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观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隐入尘烟》观后感500篇1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家乡的生活跟电影里差不多。我也有过耕种收割的体验,也见过夯土坯盖房子的过程,至今还被农村那种朴实的价值观和家庭观影响着,我也很能理解导演想要跟观众表达的情感。而《隐入烟尘》可以说也是近几年来,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了。

首先,电影拍出了对生命的尊重。

不管是对庄稼地里长出的麦苗,屋檐下搭窝的燕子,还是刚出壳的小鸡,被人们使唤的驴。从头到尾,电影都在表达着对这些生命的敬重之情。是的,农村就是这样,他们不仅爱护自己的庄稼,要是屋檐下来了蜜蜂或者燕子筑起了巢,他们都会视为是一种吉祥,就算每年的过年猪,在宰杀之后,每家人都会为猪化上一份纸钱,送上一句祷言。可能有人说这是迷信,但我从小就知道,这就是对生命的敬重。而电影,也把这种情感传递了出来,我觉得很感动。

其次,电影把对劳动者的尊重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现在许多成功学的观念认为,甩脱基层劳动者的身份,就算是人生的成功。所以,现在的许多人越来越不把基层劳动者放在眼里,许多的影视书籍作品也在极端的渲染基层劳动者的苦难和心酸,然后为在“苦难中”的主人翁一个华丽的转身——摆脱了作为底层劳动者的困境。这样的电影看起来很爽,其实仅仅是在贩卖人生的悲剧,但却在潜移默化中,贬低了一群人,贬低了一种生活,也劝退了人们对这种生活的选择权。但《隐入烟尘》没有卖惨,有心酸,但是也让观众在男女主人翁的生活中,看到了一种美好和幸福,它也没有贩卖成功,它只是把劳动者的不易呈现在了大荧幕上,同时也像人们展示了几千年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每一帧,每一个画面,它都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它也告诉了荧幕前的观众一种生活的方式,也许,有一天,真的可以有一群人向往这样的生活方式。一个朴实勤劳的劳动者形象,理应能感动任何人。

再次,要尊重生活。

也许见惯了台面上的大鱼大肉,让许多人早已忘记了一粒米、一粒麦子,怎就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食。《隐入烟尘》则从耕种到秋收,为我们展示了一粒种子到变成食物的整个过程——有汗水,有辛劳,有天灾,还有无奈。直到一粒种子变成了手中的馒头,碗中的面。每一步,不管是作为地里的庄稼,还是作为耕作的人,都活得不容易。但是生活本就不易,不管是身处闹市,还是躬耕农亩,不管是身居庙堂,还是远走江湖,活着,都要经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没有谁能是例外,也没有谁真正的活得轻松容易。但至少我们还能活着,还能坐下来谈谈生活。所以,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苛责,好好生活,尊重生活。

最后,电影向我展示了一段干净且受人尊重的爱情。

现在的电影电视,说起爱情,都会以甲爱着乙,乙爱着丙,或者甲同时爱上了乙和丙,纠纠结结,让人看了扑朔迷离,貌似每个人都很博爱,爱了都很难割舍,其实只是营淫之心在作祟,仔细一推敲,其中满是污垢与恶臭。而电影《隐入烟尘》中的男女主人翁,他们的爱情,或者说应该是亲情,虽不完美,但是干净纯洁得多了,他们的相扶相持,表面上看是一对难夫难妻,其实他们的情感让所有人看了都羡慕和嫉妒。他们的结合没什么情感基础,但他们凭着自己的本能,自己的朴实和真性情,让两个孤寂的心彼此有了依靠。没有豪宅和香车的烘托,他们之间依旧建立起来了伟大的亲情纽带,是爱情也是友情。而豪宅和香车,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无疑都是一种玷污和摧残。如此干净的情感,以至于让每一个观众都觉得,她走了,他也应该跟着离去。其实他要不要跟着一起走,已经不重要了。荧幕下,让我们觉着他也走了,电影要表达的意思就全到位了,该被感动的人,此刻也足以被感动了。

当然,我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巴巴地在这里说了电影的一大堆好,我知道,有许多人还是不喜欢这部,或者说不喜欢类似的电影,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让那些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改变自己的立场,只是希望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能够包容一下类似这样的好电影,别把它说成是一无是处,让喜欢这类电影的人望而却步,毕竟电影里面包容了我们那么多。

《隐入尘烟》观后感500篇2

我第一在电影院看电影是和前女友一起看的,电影名是《在世界尽头等你》。谁演的我都不知道。电影名还是想了好久才想起来的,剧情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走进电影院睡了一觉后醒来发现前女友被感动的脸上梨花带雨。还叫我拍视频。视频我拍了,说来尴尬,那视频我舍不得删,到现在还在手机相册里放着,但并不是我喜欢那个片段。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前女友问我:“你会不会像男主那样爱我?”

我说:“会的。”

其实我对这种电影并不感冒,更别说感动了。难道现实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人的爱情了,需要虚幻的东西来实现爱情了吗?大多数电影更是把煽情搞到了极致,要么异地,要么遇到什么困难,反正就是不能好好在一起。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又怎么能抛开现实不谈呢?

《隐入尘烟》是一部爱情题材的电影吧,电影时长两小时十三分钟,全程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但所有的细节都在诉说着爱。电影看完对我的冲击感并不是很强烈,但就是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平凡中透露着神圣。

故事应该发生在陕甘宁一带,老四(有铁)和贵英初次见面是在媒婆的介绍下,两人都没说话,看都没看对方一眼。贵英因为小时候落下的病根,一直都有尿失禁的毛病。贵英的嫂子怕贵英在有铁家尿失禁,就叫贵英去茅圈放水。放完水的贵英看到在驴圈旁吃饭的有铁。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对视。

之后便是结婚,没有彩礼,没有婚宴,也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有的只是一张连笑脸都没有的红底双人合照。

婚后的生活也很平淡,有铁很照顾贵英,从各方面的细节都可以看出来。知道贵英会尿失禁,便在火炉里填满柴火。给贵英洗尿湿的衣服。在献完血之后,即使身上只有50块钱,也想给贵英买件长一点的大衣用来遮住下半身。下雨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去保护盖房子的土坯,而是用塑料裹住贵英。会在拉麦子的驴车上给贵英堆个小窝。用麦子在贵英的手上印朵花。贵英用麦秆编的小马,有铁到死都攥在手里。这部电影没有轰轰烈烈,就是很平淡的细节在打动人。

贵英也是很爱有铁的,从以下片段可以看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不但有对爱情上细节的描写。对底层人民正直和善良的秉性也描绘的特别细致。

有铁在打水时捞起打到水中的蝌蚪,将其温柔放生

在有铁给张永福捐了三次血之后,他没有向张有福的儿子索要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而只是让张有福把欠那些平时看不起贵英的工人的钱给结了。

房子被拆,也拆毁了在房檐上的燕窝,害怕燕子春天回来没地方住,在新房子上专门给燕子造窝

除了这些,里面还有好多细节。

贵英死后,有铁也不想活了,他换上了第一次和贵英见面时嫂子送给他的衣服,给贵英烧了台纸电视。把搬了两次家都贴在炕头的喜字换成了贵英的遗照。又卖了所有麦子,还了欠下的所有钱,连欠下的几个鸡蛋都还了。甚至他答应农场主的两袋土豆他都没忘。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放了跟了他半辈子的驴。这在我们生活中算是很正常的事了,但就是这种很正常的事,也有一大部分的人做都不到。作者不仅讽刺了当下快餐式的爱情,同样讽刺了丧失了善良和诚信,还在天天勾心斗角的人。

电影里面有铁的“宝驴”和张永福的宝马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第一次拉有铁去给他爸献血的路上,贵英尿失禁,没有关心,没有对献血的有铁的感恩,有的只是一通抱怨。第二次拉有铁的时候,宝马的后座便有了一层随风飘动的,如有铁所说,宝马比不上他的“宝驴”。至少驴不会嫌弃贵英。

有铁死后,被放生的驴跑回到有铁的家里,和门口的宝马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的确挺讽刺的。

让我真正有一些难受的是,贵英死后,孤零零的躺在炕上,除了有铁,身边没有一个人。可怜有铁帮助了那么多人。献血多次也只是为了帮村里人要回工钱。他一直都是活在黑暗里的,而贵英像一道光般照耀了他的生活,见过光的人,又怎么会安心的活在黑暗里。

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世界飞速发展,为了不被时代淘汰,我们踉跄着紧跟时代潮流。却忘了最开始追求的东西。那些真挚的,淳朴的,善良的本性应该在生活中屡屡出现。而不是被电影表达出来让人学习。我有时候会想,到底是时代在进步还是在倒退,前几天看到网上骂甘肃的,我非常不解。我们只是穷了点,就应该被骂被瞧不起吗?我们种自己的,吃自己的,爱自己想爱的人,一不偷,二不抢,怡然自乐。难道今天这个时代需要金钱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了吗?如果人们不择手段的去赚钱,爱情被被提到桌子上明码标价,那么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如今的这时代还能找出有铁,贵英这般的人吗?

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在哪,真实。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可好人真的有好报吗?有铁算不算好人?他有好报吗?没有。好人就活该被欺负,活该被看不起。这部电影除了爱情,就很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但人家有铁至少还有个贵英,贵英也有个有铁。所以说,爱情也是一剂良药,即使生活再苦,只要身边有贵英,有铁这般的人,也会笑着过下去的。所以啊尽情的去爱吧,真诚的,大胆的去爱。

《隐入尘烟》观后感500篇3

昨天农历六月十五,照例夜空澄净,圆月当空,但是因为热气腾腾到了天际,感觉月亮都被薄薄的雾气笼罩,天空宛若有一层薄如蝉翼的面纱。

大自然和万物一样,从来都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场景出现,一切都在变化。

拥抱变化是无奈之举,却也是最好的选择。

《隐入尘烟》后窗在南京点映,因为看晚了时间,错过首映,彼时正是入围柏林电影节期间,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换挡,直至7月8日才正式上线。

这部电影拍摄于武汉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报道中唯一看到海清是她给武汉捐赠防疫物资的新闻,其他时间基本销声匿迹。

而我因为工作,孩子,疫情原因拖延了四个月的身体问题,最终不得不住院手术,那个寒冷的春天让我终生难忘。

海清电话里鼓励我的那句“不要怕”是寒冷中的唯一暖意。还有我没能帮她实现的南京腊梅香肠,她计划好买个十箱八箱的寄到村里,给大家吃,身体原因和疫情原因叠加,寻常日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都变得如此难以实现。

所以,当我终于坐在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着和以往任何一部片子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有点后悔,不该结伴而去,应该一个人独自去看。

片尾曲响起,字幕鱼贯而上,我特别想安安静静地再坐一会儿,无奈被人群牵引着离场,转角处,一眼瞥见那位影院正中央依然端坐座位上的独立女性,沉浸在剧情之中,双眼泛着泪光,我想,能够选择走进影院看这部片子的人,大多都会产生看似缓慢,却弥久的共鸣。

这部电影让我忘记了海清这个人,

我们的不幸福来自于拥有的太多,欲望太多,可选择的太多,当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的时候,我们的幸福就会来得简单而又纯粹,刻骨铭心,如同沙漠中的清泉,所有人都渴望奔赴而去。

富有和贫穷并不是只有唯一的界定方式,对比村里的人,贵英是最贫穷的,但她却又是最富有的。

而生生不息的四季劳作,因土地而生发出来的播种、希望,果实,休眠中蓄势等待,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生活总是能够依靠我们的双手变得富足起来,而大地给了我们最踏实的依靠,只有土地没有分别心的给予了贵英应有的回报。

当贵英和有铁辛苦建造的房子被推土机最终还原给了大地,而尘世间的人们站在最公平的土地上,计算着利益的得与失,一切金钱显得如此轻如鸿毛。

人生的归宿终究归于尘土,贵英是幸福的,充实的,虽然短暂,却超越了多少漫长而无为的生命。花开正艳只是瞬间,幸运的是她盛开过。

这部电影,我想,并且一定会一个人再去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