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成长读后感篇1

寒假这几天,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关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境界得以升华。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肖教授指出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一样,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这样教师才能获得更多安全感和满足感,促进专业发展。我觉得在我专业成长过程中起了最大影响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肖教授提到的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因素—人际关系。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生活在与他人共同交往的社会中,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特征。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学校领导者、学生、同事和学生家长。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学校的领导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和关怀,也给予我一定的认可,让我感觉很温暖和充满不断努力工作的力量。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同事关系特别和谐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让人舒服又开心,而且同事们总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在我迷惑的时候给我很多鼓励和建议,帮我走出困境;在我做得不足的时候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并给以指导,这有助于我的教育专业成长。我和学生一直都是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虽然有时候他们很淘气会惹我生气,但是我对他们还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在解决和他们之间的摩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怎样处理同类型的问题,也更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更加懂得如何和他们接触,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多和更开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大部分家长都是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对老师的工作都是积极配合的,这让我觉得有了坚强的后盾,更加有助于我的教学,在不断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掌握技巧,同时也加快了我的专业成长。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增加了我的职业幸福感。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工作倦怠,那段时间每天都感觉很累,感觉课好像永远备不完,作业堆积如山,都有着处理不完的事情,心里压力特别地大,甚至有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心情,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心里就变得更焦急,一着急情绪就更不好,更加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以为是因为还没适应教师的工作,看了此书才知道这也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了解到它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性,这是不利于我的专业成长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用教授的话来提醒自己,“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即使我们看的不得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境由心生,“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记住 “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拒绝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肖教授的书中除了为我解决了很多专业成长中的疑惑之外,还为我指明了专业成长和成熟的方向。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肖教授指出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三块“桶板”,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似于“箍桶”的“铁条”。这样,教师的知识之 “桶” 才能形成,也才能真正盛得了“教育之水”。“通识性知识”是教师根基性的知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根系发达”,充分地汲取大地的养分,才能使得教师的“人生之树”枝繁叶茂,才能使教师的“教育之树”顶天立地。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视野开阔;阅读可为我们教育教学滋养底气与灵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其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我欣赏教授的比喻,也非常赞同他的看法。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把书本看作是我的好朋友,这位好朋友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为我解决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使我更加明理和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在上班期间,我很多时都由于这样那样的理由冷落了这位朋友,导致我的“通识性知识”没多大的长进,教学上的进步不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和这位好友形影不离,并把它教给我的知识学活,再把它传授给我的学生。肖教授指出“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础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具备这些知识,还必须能够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以及结合教师广博的“通识性知识”,形成有教师本人个体特征的“本体性知识”。他还用古老的“短板理论”即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 中的“短板”来比喻“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由书可见,我们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所以必须通过课改改变这种现象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长这两方面的知识,以修补这块“短板”保证我们知识之 “桶”的“教育之水”充足。最后,肖教授还指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如果一位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他就必须重视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完善和更新。从教师的职业状况和个人有意识的专业发展角度来说,较为便捷有效途径有“从写详案开始,从写反思收获、教学叙事研究和积极参与教育实验。

肖教授的书犹如一股春风,唤起了我心中对教育的热情;犹如一阵春雨,洗去了我专业发展中烦恼;犹如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指明了我以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育出一群学得幸福的学生。

教师成长读后感篇2

-->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自认为成长的空间还很大,可是怎样给自己确定一个有利的空间呢?自己又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一系列的疑问油然而生!

首先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友焱老师写的《做养马的“伯乐”》,他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同马,不善跑的可能善拉、不善拉的可能善跑、既不善拉也不善跑的可能善表演;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优点,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个性而因材施教。要做到这点我们老师就要真正摒弃唯成绩至上的评判标准,摆脱学校、社会、家长、教师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以学生成绩衡量学生、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当然,这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一直再提,可是敢问能够真正做到的有几位呢?教师还是被无形的成绩压力所束缚,让大家不得不一心的抓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其实他们还有更为闪光的一面。希望我们都能够很快的重视这一点,发挥我们共同的特长,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共同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千里马,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

其次就是刘祥老师的《我的秘密“武器”》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主要讲了他成长的五大武器,可在这五大武器中第一件“眼皮浅”给我印象最深。“眼皮浅”的意思是说嫉妒心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在我以往的认识中,我总以为这样不好,会使自己变得很狭隘,可是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改变了这一看法,相反的它还能促进我们成长,让我知道原来“嫉妒心”也是一种成长的动力。所以,今后我们就要努力拿别人的长处来促使自己成长,大家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最后,读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幸福!

教师成长读后感篇3

近日,我阅读了由张万祥老师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该书选编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分为“遨游网络的海洋”、“修炼自身的素养”、“把握命运的脉搏”与“沉迷教育的世界”等四个部分。文字的叙述采用了作者自述的方式,行文格式没有严格的统一体例,篇幅参差错落,颇有随性而作之意。因此,读起来很是轻松,我花了没几天时间就看完了全书。

掩卷之际,心中颇不宁静。书中的每个案例的案主专业成长的道路迥异,但我又分明感受到他们身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或是自己选择,或是阴差阳错,或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们都有“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做得最好”的感怀。他们脚踏实地,开展着属于自己的草根化实践,或成功,或失败,他们坚信“只要在做着,那就是一种学习”。

我发觉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一股韧劲,他们不轻言放弃。对于命运的不公,对于同事的取笑,对于学生的刁难,他们抱怨过,他们愤怒过,他们伤心过,但他们还是艰难地挺了过来,最终在风雨后见到了美丽的彩虹。

印象最深的是那则关于“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开业启示。公司承诺,只要投保人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若自感10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即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则启示虽充满了调侃的色彩,但确让许多人从中受益,书中这些年轻的案主多半是其践行者。

班主任工作辛苦,这是每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明白的。但从痛苦中能坚持下去并能有所思考,你一定可以收获别人所没有的感悟与成长。上苍其实是很公平的,他在你面前撒下绵绵阴雨的同时,往往会在你身后升起一片灿烂的阳光。遗憾的是,我们总喜欢在阴雨中自怜,却常常错过了身后的那片阳光。

90后学生的教育,已不是我们现有模式与以往经验所能够应付的。我们变得空前的无助与茫然。走出茫然,从无助感中彻底摆脱出来,或许只有一条道路,那便是直面这些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心恐惧感,将自己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找寻与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

教师成长读后感篇4

第一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踏上工作岗位半年之久,消极地说,其实很疲惫。每天忙忙碌碌,在楼与楼之间、教室与教室之间、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如光影穿梭着。但是每每到了课堂之上,真的如打了鸡血般地亢奋,可以说是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真正到了工作的时候,便再不若从前在师范学校学习时那般纸上谈兵了,都是“真刀真枪”,因为这份职业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那么,究竟自己是否有能力担此重任?自己对自己提出质疑并不可怕,莫到了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祖国花朵后才幡然顿悟。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诚然,这就是我选择品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的初衷。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自己究竟是什么配置的。这并不是因为我把自己看成了机器,说到底,只是想求证:为人师,我的素质到底过不过硬。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的光景,我们正走在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甚至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之路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那么作为教育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的工作者,我们始终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学习、就要充电。
如果认为固守着头脑中那存储了20几年甚至更久的知识就足够应付小学的教学工作那就错了,那是不可能支撑我们顺利度过一生的。这份工作本身的前瞻性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学习、进步。结合实验学校教风的后两点“善思会研”来说,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善于思考、乐于钻研。那么思考什么、钻研什么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思考我们读到的东西、研究我们遇到的问题。思考、研究的东西从哪里来?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要多读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多读读书,从教育大作中汲取精华,从一线教师的案例中蒙受启迪……总之,多读读书,总是好的,哪怕是一本小说,还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描写人物、进而刻画其性格特点呢。
充实了自己,厌倦了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爱岗、就要敬业。
空有满腹经纶,不与他人说,做教师,岂不枉费了人才?所以,做教师,踏踏实实地,认真备课上课,否则何谈立足之本?虽然我只是在“不起眼”的一个岗位上,但是,我确有激情燃烧的舞台,我也有好多“粉丝”,这样的我、或者同为教师的我们,便有了如天空般辽远广阔的舞台。穹顶之下,声音的撒播也远了、远了……
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岗位,确拥有“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的美誉,想一想,怎一个自豪了得!便是为了让“教师”这个职业镀上一抹金光,也定当全力以赴,做个实干的人。
实干,不一定都会有收获,反思何其重要。因此,要成长、要发展,便要善反思、会总结。
教学反思是在自己的实践之后,对照预设与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引用书中一句话“这是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没错,聪明的人,都会反思,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课堂教学正当时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很感谢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这让我为提高自身的业务专业性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浅谈了以上三个方面,也算是为师半年来的一些小感悟。工作闲暇之余,借由一本书述说了一点感悟,便是没白读了。

第二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后我收获很大。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于是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结合此书,我有一下见解:

一、做学习型老师

我们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仅靠原来的教育是不可能支持个体顺利度过一生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怎样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将是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理智选择。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

二、做反思型老师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书中的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种自我的反思,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给我以启示,要实现*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

三、做实干型教师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那么,“实干”从何而来?首先要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其次要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教学能熟练自如,对工作充满*和渴望,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

四、以学生为本

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做到。自古以来,*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就是爱心、*、与微笑。缺乏爱学生如自己亲生子女之情的教师,很难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缺乏*的教师,不可能带来充满*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有让学生快乐的课堂生活。

五、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做一位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各项工作。塌实做人,用心做事,当好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工作的特点,加强自身修养,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并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优秀有内涵的教师。

第三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后我收获很大。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于是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结合此书,我有一下见解:

我们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仅靠原来的教育是不可能支持个体顺利度过一生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怎样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将是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理智选择。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书中的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种自我的反思,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给我以启示,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那么,“实干”从何而来?首先要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其次要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教学能熟练自如,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渴望,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

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做到。自古以来,中国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就是爱心、激情、与微笑。缺乏爱学生如自己亲生子女之情的教师,很难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缺乏激情的教师,不可能带来充满激情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有让学生快乐的课堂生活。

做一位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各项工作。塌实做人,用心做事,当好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工作的特点,加强自身修养,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并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优秀有内涵的教师。

第四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踏上工作岗位半年之久,消极地说,其实很疲惫。每天忙忙碌碌,在楼与楼之间、教室与教室之间、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如光影穿梭着。但是每每到了课堂之上,真的如打了鸡血般地亢奋,可以说是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真正到了工作的时候,便再不若从前在师范学校学习时那般纸上谈兵了,都是“真刀真枪”,因为这份职业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那么,究竟自己是否有能力担此重任?自己对自己提出质疑并不可怕,莫到了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祖国花朵后才幡然顿悟。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诚然,这就是我选择品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的初衷。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自己究竟是什么配置的。这并不是因为我把自己看成了机器,说到底,只是想求证:为人师,我的素质到底过不过硬。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的光景,我们正走在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甚至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之路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那么作为教育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的工作者,我们始终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学习、就要充电。

如果认为固守着头脑中那存储了20几年甚至更久的知识就足够应付小学的教学工作那就错了,那是不可能支撑我们顺利度过一生的。这份工作本身的前瞻性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学习、进步。结合实验学校教风的后两点“善思会研”来说,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善于思考、乐于钻研。那么思考什么、钻研什么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思考我们读到的东西、研究我们遇到的问题。思考、研究的东西从哪里来?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要多读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多读读书,从教育大作中汲取精华,从一线教师的案例中蒙受启迪……总之,多读读书,总是好的,哪怕是一本小说,还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描写人物、进而刻画其性格特点呢。

充实了自己,厌倦了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爱岗、就要敬业。

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岗位,确拥有“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的美誉,想一想,怎一个自豪了得!便是为了让“教师”这个职业镀上一抹金光,也定当全力以赴,做个实干的人。

实干,不一定都会有收获,反思何其重要。因此,要成长、要发展,便要善反思、会总结。

教学反思是在自己的实践之后,对照预设与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引用书中一句话“这是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没错,聪明的人,都会反思,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课堂教学正当时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很感谢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这让我为提高自身的业务专业性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浅谈了以上三个方面,也算是为师半年来的一些小感悟。工作闲暇之余,借由一本书述说了一点感悟,便是没白读了。

第五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最近一直沉浸在《优秀教师成长解码》一书。书中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语段乃至词语,每当读到“心动”之处,我总要停下来回忆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或共鸣、或喜悦、或醒悟;有时还会把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每读一遍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怎样才能成为优秀教师?通过细读郑老师的《优秀教师成长之道》,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优秀教师的成功,不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十几年来做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教师都一样,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能够做到苦中有乐。真是“累着,但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吴正宪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酷爱学习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向同行学习;向
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进修学习;课题学习;学术学习;追踪学习;分阶段有重点地学习;网上学习;传播学习;实践学习;参观学习……

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正像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思考,他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尤其重视反思自己

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独特的个性;不断地创新;辩证的思考。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广大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他们刻苦、执著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教育理论,他们当中将涌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教书的人首先应当喜欢读书,只有喜欢读书,多读有益的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教师的教育观才能更好地确立。

第六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近段时间,我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这本书,有点感触:

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队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有些新教师会把部分时间分散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教师都很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因此新教师可能会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处于第二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处于第三阶段的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我们都属于第一种在职教师。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踏入教师岗位的十几年里,真实体验到学校各位同仁的优秀,从校领导到教师,都是拔尖人才,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业务精湛等诸方面都是我要学习的!学校对我们这些教师的关怀无微不至,从工作到学习、生活,我能从中体验到一种家的感觉。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只有爱岗、爱生才能做好这份工作;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还必须有一份强烈的上进心.只有加强业务学习,多听专家、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胆创新,及时反思总结,教师才能较快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进步。


-->

-->

教师成长读后感篇5

阅读之美,美在感悟;阅读之美,美在温故知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是两年前从京东上一本书。当时接触这本书源于书的题目,因为内心一直有一个疑问:怎样的读书才算最好的修行?作者常生龙是河南武陟人,曾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2012年度推动阅读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心中更加好奇,一鼓作气读起来。这一读竟然发现这本书是一“微型书库”,作者阅读一本书生发个人思考和体会写成一篇文章,文章的后面附了数篇延伸阅读书目,使读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远方”,同时又可以就感兴趣的内容拓展阅读其他书籍,这样一片海阔天空的书景令人陶醉。

今天再读仍有许多收获。重新审视梳理一下自己两年来的阅读生活,兼及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等话题。

作者在《名师成长之路》中所谓“大量地、广泛地、坚持不懈地阅读,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他转述闫学老师的话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

作为特级教师又任教育局长,他持之以恒的读书精神和每周看一本并坚持写读后感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确切的说是很受振动,4年前,从“新浪博客”上结识了常生龙先生,天天拜读他的博文,在作者的感染下,我坚持读书、写博文。目前,自己的博客点击率近29万。14年7月暑假开始撰写读书心得,是为了给上小学的女儿做个榜样。坚持一个月后,逐步觉得读书能让内心静下来、充实起来。然后就定时、定计划充分利用每晚8—10的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艾德勒、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相互监督、共同阅读把读后感上传到博客中,比较满意的会投稿给《灵宝教研》,16年上半年《灵宝教研》刊发了两篇读书心得,给了我和女儿莫大的鼓励。

让书香成为家的味道。河南名师韩素静在《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说:每月拿出80元作为专项购书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1000元改变不了家庭的生活质量,但如果多1000元的书呢?是否就会从家里再散发出一种别样的芳香。

时间管理,读书成长的保障。利用好零碎时间,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读书的重要性很少有人怀疑,但大家抱怨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来阅读。关于时间管理,有个著名的四象限理论,说人每天面临四种事:紧急又重要的、紧急但不重要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很多时候,正是“重要不紧急”的事儿,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如何判断一件事是“重要不紧急”还是“紧急不重要”呢?那就是这件事对你十年后的人生有没有影响。应腾出时间去做关系长远的真正的大事。去读书,去锻炼身体,去规划未来,去提升技能,去教育孩子,如此,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转述闫学老师的话说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时间。阅读应像呼吸一样自然。朱永新曾说,晚上少看一点电视,翻几页书应该可以做到;节假日休息时,推掉一两个应酬,就有了整块时间;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的教师很忙,白天上班,晚上时间可以利用,晚上睡前读15—20分钟,每分钟读300——400字,一页书700到900字,每天可以读10页。睡前读几页书,伴着书香入睡,睡梦也带着甜蜜!

本学期由于种种原因,我担任九年级全年级的化学课,平均每天6节课,还兼任学校教务处工作。为了使读书习惯坚持下去,3月5日参加了“爱上阅读打卡”活动,截至今天,已坚持打卡66天。

在过去的66天,我每天读书,打卡。读了周国平的《传承高贵》、奥贝尔的《读懂孩子——学生心理手册》、李镇西的《爱心和教育》《教育的智慧》、威金斯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正在读的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发表了62天的打卡日记。过去的62天,写了5篇教育随笔、4篇读书心得、8篇感悟心得、2篇活动体会共19篇文章。读书打卡、与心灵对话,一种积极的力量,战胜疲劳、心情愉悦。读书是修行,收获幸福!

作者曾说写作是一种“再阅读”。读书时最愉快的感觉,是突然发现作者表达的某个思想我也有,但是他表达的非常好,引发我进一步思考,这是一种自我发现,是你本来已经有的东西被唤醒了,是最愉快,是最大的收获。如果你把阅读时被唤醒的东西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了。

高效的读书方法=(阅读划线摘抄)×已有知识。要写好读书笔记,首先要认真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书评、读后感和札记。和书评、读后感相比,札记更适合刚开始写读书笔记的人们用来练笔。很多教师喜欢读书,但就是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写读书笔记,不妨从札记开始。在看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好的语句,就直接将其记录下来。你之所以觉得它好,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也不一定要写得很完备,两三句话,意思到了即可。这样一边记录,一边写上自己的点滴感受,一点也不累,书读完了,记录的文字也就出来了。

写作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和写作却会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作者说: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面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外,读那些所谓有用的书,也就是接受正规教育,获取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改变外在的命运,及改变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地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另一个方向是向内,读那些所谓无用的书,那些哲学心理人文方面的书籍,未必能改变你的外在命运,但能改变你的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生活,拥有一个强健的灵魂,因此也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从而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就像周国平在《论教育2传承高贵》中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你可以在不同的书的世界里体验不同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一旦和一本本书在一起“活上了一回回”,你就会成为“心灵的巨富”。你那收获,如果用物质的现金比喻的话,就好像拥有了几家银行存款,需要多少都能随时支取。

作者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和《给教师的5把钥匙》及《让教育更明亮》就属于这类好书。

在作者的亲切鼓励、书籍引导下,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读书心得先后四次在《灵宝教研》发表,也带动了家人和同事爱书、读书。先后四次,在市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做法;17年暑期,在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汇报、分享自己专业成长故事。特别是自己的叶雨新浪博客,一直坚持到现在。

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永远做升级版的教师。正如作者所说,经历了大学阶段的学习,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迈上了教学的讲台,这些都仅仅说明你具备了从教的基本资质,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好教师,还需要你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持续不断地修炼。

今年的元月份,在“强红瑞名师工作室”第九期名师论坛《读书与成长》中,市一中强红瑞校长推荐自己专业成长的“五个一工程”很受启发,在强校长的影响下,制定了自己的“五个一工程”:

1、每日一修一练一运动(每天读书15分钟,练字15分钟,跑步15分钟)。读书修行,日行万步路、夜读10页书。

3、每月一书一结(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和月总结)。月小结可以复盘读书、写作的情况。

4、每期一学(每期至少外出学习一次)。拓宽视野,在单位里面待久了,视野会局限。

5、每年一次专业成长讲座。讲座是最好的学习,可以督促、鼓励自己对自己的做法进行梳理和提升。

在这“五个一工程”中,坚持每天阅读是基础前提,“不停的思考”是核心,“不停地实践”关键,只有读的深入,才能做得精彩。“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让我们都来读书吧,邂逅更美的自己!

教师成长读后感篇6

几天来,我有再次读《教师快速成长的十个要诀》,再次感到书的魅力,我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就从书中得到很多教益。具体谈谈我的感受吧。

从书中的得知:“教书者必先读书。在课堂中,教师要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炉火纯青,不是凭几招雕虫小技就可以支撑的,必依托于丰厚的人生底蕴和文化积淀。”让我们领悟到“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追求卓越是他们的共有特征。名师都不满足于现状。正如上海十大青年、著名校长郑杰所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这应该是名师人生的真实写照吧。读到这些建议,我深深体悟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以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

肖川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做一名思想的芦苇,在风霜雪雨中在经历静思的垂炼,让自己的生活与灵魂同步飞扬,就会发现,爱思考、善思考、不断总结的人,就会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得更加理性和淡定,同时也会形成更多的创新之举,让自己在教学领域个性十足而游刃有余。

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于永正老师在《备课要注重隐形备课》中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他认为教师如果不会反思,不能成为思想者,只能靠别人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就丧失了教育的资格,他的教学行为就不可能具有创造性;同时,他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也就不可能从教育中获得愉快。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思想者。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陆安老师在如何写好反思方面给我们支了一招——“课堂中的亮点和败笔,都可以在课后纪录在案,尤其要纪录其发生的真实场景。”他认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坚持,必有收获。他还指出了写反思的深远意义: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就像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涓涓清冽的甘泉,滋润着这个特殊行业易倦怠和枯竭的心灵荒漠,使教育生命不至于空载与枯竭。的确,随着年龄的递增,生活、工作等多重压力下,难免产生职业倦怠感,但我会扪心自问:“你还热爱这份工作吗?如果爱,你该怎么做?”因此,我有时会与办公室里的同事就课堂中某一生成的片断进行热烈的`探讨,分析成功和失败,但遗憾的是因一时的偷懒,不曾纪录下来。不曾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瞬间的记忆早已被大脑删除。等我想再次呈现某一成功场景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如今想想,真后悔啊!

作为教师,我们平常习惯在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下教学,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可以以另外的一种思维方式思考我们的教学,并以思考的结果来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使自己不断的有所反思,有所改进,有所提升。因此,做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那么,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又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热爱自己的生活,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怀着对教育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心怀对职业的敬重,他们且行且歌一路走来,我们就会幸福而快乐地成长着。

文中记载的 “如果下辈子还让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这是于漪老师的人生格言。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师的岗位上,度过了近60个难忘的岁月。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她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她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后,许多单位请她去工作,她谢绝了;组织上安排她做校长,但她舍不得离开孩子,仍然坚持在三尺讲台,坚持搞教学改革。60年来,她曾被误解,也经历过疾病的折磨。但这都没有摧垮她的意志,没有改变她从事教育的选择,没有改变她对孩子的爱。至今,80岁的她仍活跃在教育第一线,为学生、为教师鼓与呼,着力推进教育改革……还有扎根农村教育、奋斗不息的刘云生的对教育事业的认识——“选择教育需要一种勇气”。还从王菘舟“教师需要‘生命的学问’中体会到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乃“坚忍不拔”的事业境界……纵观全书名师的故事,虽然他们在教学中有学科的不同,学校的差异,但他们的教学却又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每一个老师都是一本厚实的书——那书中只有一个主题——爱。

我读了这本书,备受鼓舞,觉得如今,我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成长目标,要着手当下,放眼未来。

希望每一位教师在百忙之中,都能仔细品味这本书的内容,重新拾起徐世贵老师的《教师快速成长的十个要诀》这本书,都能够找到指引自己走在教育路上的那一盏明灯,引领自己快速成长。

教师成长读后感篇7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是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个很现实的话题,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最近读了《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我深有感受。 这是一本从实践中来又能有效的指导实践的书籍,这是一本将教育和梦想紧紧相系的书籍,这更是一本可以在教育的茫茫大海上冲破云际给予心灵上的震撼和安抚的书籍。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从这本书上获益良多,总结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能不能健康成长,能不能快速成长,取决的因素很多。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和思考。一个教师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定位,决定教师有什么样的追求。而定位的目标也决定自己有多大的动力。我始终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一出戏的导演,而学生应该是这出戏演员,只有学生都成功了,教师的名字才会因这出戏而被人铭记。而想有这种成功,我想首先应该放下名利,卸下浮躁。教师快速成长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受益,让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一生有更多积极的影响。

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能师(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人师(专家型教师)。如果没有这些终极结果,那么任何人都很难有持之以恒的奋斗。如果教师的追求仅仅是金钱、荣誉、表彰、称谓。那么他就不会有持久的动力。因为教师永远不会成为富豪,成为达官显贵,成为超级明星。教师的追求应该是更好的自我实现,带出更好的学生。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不断期待更美好的明天。这样才能有动力。而有这种心态,这种追求,我想首先应该有对事业的热爱。

其次是教师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实归为一点就是要有阳光的心态。要有阳光的心态,首先应该要有激情,这种激情来自于教师心中那颗对学生的爱心。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感触很深。是这样写的:“我一向认为,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不在于教出多少高材生,而在于他心里永存的爱,对教师这一职业得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有了爱,我们的讲台生涯就是一片多彩的世界;有了爱。我们就会觉得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风都是清爽的;有了爱,我们才有工作的激情,在付出得到的回报中更加愉悦、充满活力地投入工作。”是的,没有爱,也就没有工作的兴趣。有兴趣地快乐工作,每天都能活得很开心很快乐,也就不觉得辛苦,而是在享受生命的过程。再者,教师还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自我规划,不断充电,不仅向同行学习,向家长学习,还要向社会学习。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话最著真知灼见,因为当教师第一位的是学养,第二位的才是教学的技术技巧。常听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是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灭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吸纳、更新了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课程,适应新形势,创造新成就。教师以什么获得学生的尊重,我想,除却大多数教师都已具备的师德,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了,而这种个人魅力,是靠岁月的沉淀与教师个人素养才能积累而形成的,前者不可强求,但是后者确实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有所精益,真正的读书,不为一时的名利,为的是于清风朗月中自得一份真性情,为的不是逞一时之口快,为的是于喧嚣繁闹处守得一份淡然与洒脱,尤其作为一名老师,尚友于古人已是不足,还要博涉百家,以读书为乐,这样方能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与学生共进步,而不是抱残守缺,闭门造车,一年不读书,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同事知道,三年不读书,学生知道。其实,对于老师而言,用不上三年,三个月,聪明的孩子们就会知道他们的老师是不是也在锲而不舍的读书,学习。的确,现在流行一个新词:知识折旧率。如果教师一直满足于旧有的知识,不肯积极地汲取新知识,那么你拥有的旧知识就如家具一样,越来越旧越来越破,最终就变成了没有价值的废品。那么教师必须从文化知识素质、教学素质以及非教学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了解社会动态,以及涉猎文学、历史、政治等人文科学,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同时,还要多听广播,看电视,多看报纸,多阅读书籍,利用网络资源等等。也就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读书,是教师必不可缺的。一个人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所以,我们要给自己一个这样的生活警示语:“我学习,我进步;我工作,我快乐。”当你的人生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你就拥有了开阔的心境,你就能知足常乐、宽容豁达,因此也就不吝笑容,收获快乐。

教师成长读后感篇8

感谢自己有了拜读《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这本书的机会。在这本书中,介绍了31位教师的成长轨迹。在这些教师的成长感悟中,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着教师生命的张力和职业的自信。

“成就新型教师”,这是《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写在报头的一句话,是一种办报思想,是一种编辑指向,也是一种时刻印记在教育媒体人行动中的职业追求。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这简单的个字,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诠释的。如果我们在成长中想得到方法上的引领,“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研究报告”会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指点迷津。

专业、厚重、新颖、实用与深入浅出,是本书的亮点。许多经历过成长幸福和艰辛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切身体验: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阶段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幸福指数、不同的生命动力,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困惑。这种不同的生命体验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好像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种成长过程中莫名奇妙的现象,又往往会形成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巨大障碍。比如,我们常听到教师专业发展中都曾遇到过的成长瓶颈现象,这种现象尤其是到了专业发展的成熟阶段(高原阶段)尤为突出,一些在教育教学方面很有成就,很有专业思维的教师也常会产生“空虚、无聊、莫名其妙的焦虑”,到了此阶段,会有很多颇具成长力的教师从此也就消沉了下去,再也找不到职业生活幸福的感觉。

这些教师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但是他们的成长历程中都有那个找到自我、发现自我的节点。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学校的宋军老师的“我走过的幸福的三个五年”。第一个五年是长足发展的五年,重在书写反思中历练自我,做一个不断成长的教师。第二个五年是坚持不懈的五年,在读书反思中汲取营养,做一个自我完善的教师。第三个五年是深入思考的五年,在研究反思中梳理自我,做一个不断超越的教师。看过了宋军老师的成长历程,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所缺失的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他的讲述中我感觉到他是一名幸福的教师,他的幸福在于自己的不断思索,坚持不懈的反思和研究。他的幸福在于能与学生在智慧的课堂中翱翔。正如他说:“作为教师,书写自己的教育教学随笔的过程中,我有一种成长的喜悦,从最初的不知写什么到写的没有价值,到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再到对一些问题有更深的思考,对一个问题连续不断地追问,书写课题研究状态下的思考。在这些感悟的过程中,我懂得坚持书写教育教学随笔的确可以拉长幸福,是自己在书写的过程中体验幸福,拉长幸福的感受。”

在这本书的介绍中我被洛阳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师张洁,我用两个词来点评:一个是感性,一个是理性。张洁教师的魅力从哪里来呢?来自上进心,他读过那么多的书,看过那么多的电影,她上课的时候才有底蕴、有理性,对本文的把握才更深入。同时,她上课时又很感性,通过感性的手段,用自己的语言把教学内容描述给学生。我可以想象他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他的镇定自若和幽默,真的不是一般的文科老师也不一定能达到的。

当一个人痴迷于自己事业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与其事业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与其事业有关。刘娟娟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语文教学与研究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生活中的一切也就融入了她的语文教学。课堂与课题,形成一个稳稳当当的“人”字,展现着她语文人的风采。

在这本书中,每一名教师都是像我们这样平平凡凡的教师,但是他们正是在这平凡中做了不平凡的事。畅读着这些“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感受着他们的成长故事,感受着他们的优雅、智慧、快乐和幸福……原来,教师生涯还可以这样度过,似乎一双有力的手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青山秀水、溪流潺潺伴着阐明鸟啼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