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篇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倍加自豪也倍加兴奋。新时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人们也容易把自己的一切思想与行为,不论大事小事都与“新时代”勾连起来。这种拥抱新时代的心情可以理解,这种讴歌新时代的意识也值得赞许,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也是不严肃的。我们不要也不能把“新时代”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这一新时代有着十分确定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五个时代”的科学阐述。

从“伟大事业”的角度,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社会将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分两步走用三十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人民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谱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从“世界意义”的角度,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为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

这一新时代意味深长,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三个意味着”的重大判断。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篇2

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正确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从实际出发,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局势。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来。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突破社会主义的苏联固有模式和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如何既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若不懂得近70年来中国几代人白手起家、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和奋斗精神,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华民族持续爆发的民族能力和坚定的民族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100年的实践中走来。100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纠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100年中如何不断从灾难中奋起,从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中再出发,就不会懂得一个百年老党走进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何以更加自信、自觉和自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近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走来。近代中国风雨飘摇、国破家亡,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若不懂得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者铁蹄之下山河破碎、饱受屈辱的历史境遇,就不会懂得13亿多中国人何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对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发展中走来。泱泱中华、悠悠岁月,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像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而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像黄河长江流淌不息,滋养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心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5000年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广泛、更深厚的基础和动力。若不懂得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从历史深处走来,不断地积累能量,不断地革故鼎新,不断地开辟前进道路,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国人“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精神世界和理想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学说500年风云激荡中走来。价值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取向。社会主义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持、所践行的绝对律令。100年前,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像一颗种子,一经传入中国就扎根于中国的土地,生根发芽开花。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社会主义学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的世界观,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由此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若不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持所践行的价值理念,就不会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懂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

上述六个方面,是新时代中国蓄能发力的渊源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与魂。

今天是未来的出发点,未来是今天的目标与走向。再过30年的中国,到本世纪中叶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根本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总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一百年”的具体目标,在实施步骤上,是“新三步走”,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2035年、2050年,这三个时空交汇点,是中国人梦想与现实的转承点,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里程碑。

围绕总目标、总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等等。实现和落实总目标、总布局,在实际工作层面,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

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到本世纪中叶,一幅13亿多人凝神聚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清晰可见;从价值追求到顶层设计,再到行动步骤,中华民族在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重大课题的探索中,做出了既具有世界观意义又具有方法论价值的创新性回答。主旋律——合奏曲——若干个独奏,在30年纵深的历史大舞台上,56个民族正在演奏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华美乐章。

这就是中国可见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未来在今天的投射。

“四”加“二”,是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基本方位的关键词

“四”是指,新时代有新矛盾,新时代有新任务,新时代有新思想,新时代有新地位。

新时代有新矛盾。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经过改革开放40年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民对于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文明全面提升有新的期待。目前,中国的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居民收入水平之间,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推动社会生产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中国经济的新跃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夯实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有新任务。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三步走”的具体任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奋进方向。如何在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大国中,在一个远少于西方国家崛起的时段中,在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东方文明中,在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第四轮经济全球化激荡转承的过渡期中,确保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这是远远超出人类想象力的大课题。为此,新时代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着力从制度供给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供一整套更加完备更加稳定更加管用的制度体系,从而夯实中华民族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且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

新时代有新思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是思想之母。面对新时代,回答新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的历史之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时代之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中国的历史之问与时代之问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若干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如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把人们对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有新地位。在最近几百年的历史中,中国与世界是如何相处的?1840年,鸦片战争把中国打入谷底,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之后,直至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中国人站起来,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但是在世界舞台上基本没有话语权,是全球化的追随者,被世界化,被西方化,被全球化;在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中国人改革开放,迎头而上,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人富起来,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塑造者。如今,一个具有新内涵、新技术基础、新地缘关系、新主体间性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正向我们走来,中国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引下,在中国强起来的历史性进程中,为人类福祉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指“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两个没有变”,是我们在新时代再出发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新时代全部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不可忽视的背景板。

“四”加“二”,就是当代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位。

“四”加“二”,再联系到“六个走来”,联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三步走”,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大致可见,中国的战略思考、战略安排大致可见,中国要做的事、能做成的事大致可见。让我们为那一天的到来努力奋斗吧。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篇3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深刻学习领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篇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取得的最大成就。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时代课题视角

时代课题,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时代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认真把握时代课题,是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前提。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极不平凡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新的挑战,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把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推进到了世界前列,前所未有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是巨大的: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五个方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新方位与新要求,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提出新课题。探索和回答新课题,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此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课题的科学解答。

二、社会主要矛盾视角

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时代课题,是所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和衍生出来的。新时代、新课题,意味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社会主体的实践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需要从理论上予以回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现实支撑。

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截至2016年,我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包括粗钢、煤、发电量、水泥和化肥等在内的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从国际制造业比重来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到2014年份额上升至25%,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在农业生产方面,1980年我国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分别为棉花公斤、油料公斤、水产品公斤、牛奶公斤、粮食公斤。到2015年,我国生产出了561万吨棉花、3547万吨油料、12529万吨食糖、8625万吨肉类、2999万吨禽蛋、3755万吨牛奶和6690万吨水产品,谷物、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880斤粮、130斤肉、1100斤菜、60斤牛奶、40斤禽蛋和94斤水产品,除牛奶外,这些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数字虽然冰冷,但意义却极为重大:长期困扰我们的工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改观;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中国人已经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

(一)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内容

与冷冰冰的“物质文化”相比,“美好生活”的面更宽,更富人文关怀色彩。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阐述很全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一个层面,要准确把握“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论断。例如,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现阶段的物质需要,已经不是填饱肚皮、维持生命,即“吃”的问题了,而是吃得好、吃得安全放心、摄入营养均衡、有利于健康长寿的问题。另一个层面,准确理解超越物质文化范围、领域的新的需要。人民的“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满足,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洞察和阐述,牢牢抓住了时代、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变化的脉搏,体现了我们党敢于面对现实、勇于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二)深入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提出“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与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不回避、不推诿、直面问题的忧患意识,以及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多个方面。在经济发展方面,生产能力与服务、产品质量之间的不平衡,相当一部分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少数领域如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同时大量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于进口;人民群众相当多的高层次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不得不通过境外消费得到满足。在其他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制度供给落后、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产品等的需要难以充分、及时得到满足。此外,还有农村滞后于城市、中西部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等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差距等不平衡,还有存在于各个领域的发展不充分。

(三)高度重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意义

三、精神实质视角

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就揭示了其精神实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这就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这就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照此来看,最能够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的,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个政治判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密切相关。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管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历代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但也只是到了现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复兴的路径和轮廓才渐渐清晰起来。现阶段中国发展遭遇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不曾遭遇的。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进发,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需要新的战略规划与部署。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丰富内涵视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八个方面,简称“八个明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回答。

中国梦、“四个自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发展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等等,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五、基本方略视角

基本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的贯彻落实,要解决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

新时代、新阶段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完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怎样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由十四个方面的重大举措构成的基本方略,简称“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方面的重大举措,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去理解。

第一是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这个最本质特征。具体来说,必须增强“四种意识”,自觉维护党***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第二是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主体地位,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体现的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宗旨,也说明人民群众是党取得并维持执政资格、完成历史使命的最终依靠力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是最高的意志,党的一切活动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依归。

第三是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上指出:“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在经济领域坚持、落实新发展理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要求在政治领域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在文化领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要求在社会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在生态文明领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一句话,全面深化改革要贯穿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去。

第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问题。国家安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祖国统一、外交,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六、理论定位视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是在两个层面进行的:一是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二是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继承”的,是立场、观点、方法,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所“发展”的,是关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系列理论观点。问题是时代声音,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的理论观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能回答的,也是邓小平理论等难以完全涉及的,这也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所得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继创立之后,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将之界定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既是对******“726”重要讲话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重大论断的再次确认,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七、理论来源视角

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简短一句话,道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终根源。

(一)它是对“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人民是实践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的所有理论,都是对人民群众劳动实践的反映。实践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理论也得随着实践变化与时俱进。尤其是,“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

(二)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它被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却用主要领导人的名字来命名,根本原因是要凸显主要领导人的贡献,并借此凝聚党心、民心。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时指出:“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人的主要代表,以其名字来命名党的最新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合乎惯例之举。

依照过去的传统,用领导人名字来命名指导思想的做法,是一个“敏感”话题。但这一次,我们党并没有刻意回避。当记者问及“******的指导思想其中有一些以党的领导人名字命名,有些没有”的问题时,***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是这样回答的,“用党的领袖来命名理论或者指导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通行做法”,这么做“也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开始直面疑问本身,就是“成熟与自信”的鲜明体现。

八、重要贡献视角

重要贡献,或者说一种理论对现实所产生的作用,解决的是“有什么用”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贡献,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二,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第三,从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历史性变革的角度,它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在新阶段排除千难万险、砥砺前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

第四,从党的建设的角度,它指导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第五,从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尤其是在党的***领导层的建设上,它指导我们党制定出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廉洁的标准,制定出以深入的“调研谈话”代替“大会海推”“划票打勾”遴选“两委”人选的程序,指导我们党在人才使用上前所未有地做到了“能上能下”、不“一刀切”,前所未有地提高了党内民主质量,开辟了干部人事工作的新境界。

-->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篇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倍加自豪也倍加兴奋。新时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人们也容易把自己的一切思想与行为,不论大事小事都与“新时代”勾连起来。这种拥抱新时代的心情可以理解,这种讴歌新时代的意识也值得赞许,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也是不严肃的。我们不要也不能把“新时代”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这一新时代有着十分确定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五个时代”的科学阐述。

从“伟大事业”的角度,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社会将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分两步走用三十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人民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谱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从“世界意义”的角度,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为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

这一新时代意味深长,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三个意味着”的重大判断。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篇6

;

深刻理解“新时代”大步迈入“新时代”

摘要: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大步迈入“新时代”,具体地说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

十九大确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伟大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必须要深入理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真正实现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的“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新时代”为未来开创了“新局面”

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种新局面具体的体现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总结的十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二、“新时代”为中国燃起的“新希望”。十八大以来,秉持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习近平同志带领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开启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新征程。当前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向世界燃起“新希望”,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新时代”面临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最重大课题,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不变”的前提下,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新时代”为前进中国蕴藏了“新力量”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蕴藏着伟大力量,中华民族的“复兴号”必将乘风破浪。伟大的力量体现在:一是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二是民族聚合之力。拥有着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这是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三是发展的前进定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四个自信”,保持前进定力。

五、“新时代”为未来奋斗赋予了“新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赋予了“新时代”的具体内涵,更赋予了“新时代”的五大奋斗方向及其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六、“新时代”要求我们大步迈入“新时代”

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大步迈入“新时代”,具体地说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

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大步迈入“新时代”,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篇7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所有的改变仿佛发生在瞬息之间。虽然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往昔的峥嵘岁月,但是怀揣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我们都深谙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党始终扮演着向导的作用,为我们指引方向,带来黑暗中的光明。正是印证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所论述的存在即合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无道理,中国共产党在黑暗的时代引领人们走向光明,带领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奋起反抗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新时代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点:面对党和国家的新形势和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并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第二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行动指南,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因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必须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将学校引领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去,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添砖加瓦。

以上就是我对我党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和我自己尚未成熟的一些看法。在我看来,我党召开的此次会议打开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这次会议不代表否定和终结之前的想法和成果,而相反这次会议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着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事关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党一直发挥着先锋模范的带头引领作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一切事务的首位,始终遵循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在如此长的岁月中坚持着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入理解并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篇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近40年的高歌猛进,中国在经济上富了起来,而且开始了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发展阶段跃迁。中国不是简单地跟在西方大国后面亦步亦趋的欠发达国家,不再是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的学徒,而是作为极具活力的发展中大国为世界经济领跑,为世界格局整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行为模式和心理心态也正在和将要发生着巨大的历史性转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再只是中国社会的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之路,而是意味着社会主义在现实社会中可以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让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从科学理论走向成功实践,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开始走向复兴与兴盛,让世界两大主义与制度的较量态势开始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此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有了一条与西方不同但又极其可靠而现实的途径。

这一新时代特征突出,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根据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