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1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城南旧事》,我们只有十个人发了,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先来说一下封皮,上面有一幅画,画上画着几座古老的房子。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小名英子。丛书主编是肖复兴,副主编是徐林、谢鹏敏,编者是魏红霞、钱浩、张玲。还有出版人是吴红。

这本书有很多片段,我就先来说一处吧。

我写的片段是关于兰姨娘的,我一看目录,是一百二十七页,于是我就翻啊翻、翻啊翻,啊!我找到了。

这个片段前面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土匪和学生进行了对比,又把爸妈态度之间的对比。

是把土匪和学生枪毙前的神态进行了对比。爸妈之间态度的对比都不用说了。

有一次,“我"和二妹在数“烂眼边儿"“我们"一共数了有十一个。

兰姨娘在“我"家住了下来,她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快乐,“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她。可在最后,“我"发现爸爸与兰姨娘的微妙举动后,“我"理解了妈妈并开始憎恨兰姨娘。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是林海音写的,我本来就很崇拜林海音她本人,因为她写了许多作品,所以我很喜欢她。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2

《城南旧事》中“我们看海去”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很深。

本文主人公林美子,意外地在草丛里发现了一个人,他是个小偷,但他偷东西全部是为了他的弟弟。他的弟弟在上小学六年级,成绩是第一名。为了他的弟弟上学,他瞒着弟弟,自己去偷东西。最后,他被发现了。

一位好哥哥,一位坏小偷,为了做一个好哥哥而当小偷,我想,你的弟弟不会同意吧!如果你是一位好哥哥,也要为弟弟想想吧,如果你被捉走了,那么你的弟弟怎么办?当小偷你只能让弟弟富一时,但他却富不了一世。

希望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重新做一位好哥哥!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3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次触动我的心弦时,我仿佛又看到学骆驼吃草的小英子,疯疯癫癫的秀珍和身世可怜的妞儿。

《城南旧事》是我看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写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双眼,观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主要写了小英子眼中的老北京,写出作者林海音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惠安馆"、"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些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完这本书,我好像长大了,看得清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了。

拿起《城南旧事》的时候,书中描写的一切是那么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和缓缓而逝的岁月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读书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文字中间荡漾着一种淡泊与纯洁。在半个世纪离别中,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飘零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看罢,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朴素的东西,因为它不可以表达什么,只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一样,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醇和,那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新,那样的满是人间的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带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在台上一样",就明白父亲不能看见女儿上台做代表,仅仅以一朵夹竹桃衬托女儿渴望父亲去看的心情。作者一直以来都把父亲的话铭记于心,努力拼搏。文章写英子父亲病危,以花暗示了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现实,她镇定地接受了事实,决定担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长大就意味着不再让人担忧。文中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孩子了"结尾。是呀,长大了就得负责任。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幼小的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灵已经长大,不再任性。

暮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儿,诉说着盛夏的情怀……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为了一份缅怀。落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朴婉转的音乐仍在耳畔萦绕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4

寒假我读了一本叫《城南旧事》的书。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小主人公林英子通过童稚的双眼所看到的世界和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反映了作者对于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英子的童年是彩色的,也是灰色的。有冬日温暖的阳光和那缓缓的骆驼队。住在城南小胡同的英子认识了惠安馆的“疯”女人、遍体鳞伤的好伙伴妞儿、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宋妈、爱穿衣打扮,性格耿直的兰姨娘。还有樱子所向往的大海。这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让人难忘。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在北京城南的小胡同里结识了常常在胡同里寻找孩子的“疯”女人秀贞,俩人还成为了朋友,在慢慢相处之后,英子知道了秀贞的过往。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恩康暗中相爱,后来恩康回了老家,就在也没有回来,但秀贞已有身孕,最后秀贞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但家人却偷偷将孩子送到了城墙根脚下,从此不知去向。英子十分同情秀贞的遭遇,决定一起帮秀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脖颈后有块青记,这也是秀贞和英子说过唯一认出小桂子的方法。英子急忙带妞儿去找秀贞,母女相认,她们母女俩决定坐上火车去寻找小桂子的爸爸。但就在赶火车时母女俩却惨死在了车轮下。

就这样英子同时失去了两个朋友,英子过于伤心高烧不退,昏迷了十天,差点失去性命。后来英子一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英子又认识了一个少年,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也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少年被警察带走,英子非常难过,英子认定他是她的朋友,但却失去了他。直到兰姨娘的到来,给英子和英子妈妈带来了许多欢乐。但英子爸爸不喜欢兰姨娘。于是英子做起了红娘,给兰姨娘和德先生牵起了红线,最终兰姨娘和德先生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宋妈是英子的奶妈,儿子淹死了,女儿被送走了,英子九岁那年,她的丈夫把她也接走了,英子很难过。身边的朋友都相继离她而去,在她的童年里,尝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直到英子十二岁那年,爸爸因肺病去世,她没有感到伤心难过,真正让英子体会到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那时的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英子的童年时光也结束了,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活泼开朗,她的世界是单纯的,也是最可贵的。

每个人只能经历一次童年,我们要珍视现在的美好时光,做一个善良,勇敢的好少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5

童年是一朵开在盛夏的花,纯美绚丽,但只属盛夏。

一直都喜欢《城南旧事》里一种淡淡情感,像那朵夹竹桃,那座四合院,那条胡同,那个书场……也渐渐对书中的人有种好奇与伤感,那个一起约定去看海的人,那个思念孩子的母亲,那个反对封建思想的兰姨娘……许多各色的人,以英子为中心汇集之后又纷纷离去,带给英子的成长同时,也会有静静的感伤弥漫。

喜欢那个与英子约定长大看海去的人,他蹲在草丛里与英子相遇,谁都没有预料到,他们就这样悄然相会。不需要多隆重,不需要多巧合,不需要多少缘分,遇见就是遇见,此刻,无关身份。

读时真切地感受到了童真,它流露在了字行间里,明明想把那份叹息掩藏起来,却无处可隐。对于童年,好似还没觉察就会有人告诉你它已经走了,你长大了。成长和蜕变的字眼总是格外扣人心弦。

或许,不会明白是因为成长才有了时间的流逝,还是时间的流逝使成长看起来有莫名的感伤,不会懂。没有谁会陪谁一辈子,走的人终还是要走,就像在与那么多人相处约定好以后,还是会走散。

那种在人海中一眼就见到你的几率小得可怜。

不敢奢求,唯有感叹。

童年不是在经历各种之后的处变不惊,它有许多小情绪,它会害怕,会慌张,会开心,会疑惑,会期待着再次相见时赴离别之约。

谁也不敢给童年下定义,它是飘渺的,却可以感觉得到。它也毫无疑问是千夫所指的,在它给予美好时,就该知道。

无聊的。发呆的。淘气的。不肯忘记的。

漫长的。短暂的。怀念的。无法挽回的。

所有的。童年。

它开在盛夏,盛绽之时那会想到残败之时的狼狈,就算知道怕也只会义无反顾。带刺的馨香。

一年有四个季节就一定有它可以维持亿万年的道理,想不通就不要深究。只需做好自己,安然。

须知,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花种。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6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一首透露着幽幽离别之情的歌谣总是不经意地在我翻阅《城南旧事》时隐隐约约地在我耳旁回响。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书的每一个篇章的主角最后似乎都离开了英子,比如:《惠安馆》里被人称为“疯子”的秀贞和好玩伴小桂子离她远去;《我们看海去》中被认为是“小偷”的男人不知所踪;“四眼狗”德先叔和兰姨娘在《兰姨娘》中离去;多年陪伴的宋妈、爸爸也相继离英子而去……每当离别的时候,小小的英子却总能用冷静的心境去勇敢面对别离,使自己的内心一点点强大起来,让自己做一个小大人,勇往直前!

每每读至此处,我便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以前的趣事:小时候,每当要从山清水秀的老家回到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广东时,我的内心总是拒绝的。哭着赖在地上,不肯起身,一想到要和相处友善的小伙伴离别,心中别提有多失落和伤感!所以,每次都是红着双眼,泪汪汪的坐在车上,看着亲人,故乡,渐行渐远,直到模糊了双眼……现在,我长大了,也懂事了,渐渐地知道离别既有李白的“仰天大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也有高适对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祝福;既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也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彷徨;更有徐志摩再别康桥时的悄悄……况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离绪千种,我们还能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

纵使匆匆地相逢,匆匆地离别,但短促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拥有着永恒,让离别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让离别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让我们勇敢的面对离别。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7

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停了下来

可是太阳却没有停下

他渐渐地

渐渐地爬上你的膝盖

与你共读一本好书

——《当你看书的时候》

20xx年8月18日天气:晴

20xx年8月20日天气:多云

20xx年8月21日天气:小雨

英子的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醒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就这样,十二岁的英子,开始做大人。现在家里就数她最大。她在心里默念着,“爸爸的花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放好小学毕业证,英子准备去医院见爸爸最后一面。走出家门,站在清亮的大街,英子从来没有如此镇定过。因为她闯过去了,她得做大人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秀贞和小桂子走了,蹲在草地的那个人走了,爸爸也走了……他们教会英子爱和付出。最后她成长,我也在她的故事里成长了!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8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

故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故事是从一九二三年开始的,讲述了北京城南的小姑娘英子用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成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从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七岁小孩儿,到一个聪明、能干、成熟的小大人。在英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苦恼和趣事。她爱给她不喜欢的人起外号,看见她奶妈的丈夫整天无所事事,非常讨厌她,给他起个外号叫“黄板儿牙”。

七岁的英子帮“疯女”秀贞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八岁的英子因为一个无心之举让一个大朋友被抓。九岁的英子让德先叔和兰姨娘这两个本不相干的人产生了爱情。

这本书常常让我留下眼泪。可怜的小英子啊!你在童年就经历了生死离别,父亲的离去,给小英子的童年留下了沉痛的回忆。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英子的童年不该如此,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索从未停止过,对大人的世界充满好奇,英子的童年经历只是城南旧事穷苦人民生活的体现。

虽然结局并不美好,但英子很坚强,她知道,她不能像以前一样,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

我们的童年和英子比简直是太幸福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不光是吃穿不愁,就连玩都要玩出花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对于那时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想都不敢想。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要向善良、天真的英子那样,帮助别人,做一个有同情心、可以包容别人的人。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9

这个周末,我读完了《城南旧事》,感受匪浅。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林海音,本书分六个章节—《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本书通过主角英子充满童真的双眼,来描写北京的大事小事,描绘的都是普通、平凡的生活。

书中刻画了很多的人物形象:惠安馆的疯女秀贞、躲在草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秀贞。

惠安馆里有一个大姑娘叫秀贞,几年前丢失了女儿小桂子,之后就日思夜想。妈妈认为秀贞是疯子,不让小英接触她。可善良的英子撇开偏见,最终还是与她成为好朋友。由于小桂子的脖子有一块青记,最后秀贞认定英子的朋友妞儿就是小桂子。本章节的结局,英子拿妈妈的金镯给秀贞和妞儿当盘缠,两人坐火车离开了。

读完《城南旧事》这本书,我不得不被英子的善良所感动。在《我们看海去》这章中,英子与小偷在一起,小偷给了英子佛像,还告诉她不用动包袱。英子天真无邪,分不清好人和坏人,最终使小偷被捕。小英子善良、纯真的性格是我们要学习的。

《城南旧事》是一本好书,我把它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