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观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1

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这些革命先驱们当时都非常年轻,在他们风华正茂时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奋战,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出青春乃至生命。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感觉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绵绵战火,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他们的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好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一、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感到无比震撼。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更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到建国后,人民军队为祖国领土的完整,政治与经济及民生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2

本来对宣传伟大光荣、艰苦卓绝的主旋律电影不太关注,但当律所组织观看《建军大业》后,我仍被其中的人物和历史深刻感动,并产生了一些思考。

电影开始时,我们更关注演员长得好帅,穿的大衣好酷。到各种人物依次出场后,才发现每一个为了贫苦大众,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努力奔走的人,都有迷人的魅力。即便是行事作匪气十足的贺龙也十分可爱,因为他一心保护被欺凌的百姓,一身正气让人敬佩。反观那些为了个人荣辱、党派利益而弃国家大义不顾的人,即便有霍建华的颜值也让人爱不起来。那些心怀天下,有理想的人身上自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明媚的浩然正气,有着由内而外的迷人魅力。

电影中毛泽东说:“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个有革命信仰的军队”。理想信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想信念,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无法走的长远。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路上排除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我们的人民军队在物资极度匮乏,敌人众多而强大的环境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靠的就是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

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时,没有属于自己的强大武装力量,所以面对背叛时损失惨重,毫无反抗的余地,甚至很多人提出要交出所有的武装来维持这种不平等的合作。我想这已经不叫做合作,而应该叫做屈从。合作是双方间的优劣互补,以图共同发展,当其中一方处于弱势,面临的只能是被欺压或合作结束。

以上三点虽然是看建党大业中90年前的历史所得,但我认为其仍然适用于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灯红酒绿难免让人沉迷,但我们心中还是要有诗和远方,要以浩然之气以养吾身。

在工作中,我们应当有信念,将目前的工作当做我们人生的事业,并为此而努力。努力工作应当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而非为了具体的工资。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只有自身强大了,成为不可替代的,能给他人带来利益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获得一席之地。但个人力量始终有限,所以与人合作是必须的。

在合作中,我们不能只想着从对方那里可以获得什么,更要让对方知道我们可以给他们什么,唯有如此走向卓越。

我们身处和平时代,要勿忘昨日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今日使命担当、不负明日复兴梦想!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3

半夜看完《建军大业》回来,记录一下观后感。

然后再说说我家另外两个,华哥的表现,最让我出戏的是台词,作为粉来讲,华哥台词能讲到这样是挺不容易的,但是客观的说还是台词不好,被别人碾压了……也可能是我作为粉丝比较难入戏吧,感觉华哥这次演得蛮让人出戏的(顺便吐槽一下这霸道总裁的剧情)。

艺兴是我的心头肉,当崽崽来宠的,作为粉丝来讲,感觉艺兴又有了挺大的进步,台词没有什么口音了,身上也没有了之前各种角色的影子,姨母粉深感欣慰。但是,该骂的还是要骂,崽崽啊,文戏演得太单薄,尽管不会让人太出戏,但是角色演得太扁平了,台词和别人一对比就弱下来了,知道崽崽已经尽力让自己的声音沉下来,但是受汽水音的影响就显得有点柔,而且没啥感情。后来紧接着他让同志们快些走,那几声吼就中气挺足的,要是普通的台词也能这么中气十足就好了……然后,就在我这个姨母粉还在思考崽崽的各种更好的演绎方式的时候,卢德铭同志就中弹牺牲了……前一秒还在让同志们快走,下一秒就牺牲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卢德铭同志的遗体被其他同志拖走的时候我泪目了,那个时候真的,不是为崽崽哭的,而是看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生命瞬间消失的悲痛,卢德铭同志的遗体被火化的时候我已经哭得有些看不清荧幕了……后来留二百人断后、杨开慧送别毛嗲嗲的剧情也很感人,三大泪点。

这片子让我get到了朱亚文的帅点(之前看他有一点点眼缘但是没关注过),然后发现这些小鲜肉里面刘昊然真是发挥一级棒的了(其实我直到现在都不太能记住他的脸,对他的印象也只是看起来挺乖可惜记不住脸)。感觉这个片子不及前两部好看,问题多多,作为观众真的,除了被几个桥段感动到就没有然后了,没有二刷的欲望。作为粉丝,对爱豆的表现没有失望但是也没有多少惊喜,因为客观来讲的确演得不太好。

最后,想对我的心头肉说@努力努力再努力x 崽崽,知道你有了进步,这个看得出来,但是你和前辈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相信你会努力学习,弥补不足,但也不要太过心急,你一定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发现了问题就要重视,要改正,我们也会努力督促你,前路不平坦,但是xback们会陪你一直走下去的!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4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5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100年风雨兼程,100载不屈不挠,100个岁月如歌。当日历退下七月的外衣,时光带领我们奔向欢腾的八月,在这欢腾的时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建军纪念日。公司组织在哈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临危不乱、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卢德铭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杀声、紧张的战斗戏、震撼的爆破场面交替出现,令人热血沸腾。让我们为伟大的军人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敬意。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在世的老红军身体健康,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健在的人民解放军万事如意。

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民军队是祖国统一的保护神。“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声枪响,震惊寰宇,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挺身而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下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用基石般的身躯和磐石般的毅力谱写了中国漫长而艰难的抗争史。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感觉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绵绵战火,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他们的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感到无比震撼。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更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到建国后,人民军队为祖国统一,领土的完整,政治与经济及民生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叙利亚难民,那个偷渡遇难被冲上海岸俯卧在海边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们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牢记历史,珍惜现在,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6

《建军大业》是一部讲述人民解放军从诞生都成长的影片。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这些革命先驱们当时都非常年轻,在他们风华正茂时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奋战,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出青春乃至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存亡考验的生死关头,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指明了共产党必须依靠武装革命的道路,要武装无产阶级部队,要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最终的胜利。

本片有两个高潮片段。其一,周恩来等人率军进攻南昌城,久攻不下,此时叶挺主动请战,率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剧情被推向高潮。其二,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坝,以3000人抵抗钱大钧部队的10000人,在最后一天,钱大钧的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候,朱德留下的部队严防死守,最终与钱大钧的部队同归于尽,为先行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最后朱德率残余部队追上先行部队,并整合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合。

该影片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曲折而又顽强的不平凡之路,为了取得胜利,多少的将士心怀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今天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解放军走过的是一条披荆斩棘、一路壮大的道路。我们也更加感受到,党的领导、祖国的强大、人民生活的安定富裕,都是因为有着人民军队这支钢铁队伍做后盾,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习总书记在十八大后提出,要实现中国梦,这个梦离不开强军梦。

在今天,仍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在企图挑衅中国,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军事做后盾,我们无畏无惧。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篇二】

当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拍的不再以讴歌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见了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见了多么残酷的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调展现在影片中,山雨欲来的气势呼之欲出。接下来的游行、与杜月笙的会面、周先生的鸿门宴、报社的屠杀都宣告了在那个别样的时代共产党员的力单势薄,以及革命任务即将在各阀派的私心下即将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以周先生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为解放全国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有胜利更不乏失败,终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该剧唯一的信仰,当一支队伍将书生、农民、工人、屠夫、学生等普罗大众都集结在一起时,管理起来是尤其困难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只因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责任,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爱的深沉。为了创造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无上光荣。而身为他们的后代子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敢为人先,决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为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上光荣。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毛主席也不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伟人,他会跟同志争吵、会“贿赂”看押他的百姓、会打败仗。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为不同的信仰奉献着。在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是为百姓而战。

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篇三】

铮铮铁骨铸就辉煌——观《建军大业》有感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军阀纷争,神州大地上狼烟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帮人站了出来,他们梦想建造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并不断奋斗,他们就是共产党。

影片讲述在国民党夺权叛变革命,疯狂发动清共行为时,毛一泽一东、周恩来等人挺身而出,指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他们带领共产党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令我感动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坝,抵抗有三万士兵的钱大钧,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经过两天的鏖战,共产党军队损失惨重。在最后一天,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撤离,二百人留下来死守阵地,最终,他们用生命拖延了宝贵的时间。在生死存亡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战士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共产主义军的口号,也是他们的信仰,因为信仰,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那些农民、书生、兵头,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被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信仰是无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会在困难面前站起来,勇敢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最终将会战胜挑战。共产党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信仰,许多铮铮骨为他人,为起义,为国家不惜自我,勇敢顽强,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才不会迷茫,不会彷徨,生活才会有动力,才有勇气战胜挫折。

看看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被杀害,不仅让我心酸,更让我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可是,在前人血和泪的付出后,我们——幸福的享有者却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我有时在想,如果没有前人的付出,我们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吗?所以,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幸福生活如果不珍惜,就像流星,只能捕捉一时的美丽,消失却是永远的。也许,只有缅怀过去,才能更好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影片中的一声声怒吼,一声声炮响,依旧在我耳边萦绕。我的脑海里只有八个字:铮铮铁骨,铸就辉煌!

【篇四】

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动力的源泉。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为我们带来了最为真实,最为朴实的军人精神——唯党和国家不可辜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在无数年后的今天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恐惧。

《建军大业》讲述了八一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建军大业》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时间一晃而逝,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前行。就让我们带着这份信仰,一起砥砺前行,让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吧!

【篇五】

上个学期,我们观看了红色大片——《建军大业》,感触颇深……

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那段峥嵘历史。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此刻,即使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也不禁热血沸腾。

三河坝战役是我感觉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最后的希望。还记得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会在我心灵的最深处掀起阵阵波涛,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经过九十年的艰苦奋斗,我们终于胜利了……

在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他们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

在不凡的征途上,我们听见了他们有力的足音,他们手臂相挽,为世代和平,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在民族的复兴中,是他们用无畏无敌的精神塑造着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幸运儿们,使我们能静心学习,快乐成长!

九十载的励精图治,九十载的改革创新。以革命先烈的鲜血为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和谐。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去感知祖国与世界、战争与和平、未来与过去、责任与使命!

【篇六】

影片一开头导演便使用了大远景镜头来拍摄一条弯曲的大河。一方面拍摄出大河的气势磅礴,象征着革命浪潮逆不可挡,另一方面也为表现大河的蜿蜒曲折,象征着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后来转而拍摄-群有先进思想的青年正游行示威却遭到国民党军人机枪的疯狂扫射,这场戏中,导演巧妙的运用了升格镜头以及特写镜头拍摄游行青年中枪后狰狞痛苦的表情以及已死青年满脸鲜血的惨状,又运用远景镜头来表现伤亡人数之多,当成千上万具尸体出现在同一画面时,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冲击,深刻的揭露了国民党惨无人道的统治,这也为下面讲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的不易埋卡了伏笔。

后导演运用仰拍镜头去拍摄第二师部的牌匾,给人一种极强的压迫感,象征着国民政府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无独有偶,另一处场景镜头的运用也十分出色。在三河坝战役中最后留下垫后的二百人引爆了炸弹,导演在拍摄这场戏时运用了大远景的景别吐出展现了整个战场的爆破程度,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并暗示着留下的二百人无一生还。

在色彩方面,导演在人物的服装颜色上做了处理,比如蒋介石在影片中始终身穿黑色中山装,黑色象征着死亡和权利,身穿黑衣的蒋介石便是中国执掌大权的死神,而同样叛变了革命的汪精卫则身穿一袭白衣,白色无论在戏曲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代表着奸诈,导演将其服装设计成白色,无疑是对汪精卫人物形象的最好诠释。除此之外,在环境的整体色调上,导演也是别具心裁的。

在拍摄蒋介石所处别墅的外景时,导演将其设计成乌云密布且下着倾盆大雨的阴森景象,整体呈现出较暗的色调。而借闪电制造出的紫色则与夜晚的黑色共同衬托出蒋介石黑暗的人物形象。

在士兵向蒋介石汇报前线战况时,插入了一段战争情节,导演通过运用黑白色调来体现战争年代的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但战火却独为红色,象征着建军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经点燃。影片的高潮部分当属南昌起义激烈的战斗场面,导演大面积的使用红色来表现战火四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和当时四万万中国同胞的怒火瞬间爆发,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票房就得益于它对历史的高度尊重,强大的视觉效果以及国人的拳拳爱国之心。除票房价值外,它对当代人加强和平主义教育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实在佩服作者的才华。

建军大业观后感 精选

《建军大业》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建军大业心得体会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范文

-->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7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90年风雨兼程,90载不屈不挠,90个岁月如歌。当日历退下七月的外衣,时光带领我们奔向欢腾的八月,在这欢腾的时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建军纪念日。公司组织在哈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临危不乱、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卢德铭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杀声、紧张的战斗戏、震撼的爆破场面交替出现,令人热血沸腾。让我们为伟大的军人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敬意。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在世的老红军身体健康,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健在的人民解放军万事如意。

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民军队是祖国统一的保护神。“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声枪响,震惊寰宇,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挺身而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下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用基石般的身躯和磐石般的毅力谱写了中国漫长而艰难的抗争史。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感觉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绵绵战火,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他们的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感到无比震撼。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更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到建国后,人民军队为祖国统一,领土的完整,政治与经济及民生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叙利亚难民,那个偷渡遇难被冲上海岸俯卧在海边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们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牢记历史,珍惜现在,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8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不论是在看电视剧还是看电影,我都会把自己代入到情境里。跟着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笑,一起哭。其实最接受不了就是虐心的情节和悲怆的情节,因为总是会让我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我又不想在有人的情况下哭泣,总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么大人了,还会被情节所感动。当我被故事情节感动哭了的时候,我妈妈特别搞笑,会在一旁用她的重庆话骂我“你看你一天像个疯子样”,“你xxx就是个神经病”。当然我不会理会她,因为我还在情景里没出呢。

今天下午闲来无聊,在家看了电影《建军大业》,先不论演员的豪华阵容。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那埋在心里的爱国情怀再次被点燃,每当我看到这些爱国的、抗战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会为自己生活在中国而无比兴奋。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战火纷飞,一切都是那么幸运。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为我们保留的美好河山。“幸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来,这样他们才没有白死。”——《建军大业》。这是我听过对幸存者最美,最有气势的解释。总觉得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就有人为了革命,为了胜利连命都可以不要。我很敬畏,我想过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肯定没有那么勇敢,我肯定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现在的我很庆幸,我们还活着,而且是活在这个信息发展非常迅速的网络时代。

这电影里有太多我喜欢的演员了,余少群,马天宇、欧豪、张艺兴、李易峰等等好多人。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欧豪饰演的叶挺,全篇为他痴迷。喜欢他的男子气概,喜欢他为兄弟们出头,喜欢他奋勇杀敌。网上好像全是在批评说欧豪演的叶挺不符合历史,甚至叶挺的子孙都出来发话了,我承认在剧情里欧豪演的叶挺有一点痞痞的,还在战场里嚎叫,但是情到深处最有力的`释放方式难道嚎叫不算其中之一么?成千上百万的战士牺牲了,是很悲怆,很壮烈,但是我们最终我们胜利。我们胜利了。大家都在讨论欧豪嚎叫这一镜头,难道这不是好的起点么,大家都记住了这个镜头,欧豪用他自己的方式让大家记住了他欧豪,也记住了影片中的叶挺。这部电影里英雄人物太多,演员也太多,但是能让大家对之记忆深刻不就是一种成功么,演员是需要话题的,争议即存在,存在即真理。所以我支持这影片的叶挺,也支持欧豪。

我看这影片的时候强忍着泪水,因为太壮烈了,加上逼真的特效,让我为之动容。一直没笑过,但是最后结尾润之那八个字却让我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找不到笑点,可能是被那一份勇气感动了吧。精彩的影片总让人印象深刻。好了我不想再写了,我准备再去找一部类似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继续观看,把我的爱国情怀继续点燃。

以上言辞纯属我个人想法,没有其他恶意,请勿妄自揣测,恶意菲薄,感恩。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9

几日前,观看了2017年号称半个娱乐圈加盟的电影《建军大业》,影片主要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故事。

看完影片后,直观的感觉就是震撼,影片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领导革命的不易,看到了许多烈士为了换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了缔造一个新中国抛头颅撒热血。在那个时期,人民生活于水火之中,蒋介石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处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黑暗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优秀的领导先驱,他们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决策从无到有创造了属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人民革命军队,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震撼,影片的目的是要让我们不要忘记那个时代领导人的艰辛,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和平生活。现在目前国际的局势基本稳定,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日本右翼分子蠢蠢欲动,而我们这些时代的青年要做到就是努力学习知识本领,建设我们的祖国,“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哪里都不过时。


-->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10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军大业》观后感9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建国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建军大业》延续了《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的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特点,整个影片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潮迭起却又感人至深,影片结束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的内心都无法平静。

导演刘伟强大胆选用了很多青年演员:刘烨扮演毛泽东,朱亚扮演周恩来,马天宇扮演林彪、刘昊然扮演粟裕,等等。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甚至略显稚嫩的面孔才更能拉近我们与伟人们的距离,褪去近乎神秘与崇敬的光辉,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当年领袖们对革命的激情澎湃与艰难探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中国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完完全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内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各种反动、帝国主义势力在苦难的中华大地上竞相角逐。

国际上,列强环伺,鲸吞蚕食着中华大地。这一时期正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如奥匈帝国、德国同老牌儿的资本主义强国如英法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并最终演变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当时的中国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列强争相瓜分的目标。

国内,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复辟失败最后身败名裂而死,北洋集团分裂,军阀林立,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各个军阀争相投靠帝国主义做其在中国殖民统治的代理人。这一时期军阀混战、互相攻伐,国内土匪横行,商人投机倒把,民不聊生,劳苦大众已经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年轻的共产党人也曾天真,轻易的相信了国民党反动派,真心诚意的开始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建黄埔,想再造共和、救民于水火。可是随着北伐军节节胜利,蒋介石独裁的野心也就日益膨胀,逐渐排挤共产党员并最终演变成4、12反革命政变。影片刚开始描绘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当反动派举起屠刀时,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已经被收缴了武器的工人纠察队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般,任人宰割。

在经历了惨痛的屠杀之后,共产党人痛定思痛才有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清醒认识,才下定决心要组建属于自己的革命队伍。影片着重重现了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为我们逼真的还原了人民军队建立初期的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而这句话也是朱德在井冈山会师时和毛泽东说的八个字。

影片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有两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当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第一次问战士们革命苦不苦,大家都不敢说话,当第二遍问的时候,大家都说苦。本影片不再是像某些千第1篇律的主旋律电影一样,而是逼真的展现了大部分战士面对失败时的真实想法,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没有天生的强者,面对死亡和挫折会动摇会喊苦永远都是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第二个镜头是三河坝战役后期,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朱德下令要留下两百人殿后,并说父子或兄弟都在队伍里的,父亲和兄长留下。面对死亡,慷慨激昂的主动请缨确实让人心生敬佩,但是兄弟之间争相赴死而把活着的希望留给对方却更加的催人泪下。面对死亡,想活着这是人的本能想法,能慷慨赴死把活着的机会留给亲人甚至是和自己非亲非故的其他人,这种精神着实震撼人心。

当井冈山会师的欢呼响彻云霄的时候,毛泽东、朱德这两位伟人四手相握,面对朱德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的八字感慨,毛泽东同样也用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胆而又坚定的对未来的中国革命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最终经过二十一年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的斗争,共产党人最终领导人民军队,荡涤宇内,扫平四海,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改天换地,建立了新中国。

看完本影片我感触良多,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坚持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而处于生活安逸的新时代的我们,当我们在人生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候,我们怎么还能有理由轻言放弃!

-->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11

短短两小时的《建军大业》,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追忆着那段对于我们好像并不遥远的,刻骨铭心的历史画面。看到了一次次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悲壮场景。

“四一二”的惨痛,中国面临的三权政治,让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一群爱国爱民人士觉醒,打开了南昌胜利的大门,毛泽东以“工农”为主发起了秋收起义,继而去往井冈山,开始了革命的进程。共同开启了“河山统一”的大门,开启了为人民的共产党大门。在后来的一次次战役中,依旧奋力拼搏,用他们的躯体,用他们的生命,用他们的灵魂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强大的祖国。

哈弗才女“许吉如”在《我是演说家》中这样说: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祖国固然强大,但今日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强则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是的,我们少年唯有更强,而这更强就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把自己的“拖延症”消除,把“自控力”加强,摆正自己的三观,珍惜现在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好好努力,成为更强大一代,为将来的大数据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习主席提出的“三步走”贡献一份力,让我们的祖国变成别人敬畏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让人既伤感又敬畏的“三河坝”战役中有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的片段,在遭到袭击后的修整中,当中有人含着泪说道:娘,我想回家了。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是谁,他们是和我一样年龄相仿,脸上稚嫩还未褪去,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孩子。可是他们又是一位把祖国统一当作己任,而投身这次战役中的年轻战士。看到他们,再看看处于幸福和平时代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我们看到了如今社会的发展何其之快,新技术飞快的迭代更新,军事中也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天猫,百度,360,等各大网络平台利用数据信息化时代创造了怎样的一番天地。而有幸作为大数据一员的我们,有幸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们应该学好理论知识,积极研究数据,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创新

能力。让国家的信息技术,军事高新产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走到世界的最前沿,实现中国的又一次技术革新,创造技术历程中的又一次新高。这,是我们的责任。

历史年轮滚滚向前,而我们要做的是缅怀革命先辈,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建立更强大的祖国,成为世界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