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讲述的中国登山队员的英雄事迹让我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唯有勇攀高峰,我们才能知道何处风景最悦人心。下面读趣百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电影攀登者观后感800字 观看攀登者电影心得感悟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攀登者》观后感

会当凌绝顶一览赏心景

常年矗立在暴风和骤雪之中,没有一丝生机,有的只是不可逾越的庄重和威严,它便是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

在诗人的眼里,它是神明居住的神祗;在藏人的眼里,她是庇佑和守护藏人的女神;在中国登山队员的眼里,它是一座超越自己,回报祖国的高峰。

风雪虽狂,高傲的蓑羽鹤依然用生命去越过那大地的顶点;骂声犹在,坚定的中国登山队依旧选择逆风攀登。现代人常说这么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攀登者,不断走向自己的珠穆朗玛峰,或为荣誉,或为目标,或为信念,或为理想。雪崩、裂缝、飓风、寒冷,走上去很不容易,珠峰的顶端很高,路很漫长,过程很艰辛。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道路。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高中是我们人生这条路的关键点。走得好,前程顺遂,一马平川;走得不好,前途坎坷,跌宕起伏。刚进入马中的一段时间我很茫然,觉得“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学习的困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暂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自己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我怎么才能抓住高考的机会呢?我不想让它溜走,可是自己一点也不明确。机会在我的面前,我不知道如何去把握,白白让机会溜走。

《攀登者》中也曾面临这样的一幕:方五洲等人在1960年快要登上珠峰的时候,一阵狂风打乱他们节奏,致使他们失去了相机,失去了向世界证明事实的机会。这样的丢失,对他们而言近乎彻底的失败。登完山后,他们也陷入了无尽的迷茫。

于我而言,如果自甘堕落,坠入无边的手机网络构成的虚拟的世界,无疑是一生遗憾吧!三年的时光,我不想留下遗憾。现在的我还有机会去争取更好的机会,至少时间还在这儿。我不想要留下遗憾,就好比《攀登者》中李国良始终没有机会向黑牡丹表明,只得在合影中显现自已的爱意;徐英一直等着方五洲的那一句:我要娶你。在临死前,终于了却了心愿,含泪而去。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有了目标,有了动力才会有更好的执行力。我在心中暗暗地确定了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必将为我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奋斗。感谢学校组织我们观看《攀登者》,是登山队员的坚忍提醒了我要奋发向上,拼搏向前。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方能领略“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的奇景;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方能扬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魄。我不会再迷茫了,我已有坚定的目标,我要努力成为我喜欢的那种人,就算不成功,至少我也会成为自己喜欢的这样努力的人,至少在人生中再也未来觉得很欣慰,至少不会留下遗憾。

篇2:《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不畏艰立志可擎天

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州不得不丢掉摄像机,就因为没有留下摄影资料,这次登珠穆朗玛峰并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可。

1976年,中国的攀登者们承受了世界的质疑。国内外的部分学生崇洋媚外,对国家壮举毫不信任。历经15年的等待,背负了无数质疑,中国登山队再次成立,攀登者们也再次出发。

从得知要看电影那一刻,我内心就一直很激动,可当我看到影片那一刻,电影沉重了,因为我从里面看到了责任,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家国情怀。

我一直认为生命是最沉重的,可是在国家与责任之间,生命好像变轻了,但似乎又因此变重了。

李国梁为了不重现15年前的错误,为了能留下让世界承认中国登顶的证据,在命悬一线之际,果断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摄影机递到队友手中,便割断了生命的绳子。在他眼中,生命是轻的,远远不如一台摄影机。可他的牺牲,又让他的生命变重了,他的生命闪耀出的是从未有过的光芒,牺牲的意义,在于成就国家的荣誉!

我们每个人都是攀登者。

这让我不由己的想到了我的英语。开始我认为,或许英语这座山我真的攀不上去,路上的磨难,路上的寒冰,会让我难于呼吸。我不敢靠近它,我自己觉得天资不够。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我心中的畏惧困难的山才是最高的山,我的天资与他人一样,我未获得成功只是缺乏登山的勇气。

《攀登者》讲述的中国登山队员的英雄事迹让我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攀登弱科英语这座高山时,我们可能会失败,可能会遇到雪崩,可能会遇到大风暴,但我会用全部的力气,去努力登上山顶。我们不怕失败,因为我还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自我们出生起,我们便已是攀登者,开始了攀登。这座高峰叫做人生。

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们都是一步步地爬向我们心中所想的高峰。

可是这座山有多高呢?

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梭罗曾说:“一棵树长到它想要长到的高度后,才知道怎么样的空气适合它。”人生也如此,心中的高峰,我们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了我们的目之所及的世界所呈现的模样。

唯有勇攀高峰,我们才能知道何处风景最悦人心。

篇3:《攀登者》观后感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有多渺小,或许有时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可生命本就顽强。顽强的生命背后支撑着的是雷打不动的坚忍与满满的家国情怀。

在“珠峰”之巅,那里是深数十厘米的白雪,气温从零下几度开始骤减,凌晨四五点可达零下三十三度,还伴随随时可能发生的雪崩与狂风。在漆黑的夜晚,是珠峰山巅那一束光点亮了1960年中国人的天空。可这次登山的壮举因没有影像资料,让攀登者们在“珠峰”的征途上只画了一个逗号。

冬天,我们在几摄氏度的教室中,被冻得缩手缩脚。零上的几度,我们也无法忍受的,更谈何零下。我不明白,难道他们的身体是铁制的,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是什么坚固的后盾在支撑他们呢?

当他们逆着寒风,坡度将近六十度,依靠单薄的被褥来勉强应对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在那看起来不太结实的麻绳上挂着十几条鲜活的生命,我疑惑,他们真的不惧怕死亡吗?

他们翻滚着,在冰凉的雪地上,在呼啸的风雪中。他们难道没有家人吗,竟然如此大义凛然可以这样“无牵无挂”?家中也应当有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盼儿归的老母亲,也应当有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儿女。“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誉。

十九世纪的中国,在国际上是缺少发言权的,好像任人宰割,听从摆布是中国“唯一”的路。攀上“珠峰”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山,也成为了证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必由之路。

国旗和红领巾是鲜血染红的,当五星红旗飘扬在山巅,当胜利的号角在耳畔响起,我知道中国正在崛起的路上,“如果你认为当前的路难走,那这一定是条上坡路。”我已然记不清这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只是觉得祖国一定在攀珠穆朗玛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历经的重重困难,都是为了逐渐崛起的未来。1975年,他们再次站在珠穆朗玛峰山顶,他们就是祖国怀抱鲜红的攀枝花、英雄花,他们就是“山高人为峰”。

时代养育出的英雄是不惧风雨的。而我们青年学子,既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也应当是勇往直前的攀登者。我们零零后在这美好的时代更应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20年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峰新高程:8848.86米”。这个消息振奋人心。

零零后自有零零后的“珠峰”。

我现在在海拔2314米的雪坡之上,第一阶梯是4927米的高考,我知道这条路是雪崩的洗礼之地,但山巅一定是理想之光的殿堂,是我们人生的希望。和所有攀登者一样,我们的背后也同样是祖国温暖的怀抱。在求学奋进的攀登过程中,我们将秉承攀登者的意志和决心,登求学之山,攀成才之峰。

祖国与我同在,一起攀登向上我坚信,和那些攀登者信仰的一样。

以上就是读趣百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攀登者观后感800字 观看攀登者电影心得感悟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读趣百科为大家带来最新学习资讯,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