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清文章思路,识记文章情节、内容。

1、重点字词、句式

2、夯实考点,借助书后习题优质处理知识。

(一)导入

《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在古代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君主的重用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邹忌劝谏精彩场面。

(二)回顾文意,梳理知识

1、首先请同学速度课文,回顾一下本篇文章围绕这对君臣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邹忌是如何想到要向齐王进谏的?

由与徐公比美一事悟出的道理。

翻译句子(组一):

a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e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f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三人回答有和不同,邹忌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6、邹忌悟出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了自己受到了蒙蔽,怎样进谏给当时歌舞升平、疏于朝政的齐王呢?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同来回顾第二段的内容。

7、邹忌的进谏分为几个步骤?邹忌对秦王说什么道理?

翻译句子(组三)

a王曰:善。b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c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e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将赏赐分为三个等级,也写出了邹忌讽谏的阶段性成功。

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9、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三)人物赏析

复习过本篇文章同学们认为邹忌和齐王格式什么样的人?

邹忌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一个进谏中讲求技巧的臣子;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齐王上算一个明君,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四、习题

(一)(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a、形貌b、衣冠,c、窥d、弗如远甚

2、下面句子中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3、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

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二)(15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方法,并写出其意思。(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闻寡人之耳者

2、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b、群臣进谏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令初下d、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大的是()(2分)

a、门庭若市b、犹不失下曹从事c、毕礼而归之d、忌不自信

4、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

5、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虽欲言,无可进者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7、《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13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

(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指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3分)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义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义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

五、板书

(比美徐公)(讽谏)(行动)(结果)

妻私宫妇左右上等国内

妾畏朝廷之臣中等国外

客有求四境之内下等

受蔽受蔽(甚矣)

六、附明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3

1、知识与技能:巩固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设疑。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这个人物形象。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内容。

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入朝见威王”。

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课文,理解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学生活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齐王,其余同学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仔细揣摩人物语气,想像其神态、心理,有感情的朗诵。

教师指导:给予不同人物语气提示。

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一问:充满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赞美

二问:严肃、疑虑、急切 妾答:肯定、讨好、畏惧

三问:不好意思、试探 客答:平淡、敷衍、恭维

邹忌劝说齐王:诚恳、忧虑、恭敬

齐王下令纳谏:急切、真诚、诚恳

【教师小结】这些对话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关于邹忌:

b)邹忌由与徐公比美受蒙蔽,联想到齐王受蒙蔽,说明什么?

c)齐王很快接受了邹忌的建议,说明邹忌怎么样?

关于齐王:

a)齐王作为国君,听了邹忌一番话,欣然接受,你觉得齐王有什么特点?

c)齐国“战胜与朝廷”的结果,让你对齐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结合老师的问题,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人物性格。

齐王: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用于改革……

3、再读课文,品味邹忌的劝谏技巧。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邹忌劝谏齐王能取得成功?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a)把邹忌劝谏齐王的段落找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劝谏的过程。

b)用诚恳、担忧的语气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活动】结合人物身份、地位,说话语气,劝谏结果,归纳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总结邹忌劝谏的技巧。

邹忌的劝谏技巧:

a)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b)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

c)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合作探究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色。自由发言。

提示:可从结构、语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结】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形式;文章结构紧凑,详略得当,祥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语言朴实,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写作中借鉴。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邹忌的劝谏技巧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鼓励个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在现代社会中,推荐自己、了解别人非常重要,而这些又离不开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劝说别人时要注意方式,言语要把握分寸,态度要礼貌诚恳、不卑不亢,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写一写:运用邹忌的劝说技巧,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劝谏方式。

话题一:劝谏父母不要抽烟。

话题二、劝谏长辈不要沉迷麻将。

话题三: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学生活动】课后写一写,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五、总结。

同学们,邹忌的巧妙讽谏,齐王的虚怀若谷,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这篇文章精巧的结构,朴实的语言,鲜明的人物也让你赞叹。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邹忌劝谏的艺术和本文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

邹忌 —— 妻 ————妾————客

私 ————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翻译句子(组二)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分两个步骤。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想说明王之弊甚矣。这种以自身经历来劝说别人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一种暗喻。即可理解为运用了比喻论证。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8、进谏得到采纳了吗?是怎样实行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5

1、掌握重点句式、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掌握重点句式、实词、虚词

一、实词过关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修,___________,昳丽,__________。

3、我熟与城北徐公美?熟,__________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_________

5、王之蔽甚矣: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_________

8、闻寡人之耳者:闻__________

10、朝于齐:朝__________

二、虚词一览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四、篇章理解

1、内容概括:文章生动地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讽,讽喻;谏,指批评意见。

3、语言特点

三人回答邹忌的话,内容相同,语气明显不同。

妻:因偏爱,表示一种十分肯定,__________口气

妾:低微的地位,卑怯,__________心理

客:不用强烈的反问,平淡的肯定,应酬,逢迎的态度

基础知识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二、解释:

(一)解释下列实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修八尺有余()能谤讥于市朝()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期年之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二)词类活用:(意义和用法)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三)一词多义

1、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b.于是入朝见威王()c.朝服衣冠()

2、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

3、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

(五)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句式:)

2、忌不自信(句式:)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句式:)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式:)

6、王之蔽甚矣(句式:)

(六)注意一个成语门庭若市:(),写出一个反义词。()

(七)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邹忌:齐威王: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赵王问威后》

5.下列各句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岁亦无恙耶?岁:收成

b.哀鳏寡哀:怜悯

c.振困穷振:救济

d.是助王息其民也息:停止

6.下列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而先问岁与民

b.无衣者亦衣

c.何以王齐国

d.子万民乎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威后问齐使,先问齐国的百姓,后问齐国的君主表现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b.威后认为钟离子是能帮助齐君使齐国百姓都有孝心的人。

c.威后认为婴儿子是能帮助国君扶贫的人。

d.威后认为子仲是帮助齐君“养其民”的人。

8.翻译下列两句话。

①民亦无恙耶。

②苟无民,何以有君?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6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

6、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二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布置作业。

有哪些疑难问题(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准备下一堂讨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

3、本文的人物对话有何不同?

二、课堂自测(20分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 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时时而间进(间或)

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

孰视之(仔细地,副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周详地,副词)

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到 b.向 c.对 d.比 e.跟 f.在。

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

②……皆以美于(d)徐公

③皆朝于(a)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

⑤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b.在这事上。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于是(a)入朝见威王。

②吾父死于是(b)。

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吾与徐公孰美?

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

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附:板书设计

《战国策》

邹忌 齐威王

妻→→→→→→私←←←←←←←宫妇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国境之内

↓ ↓

受蔽 受蔽

类比推理

教后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7

1、知识与技能:巩固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设疑。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这个人物形象。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内容。

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入朝见威王”。

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课文,理解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学生活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齐王,其余同学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仔细揣摩人物语气,想像其神态、心理,有感情的朗诵。

教师指导:给予不同人物语气提示。

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一问:充满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赞美

二问:严肃、疑虑、急切 妾答:肯定、讨好、畏惧

三问:不好意思、试探 客答:平淡、敷衍、恭维

邹忌劝说齐王:诚恳、忧虑、恭敬

齐王下令纳谏:急切、真诚、诚恳

【教师小结】这些对话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关于邹忌:

b)邹忌由与徐公比美受蒙蔽,联想到齐王受蒙蔽,说明什么?

c)齐王很快接受了邹忌的建议,说明邹忌怎么样?

关于齐王:

a)齐王作为国君,听了邹忌一番话,欣然接受,你觉得齐王有什么特点?

c)齐国“战胜与朝廷”的结果,让你对齐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结合老师的问题,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人物性格。

齐王: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用于改革……

3、再读课文,品味邹忌的劝谏技巧。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邹忌劝谏齐王能取得成功?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a)把邹忌劝谏齐王的段落找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劝谏的过程。

b)用诚恳、担忧的语气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活动】结合人物身份、地位,说话语气,劝谏结果,归纳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总结邹忌劝谏的技巧。

邹忌的劝谏技巧:

a)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b)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

c)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合作探究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色。自由发言。

提示:可从结构、语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结】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形式;文章结构紧凑,详略得当,祥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语言朴实,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写作中借鉴。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邹忌的劝谏技巧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鼓励个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在现代社会中,推荐自己、了解别人非常重要,而这些又离不开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劝说别人时要注意方式,言语要把握分寸,态度要礼貌诚恳、不卑不亢,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写一写:运用邹忌的劝说技巧,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劝谏方式。

话题一:劝谏父母不要抽烟。

话题二、劝谏长辈不要沉迷麻将。

话题三: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学生活动】课后写一写,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五、总结。

同学们,邹忌的巧妙讽谏,齐王的虚怀若谷,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这篇文章精巧的结构,朴实的语言,鲜明的人物也让你赞叹。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邹忌劝谏的艺术和本文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

邹忌 —— 妻 ————妾————客

私 ————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8

1、弄清全文结构。

2、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教学手段:引导式

1、导语。

2、复述文章大意(邹忌比美齐王纳谏皆朝于齐)。

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于我也。

被蒙蔽了。

3、从比美这样一件生活小事邹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结论?

齐王同邹忌情况一样即: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结论:齐王受蔽更甚。

不是,他是想让齐王纳谏。

课文第三、四段。

6、邹忌劝谏非常成功,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设喻说理。

7、从文中看,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邹忌:设喻说理,以小见大,以家事喻国事。

齐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虚怀纳谏,从谏如流,勇于改革。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方法,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劝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1、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3、采用设喻说理方法规劝别人)。

以“朋友,我想对您说”为题运用今天所学说理方法,说服朋友改正缺点。

板书:

《战国策》

妻私宫妇左右①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

妾畏朝廷之臣设喻说理启发:②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客有求四境之内③采用设喻说理方法规劝别人

受蔽受蔽(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