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1

兰州刻葫芦之所以有名,与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艺人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大有关系,民间流传自成三派,代表人物为阮文辉、王德山、陈唯一。阮文辉的《东坡赤壁夜游图》,刻在一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图中有一叶扁舟,舟中6人,无不神情生动;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同时,还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娟秀工整,令人称道。而王德山博采传统画技之长,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雕刻葫芦工艺更臻完美。

而陈唯一的雕刻艺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图文并茂,出类拔萃。刻山水不用稿本,很多配画都是自创、自补、自配诗稿,表达形式活泼自由,才高意广。如他的“唐诗配画”、“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百子图”、“聊斋故事”等,均是传世之作。他爱动物,刻画动物是他的拿手好戏,尤其是刻画老虎,堪称一绝。他的“十二属相”、“八骏马”作品中的各类动物,形神兼备,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二三十年代,兰州民间艺人李文斋,能书善画,懂诗文,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所刻葫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桃花源记》、《赤壁赋》、《兰亭序》等。他的雕刻技巧,人物寥寥数笔,求其意态,强调神似;山水花卉疏淡相宜,形神兼备,注重风致;题款文字细如蚊足,点缀成行,滞洒自如。李文斋的葫芦作品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绝技”。由于他的努力,刻葫芦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商人猎取的对象。

李文斋藐视权贵,品行高尚。一九三八年腊月,李文斋因不肯给伪兰州市局长冼觐康奉献雕刻葫,被无辜关进监狱,死于非命。其学生王德山乃李文斋爱婿。他勤奋好学,功底深厚,刀笔细腻,作品曾销售及苏联及西欧各。获得好评。四十年代初,兰州雕刻葫芦的题材甚广,诗词、书文、山水、人物皆入画,使雕刻葫芦日臻完善。解放后,雕刻葫芦更是大放异彩,并于一九五九年开始出口国外。今雕刻葫芦名家阮文辉是第四代艺人。他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大胆采用刀刻法,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多种方法,表现中国画的勾勒、点垛、渲染、皱擦,从而仿刻出历史名家的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名画家徐悲鸿、齐白石的画格遗韵,使雕刻葫芦放出新的异彩。

今天,在兰州,刻葫芦艺人多在城隍庙设摊雕刻。小小的刻葫芦,作为集兰州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和地域特色于一身的工艺品,渐渐走出了兰州、走出了甘肃。现在兰州雕刻葫芦最出名的是陈氏雕刻葫芦和阮氏雕刻葫芦。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2

玉佛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是甘肃省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被列为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玉佛寺属汉传佛教曹洞宗。该寺由当地曹姓大户捐资创建于清道光元年(1820xx年)。其前身为稍门寺白衣庵,后因供奉缅甸敬请的五尊大型汉白玉佛像,更名为玉佛寺;经历任住持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弘化一方的道场。历史上,该寺出过不少明契法要、愿行堪称的僧人,著名的祖师有众成法师、吉云长老等。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将要去参观的下一个景点是我们兰州的玉佛寺。顾名思义,玉佛寺,我们主要看什么呢?对,这位大姐说的对,就是看玉佛。我们去玉佛寺,在形式和内容上来说是看佛像,但是其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拜佛!为什么我们好多人要去拜佛?我听到有人说是为了信佛,那是肯定。只有信佛的人,才要去拜佛,拜佛是信佛的一种表达方式啊。大家有人去过西藏,到西藏我们看到了藏族老百姓他们的拜佛方式——五体投地,佛教礼仪中的顶礼。我没看到了他们一天到晚在大昭寺门前没完没了磕长头,没完没了的转经。这种对信仰的虔诚,让我们倍受震撼。那今天我们也去虔诚一次。今天我们看的玉佛寺也是一座佛教寺院。大家知道把佛教列为国教的国家是哪个国家?答对有奖,晚餐我请他吃兰州非常有名的哈密瓜。对,泰国,也许我们有游客去过泰国,泰国的玉佛寺是世界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玉佛寺了。泰国玉佛寺位于曼谷大王宫的东北角,是泰国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国三大国宝之一。寺是泰国大王宫的一部分,面积约占大王宫的1/4,是泰国王族供奉玉佛像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泰国玉佛寺内的几块大瓷屏风上彩绘着中国《三国演义》的故事。今天我们参观的兰州玉佛寺是我们甘肃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被列为兰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州玉佛寺由当地曹姓大户捐资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就是元年(1820xx年)。

其前身为稍门寺白衣庵,后经历任住持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弘化一方的道场。该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弥勒殿等,为清道光元年所建。“文革”期间遭到破坏,80年代后寺院恢复开放,重兴殿宇。最后一次整修为1992年,因寺中供有由缅甸敬请的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分别为释迦牟尼法像、释迦牟尼涅槃像、阿弥陀佛说法像、药师佛像及观音菩萨甘露净酒像,都是用缅甸优质汉白玉精雕而成,晶莹圆润,清净庄严。故,得名玉佛寺。此外尚供塑像48尊,最大的高3.3米,最小的80公分。寺中珍藏的唐朝释迦牟尼铜像一尊及随朝《金刚经》一部,历劫犹存,殊可宝贵。说到《金刚经》,也就说到了我们今天为啥来玉佛寺拜佛。拜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凡人拜佛的意义何在?!读过《金刚经》后,我个人认为其核心内容不外乎这十六个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一切有为法,用我们马克思主义来讲,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时有规律的。呵呵,也就是说世间万物独有一定的生存之道!如梦幻泡影,像露水闪电一样转瞬即逝,变化莫测,我们应该这样去看待一切。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到底什么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烦恼?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心。因为在这个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我们执着的追求金钱,权利,爱情等等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生外之物。我们被自己的贪婪,欲望,执着蒙蔽了双眼,看不清这个世界;看不清我们的心;看不到我们的明天;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使我们变得迷惘、害怕、痛苦......各位我们想不想远离恐惧,远离颠倒梦想,心无挂碍,无有恐惧,脱离苦海?想!......好,那我就告诉大家唯一的捷径——学佛!学习佛的精神和思想!那到底什么是佛?把这个佛字拆开来看,一个人字,一个弗字。弗,不是的意思。民间的说法就是不是凡人。

我们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样方可成佛。我们再科学一点解释一下什么是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十六个字怎么理解呢?前两句话用我们儒家的话来讲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为家庭社会国家做贡献。爱家爱国,善待身边的每个人,这也是我们提倡的共建和谐社会。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心存善念,帮助别人,我们的家园一定会美好,社会必将会和谐,大家说对不对.....什么是佛教?简单的说,佛教,即使佛陀的教育。那佛教这种教育体系,它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呢?大家读一个知道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四个字“苦、集、灭、道。”什么是苦,佛教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会受苦;集,告诉我们造成痛苦和烦恼的根源-——贪嗔痴三毒;灭,就是要我们熄灭心中的贪念,欲望和执着;道,我们一定要坚持走在正确的修行道路上,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啊,所以贵在坚持!我们看虽说是简单的四个字,却诠释了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说佛教,是一种无神论,佛教里面的佛,是一种思想。佛教,这种思想体系博大精深,里面涵盖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地理学等多种让我们认识人类和世界精华理论。因为时间关系,佛教就简单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最后给大家分享两句佛教集言。首先,给大家分享‘智慧经’——也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里的一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是,亦复如是!简单的说,就是世间万物为空。第二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谢谢各位!希望在日后的旅游和生活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感悟和快乐!

-->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3

兰州,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最美的景物就是闻名中外的黄河风景线,那里一年四季都景色怡人。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燕子站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春风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拿着风筝来放,顿时天空被花花绿绿的风筝掩盖着,像一块五颜六色的花布映在了天空中,黄河缓缓地流着、看着两岸的小朋友们放风筝。夏姑娘来了,她来时带了一盒水彩笔,把大地染成了五颜六色的。小树换上了绿衣,轻风一吹树叶“沙沙沙”地叫了几声。

夏姑娘把鲜花打扮成了一位爱撒娇的小女孩,小朋友们一边吃雪糕一边看着黄河母亲那和颜悦色的笑脸,小鸟天天演唱着富有生机的夏之歌。

秋天到了,金色的蜡笔染给了整个世界,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早晨,老爷爷拎着鸟笼子去滨河路上晨练,爷爷奶奶做着操,鸟笼里的小鸟为他们打着节拍。燕子飞走了,在飞走的时候不停地叫着,仿佛在说:“小朋友们,明年春天我们一定会再回来陪你们玩的。”

冬爷爷来了,寒冷的西北风呼……呼……呼地吹着,有时冬爷爷不小心往人间撒了点盐,人间顿时变成了银白色,房子上、树梢上……小朋友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孩子们的笑声响彻云霄。

我给大家讲了我家乡的一年四季,你们肯定对我的家乡稍有了解,等到有时间,请你们我的家乡来细细观赏吧!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4

城隍庙九曲桥非常著名,九曲桥弯弯曲曲的,桥下还有很多鱼,河上还有人工喷雾呢!城隍庙里还有花园、饭店、超市等。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兰州城隍庙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城隍庙始建于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xx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现在的城隍庙,就是一个大型的古玩经营市场,有100多户商家,经营着各类古玩、书画、瓷器、奇石、铜器、玉器,热闹非常。

兰州城隍庙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其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中段。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兰州城隍庙兰州城隍庙在兰州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xx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城隍庙九曲桥非常著名,九曲桥弯弯曲曲的,桥下还有很多鱼,河上还有人工喷雾呢!城隍庙里还有花园、饭店、超市等。

中午到了,我和爸爸去城隍庙的饭店里吃饭,饭店在城隍庙的一条街里。这条街上全都是卖食品的,有生煎、锅贴、臭豆腐、小笼包、饮料等等。我们都吃的津津有味。

吃好了午饭,我们就去看表演了,表演的内容是云南怒江自治州的原生态的民俗风情展示,十分精彩。而且有许多游人参与互动,气氛十分热闹。表演内容也非常多,有舞蹈、演奏、唱歌等。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少数民族演出。

然后,我们就去买衣服,衣服的样子真多,看的我眼花缭乱。

虽然我很累,但我很快乐,下次有时间我还要去城隍庙玩。

兰州刻葫芦之所以有名,与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艺人们不同的创作

风格大有关系,民间流传自成三派,代表人物为阮文辉、王德山、陈唯一。阮文辉的《东坡赤壁夜游图》,刻在一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图中有一叶扁舟,舟中6人,无不神情生动;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同时,还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娟秀工整,令人称道。而王德山博采传统画技之长, 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

诗词

文字、风景山水,使雕刻葫芦工艺更臻完美。

而陈唯一的雕刻艺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图文并茂,出类拔萃。刻山水不用稿本,很多配画都是自创、自补、自配诗稿,表达形式活泼自由,才高意广。如他的“

唐诗

配画”、“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百子图”、“聊斋故事”等,均是传世之作。他爱动物,刻画动物是他的拿手好戏,尤其是刻画老虎,堪称一绝。他的“十二属相”、“八骏马”作品中的各类动物,形神兼备,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二三十年代,兰州民间艺人李文斋,能书善画,懂诗文,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所刻葫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桃花源记》、《赤壁赋》、《兰亭序》等。他的雕刻技巧,人物寥寥数笔,求其意态,强调神似;山水花卉疏淡相宜,形神兼备,注重风致;题款文字细如蚊足,点缀成行,滞洒自如。李文斋的葫芦作品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绝技”。由于他的努力,刻葫芦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商人猎取的对象。

李文斋藐视权贵,品行高尚。一九三八年腊月,李文斋因不肯给伪兰州市公安局长冼觐康奉献雕刻葫,被无辜关进监狱,死于非命。其学生王德山乃李文斋爱婿。他勤奋好学,功底深厚,刀笔细腻,作品曾销售及苏联及西欧各。获得好评。四十年代初,兰州雕刻葫芦的题材甚广,诗词、书文、山水、人物皆入画,使雕刻葫芦日臻完善。解放后,雕刻葫芦更是大放异彩,并于一九年开始出口国外。今雕刻葫芦名家阮文辉是第四代艺人。他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大胆采用刀刻法,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多种方法,表现中国画的勾勒、点垛、渲染、皱擦,从而仿刻出历史名家的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名画家徐悲鸿、齐白石的画格遗韵,使雕刻葫芦放出新的异彩。

今天,在兰州,刻葫芦艺人多在城隍庙设摊雕刻。小小的刻葫芦,作为集兰州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和地域特色于一身的工艺品,渐渐走出了兰州、走出了甘肃。现在兰州雕刻葫芦最出名的是陈氏雕刻葫芦和阮氏雕刻葫芦。

-->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5

本文目录

兰州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五泉山,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五泉山的概况。

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1000多间,规模宏大。庙宇楼台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长廊阁道上下连通,蜿蜒曲折。山间丘壑起伏,林木苍翠,环境清幽,空气宜人,五眼长流不息的清泉,汇成潺潺的流水,曲回而下。五泉山,1955年被国家正式开辟为公园,是兰州人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场所,每年还在这里举办各种灯会、花卉展览活动。公园里有动物园,豢养各类动物上百种;还有各种成人和儿童的游乐设施。

说到五泉山,不能不给大家讲一段传说:西汉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万人,奉武帝之命征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他的部队途经兰州,扎营在皋兰山脚下。经过了长途跋涉,全军已是人困马乏,附近一带却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饭。副将急忙请示,要骠骑将军拿主意。霍去病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顺着鞭痕从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军将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为历代饮用的重要水源。据说,这就是五泉山名的来历。其实,公元前121年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从今天的甘肃临洮出发,过焉支山,与匈奴军队鏖战于皋兰山下,这个皋兰山是今天张掖地区高台县北的合黎山,兰州的南山大约在北朝的时候才称作皋兰山,与霍去病毫无关系。但是后来的人们,一直把兰州的皋兰山当作霍去病远征的皋兰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

在霍去病的传说之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经有了一个关于五泉来历的传说:东汉中期,汉桓帝联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贪赃枉法的大将军梁冀,论罪灭族。梁冀子孙中有一个名叫梁晖的,侥幸躲过了被杀的劫难,从都城洛阳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据的金城县一带。长期居住之后,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举为大头领。当时天灾人祸,社会混乱,在金城呆不下去,梁晖准备率领部下迁徙他乡。当他的部众出发来到金城南山,就是现在的皋兰山暂且驻扎时,却被敌对的其他羌人包围。山上没有水,大家饥渴难耐,眼看就无法坚持。情急之下,梁晖把自己用榆树枝做成的马鞭插到地上,同时宰杀了一只青羊作为祭品,祈祷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众。这一下果然灵验,山坡上顿时有神泉涌出,他的马鞭也刹那间变成无数棵榆树,化作大片的树林。泉水越涌越多,汇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黄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梁晖,就把这个神泉称为梁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可能是从《水经注》中的故事演变来的。人们把兰州的皋兰山误认作霍去病作战的皋兰山,于是也就把梁晖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却毫不含糊。现在,这五眼清泉已是公园的重要景点,它们从东向西呈弧线形分布。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们分别给它们取名为: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园的东西两侧还有两股流水,出自东龙口和西龙口。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等到了实地之后,我会给大家一一讲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话说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让僧人占了,好衣服尽让女人穿了。”五泉山也是一个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佛教殿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庆寺,俗称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还有千佛阁、地藏寺、卧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为兰州佛教活动的中心。每逢佛教的重要节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比如水陆大法会等等,每当此时,整个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还保存有自金代以来的数百件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铁钟,距今已有8xx年历史了。还有一尊铜接引佛,铸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刚当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清朝画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

说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复和保护,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就是刘尔炘先生。刘尔炘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兰州,是甘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书法家。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刘尔炘考中进士,并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1897年辞官回到兰州,受聘担任五泉书院讲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号“五泉山人”。他创办了兰州第一所近代小学,19xx年创立乐善书局,1922年修建五泉书院,为兰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办学的同时,刘尔炘多方筹集资金,募银4800多两,在1919-1924年间对五泉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修建了牌楼、太昊宫、企桥、半月亭等景致,修复了倾圮的庙宇楼阁,并在园内题写了130多副

对联

。这些对联咏物寄情、诙谐幽默、寓意深远,不光有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更蕴涵着对人生的体味,对游人的指点,活泼隽永,耐人回味,许多都是语含双关、文蕴两意的佳作。过去,经常有人专门跑到五泉山,来抄录他的对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五泉山前,这个牌楼就是五泉山公园的大门,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门,“五泉山”三个大就是刘尔炘书写的。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是说,不论是游山还是玩水,人总会获得一些特别的感受,总能被激发出丰富的豪情。愿大家登游五泉山,情满五泉山!

我们眼前有座雄伟的门楼,高悬在上的“乐到名山”四个,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从这里开始,有东、中、西三条上山的路。进入这个大门,走的是中路,顺山依次有许多建筑。为了节约时间,少走重复的路,我们现在走西路,下山时从中路的这个大门出来。

现在大家请看我的右手边,这里有一道流水,石头丛中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溪流”二,这水流就出自上方的泉水。

我们先来参观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寺,要进入嘛呢寺,首先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阶梯,坡度较大,登上去有点不容易,这也许能考验善男信女的虔诚。在我们的右上方,大家看,立着一对杆子,上面还飘着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吗?对了,那叫嘛呢杆,是藏传佛教里的一种圣物,信徒们把佛经写在幡上,每当风吹过一遍,就相当于把经文念了一遍,这和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转经筒的作用是一样的。嘛呢杆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嘛呢寺,是西侧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或“喇嘛教”,主要流行于藏族居住区,蒙古、土、羌、裕固等民族也都信奉。喇嘛教以密宗为主,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的修行。

这寺前古树参天,寺旁有石桥流水,风吹树摇,泉落水响,真是“泉水响云绿,树高摇山青”。在这寺前停留片刻,准会使你横生遐想。

嘛呢寺正门上方中央有一个大,两边各有一鹿,这是藏传佛教寺院的一个标志。进入寺院,迎面是一尊大肚弥勒佛,其前香火不断。他的身后是韦驮塑像。这个韦驮,金盔金甲,两脚平行而坐,十指合掌,横宝杵于两腕间。这个形象意味着,五泉山嘛呢寺不接待外来的云游僧人。

这里有一个大经轮,僧众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它,同时口中反复念诵“嘛呢”,也就是六箴言“唵嘛呢叭咪吽”,就可得到解脱,功德圆满。经轮转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所有的经卷。因此,信徒们除了在佛殿、经堂、寺院周围转动经轮外,还要在家中旋转。信教的藏族同胞家里,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经轮,有手摇的小经轮,有旋转的大经轮,只要有空,时时摇转。游客到此,也会旋转七圈,祈求佛爷给自己一个好运气,或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大家不妨转转,一家要顺时针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余建筑都是刘尔炘先生扩建的。寺内本来辟有依依经、仄仄门、曲曲亭、重重院、叠叠园,名称形象有趣;一些寺舍还题以迎绿、飞黛、听松、拜云等雅号,现在许多都已废弃。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观音、普贤和文殊三大菩萨。西侧的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曾经发过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给别人的菩萨,世人称他为“大愿”。

游客朋友,我们面前的就是惠泉,水流比较旺盛,水质特别好,过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水源,给人们带来实惠,因此被称作“惠泉”。用它泡茶,味甘气香;用它浇灌而成的兰州水烟和大枣,曾经是清朝贡品。自20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水量变少,而现代化的抽水设施使人们大量用黄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而变成了一眼只供人观赏的泉水。

好了,我们再往上走。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较细,据说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干”,味道甘甜,就像甘露。甘露泉在清虚府西南角山崖下,为五泉中地势最高的泉。在明代时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清中叶以后,泉流变小,纤细无声,却经年不涸不溢。因所处地势最高,离天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经在此祭祀过泉神、雹神。现泉为圆形,直径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攒尖顶亭护泉。

掬月泉乾隆时在东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处,月出东山,天上一轮明月,泉中一轮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将月掬于银盘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绪时又在文吕宫东墙下出——泉,直径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当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现。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地藏宫大殿供地藏菩萨,东殿供送子将军,西殿供观世音菩萨。寺西南角—门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两侧石壁上凿有佛龛,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级台阶,就到了泉边。泉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洞口原来悬有刘尔忻所撰楹联:

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

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蒙泉在东龙口之南,与东龙潭之间只隔着一个子午亭。清中叶被山洪淤塞,1955年疏通。现泉为正方形,长1.8米,深入地表1.4米,水深0.4米。五泉山的水都有一点咸味,惟有蒙泉清纯甘洌,用蒙泉泡茶,茶味正而香浓。四川名山蒙山之巅产茶,茶清而香,用蒙泉泡茶,茶味可与蒙顶茶媲美,故名蒙泉。明人李文曾在诗中记载山寺里的和尚请他喝茶时就用蒙泉水泡的茶:

上人邀我烹新茗,

水汲山中第五泉。

清人刘文机,则把宋山里饮用蒙泉水烹出的可与蒙顶茶相媲美的茶水和倚树听琴当作人生的爱好和享受:

偶来倚树听琴响,

怜煮蒙山顶上茶。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周易》上说:“山下出泉,蒙。”

兰州导游词(2) |

返回目录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化。夏商周时,以神农氏炎帝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动。汉唐时起兰州做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欧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6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兰州拉面大家都有吃过吧,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兰州景点的

导游词

,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五泉山,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五泉山的概况。

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1000多间,规模宏大。庙宇楼台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长廊阁道上下连通,蜿蜒曲折。山间丘壑起伏,林木苍翠,环境清幽,空气宜人,五眼长流不息的清泉,汇成潺潺的流水,曲回而下。五泉山,1955年被国家正式开辟为公园,是兰州人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场所,每年还在这里举办各种灯会、花卉展览活动。公园里有动物园,豢养各类动物上百种;还有各种成人和儿童的游乐设施。

说到五泉山,不能不给大家讲一段传说:西汉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万人,奉武帝之命征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他的部队途经兰州,扎营在皋兰山脚下。经过了长途跋涉,全军已是人困马乏,附近一带却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饭。副将急忙请示,要骠骑将军拿主意。霍去病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顺着鞭痕从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军将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为历代饮用的重要水源。据说,这就是五泉山名的来历。

其实,公元前121年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从今天的甘肃临洮出发,过焉支山,与匈奴军队鏖战于皋兰山下,这个皋兰山是今天张掖地区高台县北的合黎山,兰州的南山大约在北朝的时候才称作皋兰山,与霍去病毫无关系。但是后来的人们,一直把兰州的皋兰山当作霍去病远征的皋兰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

在霍去病的传说之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经有了一个关于五泉来历的传说:东汉中期,汉桓帝联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贪赃枉法的大将军梁冀,论罪灭族。梁冀子孙中有一个名叫梁晖的,侥幸躲过了被杀的劫难,从都城洛阳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据的金城县一带。长期居住之后,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举为大头领。当时天灾人祸,社会混乱,在金城呆不下去,梁晖准备率领部下迁徙他乡。当他的部众出发来到金城南山,就是现在的皋兰山暂且驻扎时,却被敌对的其他羌人包围。山上没有水,大家饥渴难耐,眼看就无法坚持。情急之下,梁晖把自己用榆树枝做成的马鞭插到地上,同时宰杀了一只青羊作为祭品,祈祷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众。这一下果然灵验,山坡上顿时有神泉涌出,他的马鞭也刹那间变成无数棵榆树,化作大片的树林。泉水越涌越多,汇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黄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梁晖,就把这个神泉称为梁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可能是从《水经注》中的故事演变来的。人们把兰州的皋兰山误认作霍去病作战的皋兰山,于是也就把梁晖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却毫不含糊。现在,这五眼清泉已是公园的重要景点,它们从东向西呈弧线形分布。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们分别给它们取名为: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园的东西两侧还有两股流水,出自东龙口和西龙口。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等到了实地之后,我会给大家一一讲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话说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让僧人占了,好衣服尽让女人穿了。”五泉山也是一个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佛教殿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庆寺,俗称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还有千佛阁、地藏寺、卧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为兰州佛教活动的中心。每逢佛教的重要节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比如水陆大法会等等,每当此时,整个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还保存有自金代以来的数百件历史文物,其中最着名的是铸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铁钟,距今已有800年历史了。还有一尊铜接引佛,铸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刚当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清朝字画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

说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复和保护,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就是刘尔炘先生。刘尔炘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兰州,是甘肃近代着名的教育家、学者和书法家。光绪十五年,刘尔炘考中进士,并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受聘担任五泉书院讲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号“五泉山人”。他创办了兰州第一所近代小学,1922年修建五泉书院,为兰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办学的同时,刘尔炘多方筹集资金,募银4800多两,在1919—1924年间对五泉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修建了牌楼、太昊宫、企桥、半月亭等景致,修复了倾圮的庙宇楼阁,并在园内题写了130多副

对联

。这些对联咏物寄情、诙谐幽默、寓意深远,不光有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更蕴涵着对人生的体味,对游人的指点,活泼隽永,耐人回味,许多都是语含双关、文蕴两意的佳作。过去,经常有人专门跑到五泉山,来抄录他的对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五泉山前,这个牌楼就是五泉山公园的大门,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门,“五泉山”三个大字就是刘尔炘书写的。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是说,不论是游山还是玩水,人总会获得一些特别的感受,总能被激发出丰富的豪情。愿大家登游五泉山,情满五泉山!

我们眼前有座雄伟的门楼,高悬在上的“乐到名山”四个字,是当代着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从这里开始,有东、中、西三条上山的路。进入这个大门,走的是中路,顺山依次有许多建筑。为了节约时间,少走重复的路,我们现在走西路,下山时从中路的这个大门出来。

现在大家请看我的右手边,这里有一道流水,石头丛中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溪流”二字,这水流就出自上方的泉水。

我们先来参观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寺,要进入嘛呢寺,首先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阶梯,坡度较大,登上去有点不容易,这也许能考验善男信女的虔诚。在我们的右上方,大家看,立着一对杆子,上面还飘着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吗?对了,那叫嘛呢杆,是藏传佛教里的一种圣物,信徒们把佛经写在幡上,每当风吹过一遍,就相当于把经文念了一遍,这和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转经筒的作用是一样的。嘛呢杆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嘛呢寺,是西侧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这寺前古树参天,寺旁有石桥流水,风吹树摇,泉落水响,真是“泉水响云绿,树高摇山青”。在这寺前停留片刻,准会使你横生遐想。

这里有一个大经轮,僧众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它,同时口中反复念诵“嘛呢”,也就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就可得到解脱,功德圆满。经轮转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所有的经卷。因此,信徒们除了在佛殿、经堂、寺院周围转动经轮外,还要在家中旋转。信教的藏族同胞家里,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经轮,有手摇的小经轮,有旋转的大经轮,只要有空,时时摇转。游客到此,也会旋转七圈,祈求佛爷给自己一个好运气,或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大家不妨转转,一家要顺时针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余建筑都是刘尔炘先生扩建的。寺内本来辟有依依经、仄仄门、曲曲亭、重重院、叠叠园,名称形象有趣;一些寺舍还题以迎绿、飞黛、听松、拜云等雅号,现在许多都已废弃。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观音、普贤和文殊三大菩萨。西侧的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曾经发过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给别人的菩萨,世人称他为“大愿”。

游客朋友,我们面前的就是惠泉,水流比较旺盛,水质特别好,过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水源,给人们带来实惠,因此被称作“惠泉”。用它泡茶,味甘气香;用它浇灌而成的兰州水烟和大枣,曾经是清朝贡品。自20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水量变少,而现代化的抽水设施使人们大量用黄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而变成了一眼只供人观赏的泉水。

好了,我们再往上走。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较细,据说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干”,味道甘甜,就像甘露。甘露泉在清虚府西南角山崖下,为五泉中地势最高的泉。在明代时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清中叶以后,泉流变小,纤细无声,却经年不涸不溢。因所处地势最高,离天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经在此祭祀过泉神、雹神。现泉为圆形,直径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攒尖顶亭护泉。

掬月泉乾隆时在东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处,月出东山,天上一轮明月,泉中一轮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将月掬于银盘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绪时又在文吕宫东墙下出——泉,直径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当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现。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地藏宫大殿供地藏菩萨,东殿供送子将军,西殿供观世音菩萨。寺西南角—门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两侧石壁上凿有佛龛,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级台阶,就到了泉边。泉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

洞口原来悬有刘尔忻所撰楹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猎和农牧业生产,先后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化。夏商周时,以神农氏炎帝为宗神的戎族在此活动。汉唐时起兰州做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欧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游客来兰州,也可中转去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天水麦积山等景点旅游。兰州市交通相对便利。中川机场辟有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312等四条国道穿境而过;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兰州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已配套成龙,现有星级饭店15家,国际旅游社11家,国内旅游社32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定点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网络。兰州也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贸中心。

兰州,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最美的景物就是闻名中外的黄河风景线,那里一年四季都景色怡人。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燕子站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春风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拿着风筝来放,顿时天空被花花绿绿的风筝掩盖着,像一块五颜六色的花布映在了天空中,黄河缓缓地流着、看着两岸的小朋友们放风筝。夏姑娘来了,她来时带了一盒水彩笔,把大地染成了五颜六色的。小树换上了绿衣,轻风一吹树叶“沙沙沙”地叫了几声。

夏姑娘把鲜花打扮成了一位爱撒娇的小女孩,小朋友们一边吃雪糕一边看着黄河母亲那和颜悦色的笑脸,小鸟天天演唱着富有生机的夏之歌。

秋天到了,金色的蜡笔染给了整个世界,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早晨,老爷爷拎着鸟笼子去滨河路上晨练,爷爷奶奶做着操,鸟笼里的小鸟为他们打着节拍。燕子飞走了,在飞走的时候不停地叫着,仿佛在说:“小朋友们,明年春天我们一定会再回来陪你们玩的。”

冬爷爷来了,寒冷的西北风呼……呼……呼地吹着,有时冬爷爷不小心往人间撒了点盐,人间顿时变成了银白色,房子上、树梢上……小朋友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孩子们的笑声响彻云霄。

我给大家讲了我家乡的一年四季,你们肯定对我的家乡稍有了解,等到有时间,请你们我的家乡来细细观赏吧!

-->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7

"hi大家好,我是今天你们兰州一日游的导游曹,大家可以叫我小曹,也可以叫我。这样感觉更亲切一些。

甘肃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的省份,这里是放置在西北的一柄玉如意,丝绸之路横贯其中。到这里你们可以分别领略到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的精髓。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不仅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这些古老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的一个综合体现点。兰州古称金城,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解释金城的含义,似乎都预示着这是一片如同黄金一般珍贵的风水宝地。走在这样一条热闹繁华的街道时,周围裙楼环簇,商肆鳞集,你们是不是感觉又回到了自己的城市,太熟悉了。可是很快你们就会看到一块藏在这条繁华热闹街市的古老去处----兰州城隍庙,也是咱们今天要参观的一个重要景点。兰州城隍庙最初是祭祀汉高祖麾下将军纪信的地方,门口是一座牌坊式大门,高处悬挂着竖写的“府城隍庙”匾额,下面现在又新增加了一块新的牌匾“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如今已成为西北较大的一个古玩市场。城隍庙建成后,金、元、明、清各朝不断加以维修。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20xx年)失火,殿廊大部分被焚,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重新修葺,建起三座大殿,由五个院落组成,占地十二亩。第三个院落除长廊绘有纪信捐躯救主的壁画外,东西设有兰州府六县城隍木主,遂更名“府城隍庙”。1956年由兰州市总工会筹资维修,改建为第一工人俱乐部,把旧时的宫殿逐步改为文艺厅、字画厅、古玩室、交易厅等,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文化古玩市场。从北宋至今,兰州隍庙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初人们到这里烧香祈福、还愿卜卦,现在早已从最初的祭祀神庙发展到如今的文化古玩市场。我很喜欢来这里淘宝,到这里之后,你会发现眼睛不够用了,到处摆满了各种陶器铁器玉器、铜炉铜鼎、刀剑矛戈、从战国到民国的钱币,微雕葫芦、洮砚、字画、文房四宝、连环图、黄河奇石、邮票、根雕、紫砂壶等应有尽有。

赋予葫芦无穷的魅力,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和世间百态。""美酒酌悬瓢,其醇好相映。蜗房卷坠首,鹤胫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唐朝诗人张说的《咏瓢》就从葫芦的形状、特点说到了葫芦雕刻。雕葫芦的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过去的酒葫芦--""蚂蚁葫芦"",舀水瓢--""长颈葫芦""。雕刻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大体有三种:一是小圆雕葫芦,也称""鸡蛋葫芦"",最小的仅有算盘珠大,一般做装饰物或旅游纪念品;二是单吊葫芦,通常装养蝈蝈、秋蝉和蚱蜢,它是葫芦雕刻中用材最广泛的一种;三是天然生成的疙瘩葫芦,浑身长满奇形怪状的疙瘩,稍加雕琢修饰,便颇有天然而成的拙趣。选好材料后,根据葫芦的大小选择题材。雕葫芦题材十分广泛,有吉祥图案、唐宋

诗词

、传统戏剧、古典文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山水花草、珍禽异兽、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等。在表现形式上有的一人一物一个场景,采用特写的手法,有的则用连环的方式,人物形象众多,画面连贯。雕刻布局两端多为精美、细腻的几何图形,中部雕刻主要内容,集书法、绘画、刻技为一体。技法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讲究""气韵生动"",追求""形神俱佳""的艺术效果。这种雕刻葫芦已经是一种产业了,如果不是一定要苛求名家大腕的手笔的话,价格一般都比较实惠,喜欢的话,不妨带一些回去送亲朋好友,多有特色啊,又方便携带。

另外我还想特别介绍这里的几幅门楹

对联

,大家参观的时候如果感兴趣不妨找找看,回来咱们再回味回味。“好大胆敢来见我,快回头莫去害人”;“举念时明明白白勿忘了自己,到头处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演古人事迹忠自忠奸自奸做出来真是庐山面目,指天下迷途赏者赏罚者罚猛省处恍临屋漏神明”。好了,我的介绍结束了,大家尽情去欣赏和寻找自己喜爱的吧,45分钟后请回到大门口集合,小曹在这里等大家!"

-->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8

水车园位于市滨河路西段,东邻中山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车轮幅直径达16。5米,幅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

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水车园建成于1994年,占地14500平方米,由靖远县特级木工高启荣建造。公园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

八卦兰州水车

兰州水车博览园的南大门(正门)是一个造形独特的木架结构的大门,它寓意着两个意思:

一、它是抽象化了的兰州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来表达兰州水车这个主题;

二、它寓意着兰州是一个两山一水的山水城市。大门是由木架组成的,形似两座“山“。它分别代表兰州的兰山和白塔山;左边的水池代表黄河。寓意着兰州是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9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

312等四条国道穿境而过;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已配套成龙,现有星级饭店15家,国际旅游社11家,国内旅游社32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定点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网络。兰州也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贸中心。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10

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平台、兰州港、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等景点,是黄河风情线上的著名景区。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古老的提灌工具。

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博览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水车博览园占地14588平方米,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地三部分组成。规划设计主要建设项目为:直径16。5米仿古水车两轮,两层水榭式综合服务厅一座,并辅之以建筑小景。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动工兴建,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峻工,前后历经七年,水车园已陆续完成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对水车博览园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造。清洁卫生死角,铺设地砖,广种花木,使水车博览园全园面貌焕然一新。

一九九八年先后新建了水磨坊、友谊商店、水车摄影部、水车茶社服务部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娱乐项目。尤为一提的是,以水车主体风景为依托的水车茶社,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周到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光顾。水车园已经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兰州水车园正敞开怀抱,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欢迎您!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11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林木葱郁花草香,雕梁飞阁泉瀑鸣”,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陇上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现存最早的一所建筑“崇庆寺”内的“金刚殿”,系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余年。其余建筑群均系清末陆续重修。

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

五泉山可分西、中、东三路游览,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但布局各异,自成体系,各有独到之处。

若从西路前行,第一个风景点为“翠幽新圃”,圃内有梅花洞,洞内有几汪清池,几丈回廊,一座凌波轩,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游艺场。池中飞檐红柱的倒影,和青幽山色相映,景致优美迷人。循西长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轮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桥,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紧依在企桥边。泉圆形,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泉水清澈见底,味甘甜,宜于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实惠,故名“惠泉”。

离开惠泉,踏着一道道青石阶回旋而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嘛尼寺”。这里古槐浓郁,寺院清幽,一排悬楼横压寺门,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楼下前方有依依径、仄仄门、重重院、叠叠园、曲曲亭,小巧玲珑,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高处继行,只见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泻壁下一汪清潭中,这便是西龙口。这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出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宫。宫东侧有一垣花墙,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大书着三个淡灰的隶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几眼泉迥然不同,说它是泉,其实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样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约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掬月”雅名由此而来。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汇合处。

与文昌宫毗邻的是旷观楼。登楼俯瞰,兰州市容尽收眼底。楼下有一深约10米的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砾,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信男善女钻进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着石头则得男,摸着瓦片则生女,刘尔炘曾在洞门口书一对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出旷观楼榜着山岩再向高处登攀,就到了千佛阁。它修筑在东龙口的

千佛阁

飞瀑上面,气势雄伟壮观,地形险要惊人,为五泉山最高的建筑物。凭栏下望,只见东长廊凌空而下,跨重岩,绕清流,环亭榭,把半壁园林团团围起,象捍卫林泉的长城。

迈出千佛阁沿东长廊缓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这儿上临东龙口,下濒蒙泉。仰视可观东龙口飞泻而下的瀑布,俯瞰则可饱览五泉之冠的“蒙泉”。“蒙”为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为水,艮为山,用“蒙”字概括东谷面貌,含山下有险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诗赞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

由东长廊西望,在那高耸、陡峭的青云梯下有一个四角钟亭雄立山腰。亭内悬挂一个高约3米,口宽2米,计重10000斤的泰和钟,系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由待鉴镐监视铸造。此钟造型雄伟,声音洪亮,所铸铭文,清晰可辨。原悬于普照寺(兰园旧址)钟鼓楼,为兰州最早的金石文物之一。解放后移置五泉山,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从钟亭而下,过万源阁,大雄宝殿,就到了“金刚殿”(即明崇庆寺中殿)。大殿系歇山式屋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结构精巧,气势庄严。殿内原塑四大金刚,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一尊铜接引佛和铁筹的莲花基座尚存。佛像高5.3米,围阔2.7米,重20000余斤,站立在莲花铁座之上,面目丰腴,微露笑容,衣褶清晰,左手托钵,右手轻扬,似向中外游客致招手礼。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鞭出泉”。这五眼泉至今犹在。一为甘露泉,在文昌宫西边,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如甘露。二为掬月泉,在文昌宫东面,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中秋之夜,月出东山,这里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盘中。三为摸子泉旷观楼下的摸子洞中。

过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说摸着石子的生男孩,摸着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学者刘尔欣曾在洞口书写一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四为蒙泉,在东龙口下。这里悬崖凌空,有瀑布泻下,如挂练,如扬丝,坠入乱石丛中,溅起无数明珠,流到草坡间,积成一片明镜。“蒙”为卦名,寓意东谷山下有险之意。五为惠泉,在西龙口下的企桥南端谷底,泉圆形,水净沙明,清澈见底,味甘美,宜于烹菜,且有灌溉之利,有惠于民,故而得名。

五泉山是兰州市内著名的名胜之地,在唐,宋时代这里就建有寺庙,后毁于兵火。有建筑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崇庆寺、嘛尼寺、卧佛殿、地藏寺等多系明清时代建筑。古建筑群多集中于中峰。进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殿宇层叠,楼阁错落,甚为壮观。中峰两侧为东西龙口,幽谷之中清泉吐翠,林荫如盖,廊榭亭阁环绕。

东龙口利用山泉之水,新建了碧波荡漾的莲池和逶迤池上的九曲桥,池边伫立二龙戏珠釉壁。240多级,97盈的长廊盘旋而上,将东龙口与中峰连通。西龙口依山就势,建成高阁横秀,飞泉挂碧的“小蓬莱”和碧水,亭台,绿树相映成趣的“翠山新圃”。西龙口西侧的动物园,辟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山,禽园,熊猫馆等。五泉山的“铜接引佛”,“泰和铁钟”是公园的“镇山之宝”,现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铜接引佛”原在兰州东关接引寺内安放,现移至五泉山金刚殿。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铜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围八尺。重约万余斤。造型优美,衣褶显晰,面部神态敦厚丰韵,怡静庄重,面含微笑,左手托钵,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悯人、接引众生普渡的形态。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泰和铁钟”原为普照寺物,后安放在五泉山钟厅内。这座铁钟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铸造,钟高九尺,直径六尺,重一万斤。造型宏伟肃穆,声音浑厚洪亮。

兰州市动物园也在这里,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山、禽园、熊猫馆、大象馆等,有相当数量的珍惜保护动物。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12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平台、兰州港、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等景点,是黄河风情线上的著名景区。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xx古老的提灌工具。

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博览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水车博览园占地14588平方米,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地三部分组成。规划设计主要建设项目为:直径16。5米仿古水车两轮,两层水榭式综合服务厅一座,并辅之以建筑小景。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动工兴建,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峻工,前后历经七年,水车园已陆续完成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对水车博览园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造。清洁卫生死角,铺设地砖,广种花木,使水车博览园全园面貌焕然一新。

一九九八年先后新建了水磨坊、友谊商店、水车摄影部、水车茶社服务部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娱乐项目。尤为一提的是,以水车主体风景为依托的水车茶社,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周到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光顾。水车园已经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兰州水车园正敞开怀抱,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欢迎您!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13

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1000多间,规模宏大。庙宇楼台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长廊阁道上下连通,蜿蜒曲折。山间丘壑起伏,林木苍翠,环境清幽,空气宜人,五眼长流不息的清泉,汇成潺潺的流水,曲回而下。五泉山,1955年被国家正式开辟为公园,是兰州人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场所,每年还在这里举办各种灯会、花卉展览活动。公园里有动物园,豢养各类动物上百种;还有各种成人和儿童的游乐设施。

说到五泉山,不能不给大家讲一段传说:西汉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万人,奉武帝之命征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他的部队途经兰州,扎营在皋兰山脚下。经过了长途跋涉,全军已是人困马乏,附近一带却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饭。副将急忙请示,要骠骑将军拿主意。霍去病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顺着鞭痕从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军将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为历代饮用的重要水源。据说,这就是五泉山名的来历。其实,公元前121年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从今天的甘肃临洮出发,过焉支山,与匈奴军队鏖战于皋兰山下,这个皋兰山是今天张掖地区高台县北的合黎山,兰州的南山大约在北朝的时候才称作皋兰山,与霍去病毫无关系。但是后来的人们,一直把兰州的皋兰山当作霍去病远征的皋兰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

在霍去病的传说之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经有了一个关于五泉来历的传说:东汉中期,汉桓帝联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贪赃枉法的大将军梁冀,论罪灭族。梁冀子孙中有一个名叫梁晖的,侥幸躲过了被杀的劫难,从都城洛阳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据的金城县一带。长期居住之后,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举为大头领。当时天灾人祸,社会混乱,在金城呆不下去,梁晖准备率领部下迁徙他乡。当他的部众出发来到金城南山,就是现在的皋兰山暂且驻扎时,却被敌对的其他羌人包围。山上没有水,大家饥渴难耐,眼看就无法坚持。情急之下,梁晖把自己用榆树枝做成的马鞭插到地上,同时宰杀了一只青羊作为祭品,祈祷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众。这一下果然灵验,山坡上顿时有神泉涌出,他的马鞭也刹那间变成无数棵榆树,化作大片的树林。泉水越涌越多,汇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黄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梁晖,就把这个神泉称为梁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可能是从《水经注》中的故事演变来的。人们把兰州的皋兰山误认作霍去病作战的皋兰山,于是也就把梁晖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却毫不含糊。现在,这五眼清泉已是公园的重要景点,它们从东向西呈弧线形分布。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们分别给它们取名为: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园的东西两侧还有两股流水,出自东龙口和西龙口。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等到了实地之后,我会给大家一一讲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话说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让僧人占了,好衣服尽让女人穿了。”五泉山也是一个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佛教殿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庆寺,俗称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还有千佛阁、地藏寺、卧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为兰州佛教活动的中心。每逢佛教的重要节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比如水陆大法会等等,每当此时,整个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还保存有自金代以来的数百件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铁钟,距今已有800年历史了。还有一尊铜接引佛,铸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刚当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清朝字画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

刘尔炘

说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复和保护,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就是刘尔炘先生。刘尔炘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兰州,是甘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书法家。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刘尔炘考中进士,并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1897年辞官回到兰州,受聘担任五泉书院讲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号“五泉山人”。他创办了兰州第一所近代小学,1911年创立乐善书局,1922年修建五泉书院,为兰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办学的同时,刘尔炘多方筹集资金,募银4800多两,在1919-1924年间对五泉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修建了牌楼、太昊宫、企桥、半月亭等景致,修复了倾圮的庙宇楼阁,并在园内题写了130多副对联。这些对联咏物寄情、诙谐幽默、寓意深远,不光有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更蕴涵着对人生的体味,对游人的指点,活泼隽永,耐人回味,许多都是语含双关、文蕴两意的佳作。过去,经常有人专门跑到五泉山,来抄录他的对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五泉山前,这个牌楼就是五泉山公园的大门,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门,“五泉山”三个大字就是刘尔炘书写的。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是说,不论是游山还是玩水,人总会获得一些特别的感受,总能被激发出丰富的豪情。愿大家登游五泉山,情满五泉山!

嘛呢寺

我们眼前有座雄伟的门楼,高悬在上的“乐到名山”四个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从这里开始,有东、中、西三条上山的路。进入这个大门,走的是中路,顺山依次有许多建筑。为了节约时间,少走重复的路,我们现在走西路,下山时从中路的这个大门出来。

现在大家请看我的右手边,这里有一道流水,石头丛中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溪流”二字,这水流就出自上方的泉水。

我们先来参观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寺,要进入嘛呢寺,首先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阶梯,坡度较大,登上去有点不容易,这也许能考验善男信女的虔诚。在我们的右上方,大家看,立着一对杆子,上面还飘着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吗?对了,那叫嘛呢杆,是藏传佛教里的一种圣物,信徒们把佛经写在幡上,每当风吹过一遍,就相当于把经文念了一遍,这和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转经筒的作用是一样的。嘛呢杆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嘛呢寺,是西侧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或“喇嘛教”,主要流行于藏族居住区,蒙古、土、羌、裕固等民族也都信奉。喇嘛教以密宗为主,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的修行。

这寺前古树参天,寺旁有石桥流水,风吹树摇,泉落水响,真是“泉水响云绿,树高摇山青”。在这寺前停留片刻,准会使你横生遐想。

两边各有一鹿,这是藏传佛教寺院的一个标志。进入寺院,迎面是一尊大肚弥勒佛,其前香火不断。他的身后是韦驮塑像。这个韦驮,金盔金甲,两脚平行而坐,十指合掌,横宝杵于两腕间。这个形象意味着,五泉山嘛呢寺不接待外来的云游僧人。

这里有一个大经轮,僧众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它,同时口中反复念诵“嘛呢”,也就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就可得到解脱,功德圆满。经轮转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所有的经卷。因此,信徒们除了在佛殿、经堂、寺院周围转动经轮外,还要在家中旋转。信教的藏族同胞家里,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经轮,有手摇的小经轮,有旋转的大经轮,只要有空,时时摇转。游客到此,也会旋转七圈,祈求佛爷给自己一个好运气,或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大家不妨转转,一家要顺时针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余建筑都是刘尔炘先生扩建的。寺内本来辟有依依经、仄仄门、曲曲亭、重重院、叠叠园,名称形象有趣;一些寺舍还题以迎绿、飞黛、听松、拜云等雅号,现在许多都已废弃。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观音、普贤和文殊三大菩萨。西侧的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曾经发过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给别人的菩萨,世人称他为“大愿”。

惠泉

游客朋友,我们面前的就是惠泉,水流比较旺盛,水质特别好,过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水源,给人们带来实惠,因此被称作“惠泉”。用它泡茶,味甘气香;用它浇灌而成的兰州水烟和大枣,曾经是清朝贡品。自20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水量变少,而现代化的抽水设施使人们大量用黄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而变成了一眼只供人观赏的泉水。

惠泉旁边的这座桥就是企桥,它的名字很有特色,而这副对联,则更有特色,看:“想过去么?过去便可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隐喻五泉山有世外桃源般的佳境,体现了作者追求避世隐忍的生活态度,也符合这里山水的一些特色:远离世尘,清净空灵,恰恰是隐士的乐园。再看那一面:“问来来往往的人,今之云游,水意山情可乐否?”问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又自答说,“到活活波波地,任天而动,花光草色亦欣然。”对联都是刘尔炘撰写的,是不是别有风味?好了,我们再往上走。

甘露泉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较细,据说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干”,味道甘甜,就像甘露。甘露泉在清虚府西南角山崖下,为五泉中地势最高的泉。在明代时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清中叶以后,泉流变小,纤细无声,却经年不涸不溢。因所处地势最高,离天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经在此祭祀过泉神、雹神。现泉为圆形,直径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攒尖顶亭护泉。

掬月泉

掬月泉乾隆时在东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处,月出东山,天上一轮明月,泉中一轮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将月掬于银盘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绪时又在文吕宫东墙下出——泉,直径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当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现。

摸子泉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地藏宫大殿供地藏菩萨,东殿供送子将军,西殿供观世音菩萨。寺西南角—门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两侧石壁上凿有佛龛,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级台阶,就到了泉边。泉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洞口原来悬有刘尔忻所撰楹联:

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

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蒙泉

蒙泉在东龙口之南,与东龙潭之间只隔着一个子午亭。清中叶被山洪淤塞,1955年疏通。现泉为正方形,长1.8米,深入地表1.4米,水深0.4米。五泉山的水都有一点咸味,惟有蒙泉清纯甘洌,用蒙泉泡茶,茶味正而香浓。四川名山蒙山之巅产茶,茶清而香,用蒙泉泡茶,茶味可与蒙顶茶媲美,故名蒙泉。明人李文曾在诗中记载山寺里的和尚请他喝茶时就用蒙泉水泡的茶:

上人邀我烹新茗,

水汲山中第五泉。

清人刘文机,则把宋山里饮用蒙泉水烹出的可与蒙顶茶相媲美的茶水和倚树听琴当作人生的爱好和享受:

偶来倚树听琴响,

怜煮蒙山顶上茶。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周易》上说:“山下出泉,蒙。”

兰州导游词讲解词篇14

兰州刻葫芦,融诗书画于一体,主要是以刀和针为工具,运用雕刻技法加以表现,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其刻绘之线条多源自中国传统白描绘画,图案丰富,许多好的作品要在国家级博物馆才能见到。兰州刻葫芦,凝集了历代兰州葫芦艺人的文化修养、艺术遐想、精湛技艺和高洁的情怀,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珍品。

兰州刻葫芦——阮氏传习馆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芦爱静,也是兰州土生土长的姑娘,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我们兰州有名的刻葫芦。

曾几何时,每逢周末,城隍庙的刻葫芦摊位上,都会挤满前来观赏的市民。尤其是在入门左侧的摊位上,葫芦无论大小,15块钱自己挑来,然后告诉师父要刻什么,无论飞禽走兽还是花鸟虫鱼,保证五分钟内刻好,若刻马,踏会追问一句,“坐着的?蹲着的?跑着的?哪个蹄子腾空?”。这个有趣的兰州爷们就是兰州有名的刻葫芦大师阮文辉,与众多的葫芦大师一样,只是从那专注的眼神里,就可以读出他们对手中这个小玩意的热爱,也只有他们才知道,这枚小小的葫芦里,浸透着多少兰州刻葫芦的心酸和历史,阮文辉大师也因为对刻葫芦的热爱和传承,成立了阮氏传习馆,兰州刻葫芦始见于清光绪年间,许多说法都提到一个姓王的裁缝,说他是兰州第一个在葫芦上刻图案的人,而据《皋兰县志》记载,光绪十八年,艺人王鸿平等人在葫芦外皮上刻画戏剧脸谱,也有人说王鸿平就是王裁缝,但实情现已无据可考。到了民国初年,有几个人别出心裁,在鸡蛋上雕刻以刀马人物和风景名胜为主的情节,作为儿童玩具销售,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葫芦,音同“福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奉作吉祥物,而在兰州说起葫芦,是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情结,在兰州,说葫芦即指刻葫芦,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属微雕艺术的一门,在这座黄河名都里只在一枚葫芦上,就能将兰州的风情演绎的活灵活现。

那兰州刻葫芦的学问体现在哪里呢?专用的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的“大如珠,小如拳”,刀法要轻于金石,重于微雕,点、挑、划、拉、勾……要求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图案取材更是包罗万象,从传统戏剧,古典文学,神话故事,明间传说,到山水花鸟虫草,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甚至兰州小吃,应有尽有。没有亲眼见过兰州刻葫芦之前,你一定想不到,在这样一枚小小的葫芦上,竟能演绎出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兰州葫芦种类很多,最小的鸡蛋葫芦仅有算盘珠大,一般做装饰物和旅游纪念品。另一种单吊葫芦通常装养蝈蝈和蚱蜢。这种葫芦讲究圆润无疤结,以便聚音,顶上旋有圆口,刻上图案,有一种天然的拙趣。如今通过一代代艺人的努力,刻葫芦这个集兰州传统文化,明间工艺和地域特色于一身的工艺品,渐渐走出了兰州,走出了甘肃。随着小葫芦的声名远播,刻葫芦也不再只是人们把玩,收藏的物件,小葫芦蕴含的大文化,已展示出新的风景。谢谢大家!

简介:

兰州刻葫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族民间技艺,主要用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随着技艺高超的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欣赏收藏的艺术品。刻葫芦和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并称兰州三宝。坊间有:“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

起源:

兰州刻葫芦,起源于魏晋。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魏晋起,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通过兰州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魏晋时,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重地的兰州和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但沿丝路的东西交往却进一步繁荣 。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常集于金城兰州,金城兰州更成为各国商人荟萃之地,金城中也聚集着不少胡商。因此金城兰州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补给地之一。当时胡商从和田带过来的巨型葫芦(盛水用的),经兰州工匠刻上图案和文字出售,这便是最早的兰州刻葫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