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体读后感篇1

《三体》这本书我之前就看过了好几遍,本来不是科幻迷的我在这之后就被大刘带进了这个坑。每一次读《三体》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我都会惊叹,原来还有这些细节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还有这些描写是我印象不深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可以让人看上瘾的书。

《三体》这个名字是天文力学中一个至今无解的难题,同时也是三体星系的名字。故事从“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岸基地的叶文洁向三体世界暴露了地球位置开始说起,一直到几个世纪以后归零者重启宇宙结束。

这本书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就是作为小说来看,它也有许多闪光之处。作者在书中埋下了一个又一个伏笔,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给读者一个又一个惊喜。有一处,三体人利用智子给常伟思等人发送了一条讯息:“你们是虫子!”,可他后面又写道,即使人类用再先进的办法,也不能将地球上的虫子杀光,而我们跟三体人的差距比虫子和人的小多了。这也照应了三体世界入侵地球失败的情节。在第三册中,如果你没有看到后面,你根本想不到山杉惠子竟然是她丈夫的破壁人,仿佛前面写的所有伉俪情深都是为了最后一句讽刺的:“面壁者比尔·希恩斯,我是你的破壁人。”

在文中,人类首先是掌握了大自然的法则——火,然后又用五万年的时间进化到现代文明。可当我们遇到三体文明时,所有的骄傲都土崩瓦解,一滴小小的“水滴”就能将代表人类最高科技水平的恒星级别飞船瞬间摧毁。正如三体文明说过的那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但即使是强大的它们也被歌者文明的小小光粒几乎灭绝。接着歌者文明又和其它上帝文明进行了一场战争,宇宙的所有法则都被当成武器,就像猿人拿着火把一样。人类文明,毫无还手之力。

一切,都无从知晓……


-->

三体读后感篇2

三体的书买了好长时间了,一直没看,只是知道是本很好的科幻小说。最近偶然翻了下第一部地球往事,一页序,一页目录就直接进入了第一节,这点比起编程的工具书还要爽快。简单看了第一节关于汪淼对史强的第一印象的描述,语言风格是我喜欢的,就想着抽点时间把这书看完。原本想着每天睡觉前通过喜马拉雅app听个几个章节来完成,经过几次尝试这款app对我来说真的是催眠神器,第二天翻翻书发现前一夜800字听不到已然睡去,也不排除我睡的晚到点就要睡的原因,想想还是翻书来完成。

记忆点比较深的是关于汪淼对于申玉菲从里到外冷透了的联想的描写。

原文:汪淼总是下意识地将她与早已消失的dos操作系统联系在一起,一面空荡荡的黑屏幕,只有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c:”提示符在闪动,你输入什么它就输出什么,一个字都不会多,也不会有变化。现在他知道,“c:”提示符后面其实是一个无底深渊。

想不到平时用的终端操作界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话不多,妙!生活中我很欣赏情商比较高的技术员,对于同行根据对方技术层次随时调整自己输出方式让对方接受明白,对于外行能够浅显比喻方式解释清楚,可谓是深入浅出。像我目前大部分情况还是处于置若罔闻的状态,好像在等一个久违的江湖大侠指点迷津。

当叶文洁想让三体文明降临地球,向宇宙发送地球文明信息...三体文明1379监听员回复了:如果回答,发射源将被定位,你们的文明将遭到入侵,你们的世界将被占领。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对于收到红卫兵迫害的叶文洁,她早已被逼到孤独的'尽头,没有了人性的温度,认为地球人无法自救了,想让三体文明降临拯救地球文明;对于1379监听员,在无解的三体世界中自己的文明不断湮灭重建循环,一生只在为生存而战,出于单纯想保护他向往的蓝色海洋、翠绿的森林精神领域的追求做出了如上的回复。生存是第一法则,很难去想象生存都很艰难的文明对于另外一个文明想要侵占的欲望是何极强烈。哪怕四百五十万时后,地球文明远超过三体文明来反击,而现在先进的三体文明在经历四百五十万时的远征只是去送死的时候,还是为了那万分之一的生存希望去奋斗。在浩瀚的宇宙的中各种文明进行着自我的演化,侵占降临只是不同智慧体的思考维度,就像作者想要表达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读后感篇3

听说,光明中的灵魂最好看了。

——题记

午后,遇见久违的阳光。难得的惬意中,轻轻翻开《三体:黑暗森林》,让每一个字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继续那宏大的冒险。

当阳光照到“三体”

《三体:黑暗森林》的封面暗藏深意。上方是绚烂的星云,暗示着宇宙美丽的假象,而在下方,才是它真实的面目——黑暗森林。深蓝的碎裂冰镜,映射着布满黑色条纹的星空,一些星星挣扎着从黑暗中出来,看了一眼真实的宇宙,又惊恐地熄灭。一个男人,赤着双臂,站在冰面上仰望星空,眼中充满向往和恐惧。那分明就是人类文明,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匆匆熄灭了身旁的火堆,在黑暗中瑟瑟发抖。他不敢再向宇宙探索,生怕一点点外溢的信息,就会引来一个带枪的文明。宇宙的本质竟与它的表面一样,不见阳光,终日黑暗。

当阳光照到“刘慈欣”

刘慈欣是科幻文学界的大佬,他一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上,能与之匹敌的也只有阿西莫夫等人了。他写了许多科幻小说,每一篇都由科幻折射出人性。《三体》中蕴含了刘慈欣对所有人性的看法和推测,责任、道德、独立、爱……每一种人性都被放大到整个文明的层面上。宇宙对人性的考验,在刘慈欣的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埋下无数个细节,隐藏在海量的文字中,每处细节在逻辑上互不冲突,却又关系到《三体》整个剧情的走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刘慈欣绝不只是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一定在物理学、心理学、社会、政治等领域深有研究。他将这一切都融入了宇宙。

当阳光照到“罗辑”

罗辑是《三体:黑暗森林》最主要的人物,刘慈欣在这个人物上费了许多心思,塑造了一个高维上立体的形象。他在危机纪元初是一名大学教授,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稍有成就,便玩世不恭。但叶文洁给他暗示了黑暗森林理论,即使他没有悟出,却也成了三体世界唯一要杀的人,他从此便担当起了拯救文明的责任。他成为了“面壁者”,负责计划如何抵抗三体舰队。他明白,责任在降临前是不会征求自己意见的,但他仍选择逃避,用特权隐居在北欧。五年后,联合国逼迫他履行面壁者的责任。很多时候,责任是被逼出来的,负责所需的能力也是如此。这一逼,罗辑就找到了对抗三体文明的办法——通过太阳增溢反射广播三体星系坐标。在三体探测器封锁太阳后,他又发现可以用“油膜”遮挡太阳,使之发生“闪烁”,从而广播三体星系坐标。他在最后与三体文明直接对抗,以此要挟,成功建立了威慑关系。他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责任。可以说,罗辑让黑暗森林透进了一丝阳光,哪怕只是照亮了很小一部分。

书的影子渐渐变长,阳光慢慢变成橙色。看着绚烂的天际,我想起了书的结尾:

“太阳快要落山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感到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再升起来的。”

三体读后感篇4

《三体》一共有三部,第一部似乎更多地在回顾历史,第二部在现代社会中,而第三部是对人类而言的遥远的未来,在这个未来,存留不多的人再次检视自己的文明留下的痕迹,也按照人类社会的文明规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我觉得支撑起三部的支架,是宇宙社会学和人类的文明。

宇宙社会学的两个公理是: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其两个重要的概念是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在这种情况下,既有地球文明,亦有三体文明,还有整个有一片片黑暗森林的宇宙。

人类的文明,一开始是人类之间的欺诈、阴谋,后来是人类之间的爱,使得故事一层层展开,一层层延续。而宇宙社会学的公理揭示了地球文明、三体文明消逝的原因,引导着最后的结局。

罗辑、维德、云天明,他们是看穿宇宙与人类文明的人,虽然看透却无法拯救整个人类文明,最后在释然中走向人生终点,终究归为沧海一粟;程心,是有些人类母性之爱的人,一生在责任、愧疚、茫然中度过,被命运抛向荣誉的.制高点或制低点都由不得她,或许是因为她一次次的错误选择导致了地球文明的灾难,就如她所想“或许正是她的这种爱使自己的孩子们坠入深渊”。但是也正如关一帆所说:她做出了地球文明最好的选择。而程心与关一帆,也在最后的平静中离开自己的小宇宙,选择成为大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在读《三体》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神话、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交织,看到了零维、二维、三维、四维还有文中没有描绘了出的以及我现在想象不出的十维宇宙的交织,还有爱、阴谋、谎言、欺诈、敬佩的交织。

我在刚读完这本书的两个小时之内,无法从震撼中走出,这种震撼却又恰似某种平静,就如“在这个小小的生命世界中,几只清澈的水球在零重力环境中静静地漂浮着,有一条小鱼从一只水球中蹦出,跃入另一只水球,轻盈地穿游于绿藻间。在一小块陆地上的草丛中,有一滴露珠从一片草叶上脱离,旋转着飘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缕晶莹的阳光”。

而这个可能会是宇宙归零后存在的唯一生命。

但此刻如此平静。

即使成年,仍希望以后读更多科幻作品

我很久没有读科幻小说了。

以至于在读完《三体》后,感觉就像很久没有仰望星空一样。

或许是因为以前总觉得,幻想只属于童年。

当然,在远离科幻小说的过程中,我也常去电影院看一些科幻类的电影,但是它们给我的感觉总比书籍带给我的要少很多。

我们在知晓自己不想成为怎样的人之后,不断摸索,寻找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答案或许就在那个想象的未来中。

三体读后感篇5

在距地球大约4。22光年的地方,有一个由三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那里的人因三颗恒星无规律的运动而苦恼,所以他们为生存而奋斗……这就是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人的生存环境。

《三体》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讲的是文革时叶文洁不顾一个三体人的警告,向他们发送的`消息,导致发射源坐标定位,三体人防止地球科技把他们文明消灭,所以他们用智子锁死了人类科技,人类所有的东西都一览无余,以至于在末日战役中,地球军队全军覆没,三体人攻占了地球。但是“万有引力”号启动的宇宙广播,两个文明遭到不同的打击,最后人类只剩下程心和关一帆,三体只剩下了智子。

面壁者罗辑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用“咒语”让187j3x1星系毁灭起到了威慑作用,还创建了“威慑博弈学”,说出了最狠的威慑——与敌人同归于尽,这让我看了大声叫好。

“万有引力”号启动了宇宙广播没几天,三体文明遭到黑暗森林打击,即人类竟冷静了起来,人类问智子(三体大使)如何防止黑暗森林打击时,智子只说了一句:“我们如同被聚光灯照亮的小鸟,打击可能来自各个方向。”这让我觉得宇宙是多么的残酷。

这里有一个情节要提一下,当人类遭到打击的时候,程心和aa去博物馆领取人类遗产精华时,为何博物馆在冥王星呢?我认为,公元20xx年,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阳系行星行列,虽然大家极其不满,但是也有苦说不出。刘慈欣把博物馆放在冥王星,有绝妙的反讽之意。

茫茫宇宙中充满杀机,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战争的范围和武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三体》告诉我们,要珍惜、爱护地球。

三体读后感篇6

地球文明、三体文明、歌者文明、归零者、面壁者、破壁人……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浮现在我的眼前。

最近,我读了一部90万字的书《三体》。《三体》共三本,分别为《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和《三体iii·死神永生》,由刘慈欣所著,作者获得雨果奖。本书同时入围星云奖、轨迹奖。

本书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叶文杰因经历劫难对人类失去希望,组织叛军让三体人降临,来对付人类。叛军之外的人也发展了太空舰队应对三体组织,但这个太空舰队连三体世界中小小的强互作用力宇宙探测器——水滴都打不过。最后当黑暗森林威慑结束时,人类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末日打击逃出来的程心和aa放弃生命,为宇宙重启贡献力量。

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但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最后人类以为二向箔(一种使高维空间降至二维的武器,打击后任何生物都将死亡)是友好的信息,白ice(人名)提醒的那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故事中人类因骄傲而失败的事有很多,如人类自以为是,把水滴(三体人的常规武器)和二向箔当成和平的象征,却未加防范。

生活中就有一次我因骄傲而失败的.例子。我第一单元考试取得了100分,我还是潜下心来认真考了第二单元,又取得了100分。这时我开始沾沾自喜起来,也变得非常傲慢,觉得拿100分很容易。后来第三单元,80分。第四单元,76分,连连失败。面对不争气的分数,我后悔万分,当初太不谦虚认真了。

《三体》中描绘了一个奇幻瑰丽的未来世界,但最有意义的是其中的道理。傲慢是无知的产物。希望大家不要傲慢,保持谦虚。

三体读后感篇7

无知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简单的列几条读完全书的随感:

1.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他是不可抗力。书中的很多设定本体就是规律,如死神永生,一切事物都会灭亡,但物质不会消灭,即使永远冬眠的人类,也会在缓慢的机体代谢中死亡,只是时间多少而已,对于宇宙,她根本不在乎这点时间,因为该发生的剧变,人类无法改变,比如宇宙膨胀或者坍塌。

2.亲情的淡泊。书中更多的从宏观角度描写人类社会,只有在三体一中提到过叶文洁和汪淼的家庭,但叶文洁家庭的不幸却最终导致了叶文洁的“告密”。

3.对外星文明的.臆想。上世纪科幻界对外星文明存在着高道德水平的猜测,所以才会出现et这种可爱的外星生物。自从霍金提出“不要说话”理论后,人们更倾向于外星文明暴力化。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如果外星文明层次比地球高,那么地球就成了抱着金元宝的婴儿,任人宰割,如果该文明比地球层次低,那么地球应该先于该文明发展他,同样会发生地球对该文明的掠夺。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因为这个判断的前提是外星文明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扩张,或者优势一方的居住环境相对更差。

4.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命题是隐性的,就如同黑暗森林就是一场吃鸡游戏,这仿佛也更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今人类社会的主旋律还是和谐共赢,这个旋律的基础就是相信未合作会创造更多的利润。归根结底还是趋利避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战争的成本太大。而大航海时代仿佛就像文明之间的吞噬,充满了血腥与铜臭。

5.爱与责任。历史的车轮碾过的地方都有血肉,“一将功成万骨枯”属于维德,而程心只是一位典型的东方女性--慈爱且坚韧。如果有永恒,那就是对全人类的大爱。

6.理想与现实。相爱不能相守,相守方能长久。用时间隔开的两对儿是这科幻寓言的结语。

三体读后感篇8

接着前次看了《朝闻道》后,把刘慈欣在网上能找到的科幻小说都看了一次,《三体》也必然在其中了。

不用我来评论,《三体》真个世界观设定的宏大与壮阔。从来没想过,宇宙能如文章里所描述那般黑暗,又那般充满了生命的生机。感觉,自己想象的界限,如同高中初次接触科幻小说那时一般,被提升了很多。到处充满了文明的宇宙,到处都在竞争的宇宙,到处都在算计的宇宙,象极了人类社会。只是,把人类竞争的舞台摆到了整个宇宙,把国家或者人之间的距离也扩展到了几十光年、甚至不同空间维度,把人类对地球的破环扩展了到了所有文明对宇宙资源的掠夺和破环。也许,结局里,那个宇宙十之八九的死亡,也会降临在现实中的地球上吧。

所以,《三体》和刘慈欣以前的文章给我最大的不同,便是,在整整3册书里,都能切实感受到人类对环境迫害的罪行,这些到都符合我一直都有的反人类的思想。

只是,即使描写到了宇宙的终结,但在《朝闻道》里的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还是无法得到任何的提示。不过,对于每个人,答案也许都各不相同吧。只是,如果那么森黑的宇宙的话,总觉得,存在的没有任何意义。

-->

三体读后感篇9

我在网上查着短片所描绘的出处,最终确定为《三体》我被那简介震撼到一一“水滴”、“三体”、“归零”多么有科幻色采的词汇。于是我东求西借,在姐姐的书店里找到了一套三本。

故事情节大概如下:汪淼不经意间发现了由三颗“太阳”所组成的具有生命的星系(后称三体),由于叶文洁对它们降临的盼望,发出信号为它们引路,导至地球大乱。以叶文洁为首的人们组成了一个反人类组织eto,他们过于信奉三体世界,处处帮它们,它们才得以在地球放入高科技——智子,封锁地球科技。

在三体人赶往地球的两个世纪里,地球终于在封锁科技的情况下创造了太空战舰,但实力与三体相比仍然相差甚远。人类败了,但人类留了一手——“面壁计划”,罗辑身为世界选中的面壁人之一,负担着保护世界的责任,无奈之下只好“我得不到,那就毁掉”逼迫敌人撤退,不然炸毁太阳系。因这一举动,被人们称为“持剑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又生活了一个世纪左右,由于罗辑老了,不得不寻找新的“持剑人”。最后任程欣作为新一任“持剑人”,由于她还年轻,不太会恐吓三体战舰,导致它们大举进攻,最后惊动了高级文明,同时毁了两个文明,只有程欣一等人和三体舰队上的'三体人活了下来。

文中最令我感触的不是罗辑,而是配角——章北海。他在文中出现并不多,但他胸怀地球生命安危,挟持“自然选择”号战舰逃出太阳系,寻找下一个可生存的星球。他被世人骂成“逃罪人”,而他负担着的是为地球文明延续生命火种的重任。最后因飞船燃料不足,大家决定让四条飞船的燃料集中在两条上,可就算燃料进去了,人可进不去,因为人太多了,只好毁了两艘,章北海使命已成,自愿牺牲。

文中还提出了“黑暗森林”这一说:宇宙就是一个暗无天日的森林,但无处不存在“猎人”,他们有的强大,有的弱小,地球就像是一个懵懂的小孩,他在森林里点起了一堆火,还高喊着“我在这”,“猎人”怎知你是好是坏?只有开枪,而你又怎知他们是好是坏,只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不得不说,这一套书真是令我震撼。人的思维是隐蔽的,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想什么,所以不要冒然下结论。

三体读后感篇10

宇宙的丛林法则让地球、三体和其他未知文明不寒而栗。

设定两条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原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发展,而宇宙物质总量恒定;再加两个重要设定: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如此就构成了宇宙的黑暗森林。

黑暗森林中,没有文明愿意暴露自己,因为生存是文明第一需要;发现已经暴露的文明,如果技术可行就悄无声息的接近他、消灭他,或者抢占他的资源,或者防止他技术爆炸后消灭自己,或者二者兼有之。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的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何尝不也是一个黑暗森林。

宇宙大爆炸形成的时候,一切物质以光的形式存在,爆炸后归于沉寂的灰烬,才在黑暗中沉淀出重元素,才形成了行星,才形成了生命,黑暗是生命和文明之母。

但除了黑暗,人类和文明还有爱。正如罗辑,因为有柔软和光明的爱,才能以坚硬和黑暗的方式化解三体危机。为了爱可以冒险,为了爱可以舍弃一切,爱才是生命最华美的乐章。

菩萨心肠、雷霆手段,捍卫生命的尊严,感受生命的华彩乐章。

三体读后感篇11

这个暑假,我看了《三体》这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

当时妈妈把它买回家的时候,我不太想看,因为它有1000多页,而且三部一本比一本厚,又因为是科幻小说,比较难懂。我刚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不太好看,但是读到后来,觉得越来越引人入胜,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第一部看完了。

《三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点就是科幻。书中提到的“黑暗森林状态”在我当时读到时感觉很震惊,再想想好像又很正常。就好像在警告所有人类:宇宙是冷酷的,也许发现外星人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

还有一点就是它对“人性”的描写。我当时看了人类在三体文明的威胁下不但没有拼命研究与之对抗的方法,反而为谁走谁留的问题争吵不休,最后甚至明令禁止逃往太空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很可笑。仔细想想,不都是这样吗?人都是自私的,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了。别说生死存亡的大事,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我小的时候,和几个小女孩一起玩,有一个人提议说,让我们其中一个人带其她人到她家去玩,并且要把自己的糖果和冰激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也要把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玩。本来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自己家,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东西呢?没有人主动站出来,那就石头剪刀布吧,但是被选中的`那个女孩却反悔了,最后我们不欢而散。而三体人呢?却认为“这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我就觉得这部小说和其它的小说真是不一样。在这本书中,人类的情感反而成了毁灭太阳系的罪魁祸首,也因此,它给我带来了许多震撼。

在第三部中,程心两次以爱和责任的名义把世界推向深渊。但是最后,她还是没有放弃,为了保住大宇宙的未来,把647号宇宙的物质归还了。智子说:“你还是在为责任活着。”但是,智子最后也选择了帮助她。我想,宇宙是没有对错的,虽然可能会招来祸患,但是永远不要放弃爱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