱惑和考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知行合一。

总之,通过道德与法治见习,我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了人们应该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同时,道德与法治应该得到全面的应用,并提醒每个人提高个人道德和法律修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时刻以见习所得为指导,坚守道德底线,自觉尊重法律,最终将道德和法律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12

道德与法治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行为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道德与法治见习活动,通过实践与体验,深切感受到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这次见习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并深入学习与思考,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知识。

第二段:道德的重要性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应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道德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这次道德与法治见习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道德感人之举,比如老人的慈爱关怀和勤劳朴实的农民等。从中我明白,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品质和形象,让每个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同情心和公德心的好公民。从现在开始,我将时刻牢记道德的重要性,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有道德的人生。

第三段: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的原则,它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平公正。在这次见习活动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法治的重要性。在了解了法律的基本知识后,我发现,法治不仅约束了我们的行为,更为整个社会的和谐提供了保障。举一个例子,我们去了一个监狱见习,了解了很多罪犯的人生经历和悔过的心路历程。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明白了法治的作用,它给予了这些人学习悔过的机会,他们通过服刑来回报社会。这使我深感法治的意义,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身自由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第四段: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是密不可分的。在这次见习活动中,我发现,合法的行为不一定是道德的行为,而道德的行为通常是合法的行为。道德作为每个人内心的良知,其目的在于规范和指导人的行为,让人们按照社会公德的要求去做事、处事。而法治则是通过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因此,道德与法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人们必须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第五段:我的心得与体会

通过这次道德与法治见习活动,我从中受益匪浅。我理解到道德是一个人品质的核心,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而法治则是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保证,我们必须要依法行事,同时要积极投身于维护社会法制建设的行列。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时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到积极向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同时,我还会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并遵守法律规范,同时积极维护社会正义。我相信,只有在道德与法治的双重约束下,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公平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结:通过这次道德与法治见习活动,我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了解到了它们互相促进、互为依托的关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积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做到遵纪守法,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13

首先王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