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想到自己的死亡,这部《生之欲》即是那些思考的产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之欲电影优选观后感,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生之欲电影优选观后感

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红唇还未褪色前

趁热情还未冷却

谁都不知明天事~

大年初四的今天,我观看了黑泽明先生的电影《生之欲》,一部拍摄于1953年的电影,影片虽为单调的黑白色,但随着情节的展开和演员入木三分的演绎,仿佛如一壶稀世琼浆一般让人如获至宝。

一部优秀的电影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不是一位专业的影评人,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电影的拍摄手法、技巧、结构等等,于是我更倾向于从电影所表达的内容与精神层面去做一些简陋的评价和少许自己的思考。《生之欲》如此精妙的符合我的口味。影片结束,我意识到——这就是我期待的电影,能让我愿意憋出一些东西来的电影。

影片所表达的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既是对于官场腐朽堕落氛围的批判,第二既是表现人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归宿的思考。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导演将这个两个矛盾交给了名叫渡边的主人公手里…..故事的开头,直接切入告诉给观众渡边患上了癌症,影片也就围绕着渡边在患病期间周围环境和自身心里的变化铺展开来。

剧情很简单,看了不到一半你就能大概猜出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尾,渡边在人生中的最后时光里终于做了一件利民的福事,笑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孤独的在公园里荡着秋千、哼着歌死去。一目了然的剧情却在导演手里演绎着,拷问着我们的灵魂。影片没有故意的去陈述官场如何之黑暗云云,而是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表现,不经意间勾勒出一副丑态百出的官场世界。但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批判社会的黑暗面,也许影片的第一个层面不会那么出众。可圈可点之处恰恰在于影片在表现黑暗的同时,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处于这黑暗中的挣扎和无奈之感。

无奈为何?影片开头便是市政府里各部门互相推脱职责,似踢皮球一般把投诉的民众耍得团团转,有一句台词:人们都以为贿选就已经成大事了,但和我们每天做着无用的事情比,那就是小事。整日整夜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绞尽脑汁,守好所谓的自己的“地盘”,绝不去触碰别人的“地盘”,每天批批文件、签签字盖盖章,然后“为了消磨时间而活着”。但是这些人并非没有为国为民的理想,在影片最后渡边的下属们弄清了渡边发生如此大的转变的原因后纷纷激动不已拿起酒杯,豪言壮语地宣誓着决心要继承渡边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平时工作如机械般重复的人,在一副副“看透红尘”的脸下也蕴含着陈旧已久的壮志豪情,可是镜头一切,我们又看到了科长死气沉沉的脸和一摞文件,又有居民跑过来投诉,又听到了那句熟悉的台词:请找土木科。唯一不同的是坐在那里的人不是渡边而已。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假如渡边没有患癌症,他是否会愿意尽心尽力的去修好这座公园甚至不惜与上司顶撞,不屈服与黑社会的威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正因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才敢摆脱了束缚自己大半辈子的枷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心中的激情被现实的不断的打磨最后化成灰烬。

上文谈了表,再谈谈里。影片通过渡边的故事时向我们提出一个深层次问题----当面对残酷的现实时,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归宿?渡边得知患病后听作家的话,跟随着他一起放纵在灯红酒绿的夜晚。也跟年轻的女下属一起吃饭逛街。可后来渡边在钢琴伴奏下流着眼泪唱起了“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未褪色前,趁热情还未冷却,谁都不知明天事”,女下属也不再对他感到新鲜和好奇,反而对他感到厌恶和恐惧…….无论是纵情声色的放浪还是对年轻健康女子的依恋,最终对于渡边来说不过是一场泡影,因为对于渡边的生命来说这并不是他的归宿,他也只能在它们身上获得一些转瞬即逝的慰藉,但是梦醒后反而带给他巨大的痛苦。这种迷惘不安的状态反映了现在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精神现状------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清楚未来是什么模样,想抓住那虚幻缥缈的依恋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短暂的欢愉中寻找满足,梦醒后又涂上了悲伤的颜色。所幸的是主人公最终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在祝你生日快乐的背景音乐中走下楼梯,寓意着他生命意识的觉醒。

渡边无疑是悲剧的,在他生命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活在这世界上,在妻子死后为了儿子再也没有续弦,把自己的心血和期望倾注在孩子身上,可后来儿媳和儿子竟一心觊觎着自己的养老金和存款….. 渡边走路总是埋着头,也许他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看清楚自己的命运。不会享受,不会作乐,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说话总是口齿不清,直到知道自己的悲剧后,他才开始真正的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何在,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生活。但同时渡边又是幸运的,虽然身患绝症但是还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归宿,当地的民众纷纷感激涕零的来吊唁,儿子和儿媳也知晓了父亲的伟大,他的精神也感染了后辈,让浑浊的官场多了一丝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