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川渝两地的殷切期望。以下是读趣百科小编整理的把握时代新机遇唱好成渝双城记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把握时代新机遇唱好成渝双城记心得体会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遂潼一体,两地同心,发展共进。翻开中国地图,在成渝地区中部,遂宁、潼南这两个地域相近、人文相亲、情感相连的城市,如今正以一个共同的名字——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加速崛起。

这是一道使命在肩、担当作为的必答之题。

根据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践行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正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这一战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重要意义。

畅通“双循环”、唱响“双城记”,在川渝两省市联合部署毗邻地区合作共建“9+1”个区域发展功能平台的进程中,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对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以支撑引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大有裨益。

对遂宁、潼南来说,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遂潼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习俗相通、市场相连,产业基础雄厚、区域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好,在推动建设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进程中,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必须扛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旗,带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让产业高端变成高端产业,让特色资源变成特色产品,让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

近年来,遂潼两地牢牢把握“先手棋”的历史使命,把握“一体化”的核心内涵,把握“高质量”的目标取向,把握“一盘棋”的实践要求,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以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着力在深化、细化、转化上下功夫,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注重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推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中扛起担当、主动作为、贡献力量,实现了良好开局。

这是一次戮力同心、筑梦同行的奋进崛起。

沿着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给人最大感受不止于两地时空距离的拉近,更在于找准功能定位下的思路清晰、步履坚定和精准发力。聚焦五个“一体化”,遂潼两地以一体化的能力和定力,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以项目为引擎,推动产业互补升级;以民生为保障,聚力公共服务共享公平;以生态环境为牵引,既重发展效益又重发展质量。按照 “三地一枢纽”的定位,如今遂潼两地在推进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上,实现“一盘棋”,以统筹之力、创新之力、改革之力,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等诸多方面落实落细,正有力有序有效地不断推进。

从机制创新落实落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到产业发展共育共兴、跨区域环保联防联控,再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如今,遂潼这片热土正朝着“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引领带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夯实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的方向不断迈进,并迸发出新一轮的“磁力”、“动力”和“热力”。

发展无止境,民生重千钧。其中,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的初心使命,让遂潼两地在一体化发展中持续放大着惠民利民效应。随着城际交通互联互通、文化旅游深入互融、公积金互认互贷、社保无障碍转移等一体化推进,遂潼两地百姓不仅走动得更勤,变得更亲,也更多的享受到了“民生服务一体化”的便利。

重点项目是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加速器”。目前,从遂宁机场、成达万铁路、成遂渝智慧高速公路、渝遂城际铁路、绵遂内铁路、遂渝高速扩容、南遂潼高速、遂宁综合客运站等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起,到遂宁港大沙坝作业区(一期)工程、涪江三星船闸工程、双江航电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再到川渝跨省城际公交、跨省农村客运开行并发送乘客40余万人次……放眼遂潼毗邻大地,一大批重大项目正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加速崛起。

这是一个双城共兴、起势见效的标杆典型。

瞄准“立足成渝、联动双城、先行先试、形成典范”的发展方向,遂宁与潼南两地不断在政策、资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等要素同向融通,共同打造着服务成渝、辐射周边的区域经济中心。而正在形成的这种格局,恰是遂宁、潼南先行先试的目的。

打造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一体化”“先行区”“高质量”等关键词都是遂宁、潼南两地绕不开的话题。“一体化”的“一”字,就是要两地聚焦“五个一体化”,不等不靠的主动融为一体,实现“合二为一并大于一”的整体效应;“先行区”,就是要在重要领域、重点环节、重大项目上,敢于破题,敢于创新,敢于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可循;而“高质量”则贯穿于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始终,就是要提高站位,放宽视野,把承接成渝产业转移和非首位城市功能疏解以及重要优势产业放到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去考量,去强化与成渝地区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实现营商环境好、高端资源聚集强、产业布局优以及最大限度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外溢效应”。

如今,作为川渝毗邻地区第一个获批的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建设正加速推进,创下“第一份毗邻地级市协议、第一条跨省公交”等川渝合作多项第一……在交通、产业、民生、环保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标杆性意义的生动典型,又恰是成渝地区共建先行区平台的具体投映。

东风浩荡遂潼地,涪江破浪奋先楫。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在历史发展的浩荡潮流中,遂潼一体化发展战略演绎出区域经济发展大手笔下的新魅力。随着遂潼一体化发展更高质量的深入推进,这幅源起于顶层设计、改革于体制机制破题、奔涌于交通互联互通、热烈于产业共兴共育、创新于生态环境共治共理、归宿于增进民生福祉的全新图景,定将激荡出“双城双圈”更新更强的动力与活力。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把握时代新机遇唱好成渝双城记心得体会2022年最新精选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更多最新优秀范文资讯请继续关注读趣百科网站!

把握时代新机遇唱好成渝双城记心得体会2

蜀水绕巴山、川渝一家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渐入佳境,前景广阔。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将推动这一国家战略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又一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川渝两地的重大政治任务。两年多来,川渝两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高度共识,双方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开放能级、融合融通等方面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经济增长8.5%,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特征初步显现。这些可喜变化,是在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宏观经济承压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战略擘画的高瞻远瞩,为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坚定了信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显著成效,是川渝两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常态化长效性合作机制基础上取得的。两年多来,川渝两地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建立。双方共同努力下,一批重要规划方案编制出台,成渝中线高铁等标志性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区域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成渝金融法院获批设立,300多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两地互动越来越亲、合作越来越密,两地群众交往更频繁、办事更方便、生活更舒心,正从“一家亲”变为“一家人”,为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增添了动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是在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后,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的一次重要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的落子布局,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川渝两地提升发展能级、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引擎,其战略价值不仅事关川渝两地协同发展,更关系东西部协调共进、关乎国家发展全局。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坚定性,更好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的时代重任。

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要锚定“一极一源、两地两中心”目标定位,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具体工作中,要持续统筹好做强极核和辐射带动的关系,统筹好圈内发力和圈外融入的关系,统筹好次级突破和新增长极的关系,统筹好硬件连通和软件协同的关系,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巴山蜀水秀美安澜、人民生活幸福安逸,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美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我们要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强力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携手奋力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重庆日报评论员)

(稿件原载于2022年06月29日《重庆日报》)

把握时代新机遇唱好成渝双城记心得体会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巴山连蜀水,川渝一家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经济增长8.5%。这个靓丽成绩,是在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难能可贵,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战略决策的正确性,为国家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年多来,川渝两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川渝双方密切协作、相向而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合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开放能级、融合融通等方面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性进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将推动这一国家战略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可喜成绩,是川渝两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常态化长效性合作机制基础上取得的。两年多来,川渝两地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建立并不断深化。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批重要规划方案编制出台,成渝中线高铁等标志性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区域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成渝金融法院获批设立,300多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两地关系越来越亲、合作越来越密,两地干部群众交往更频繁、办事更方便、生活更舒心。可以说,川渝两地正从“一家亲”变为“一家人”,川渝一体化正在成为现实。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是在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后,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的一次重要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的落子布局,又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关键支撑,又是川渝两地提升发展能级、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引擎。其战略意义,不仅关乎川渝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东西部平衡发展、关乎国家战略全局。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开阔战略视野,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就要锚定中央确定的目标定位,围绕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集中精力、齐心协力办好双方合作事项,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具体工作中,双方要持续统筹好几个关系:做强极核和辐射带动的关系,圈内发力和圈外融入的关系,次级突破和新增长极的关系,硬件连通和软件协同的关系,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到整体成势的关键年。川渝两地将树牢“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做好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截至5月底,包括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项目、现代产业体系项目、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巴蜀文化、生态、公共服务等项目在内的160个共建重大项目累计开工151个、完成投资4149.2亿元,其中今年1—5月完成投资836.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45.6%。

巴山蜀水壮丽秀美,巴蜀大地生机勃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铺展。川渝两地要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沿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和衷共济,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