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出品的3集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前不久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该片以新的视角回顾1935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革命历史,讲述中国共产党从延安走来的故事,阐释延安精神及其在今天的发扬光大。纪录片播出后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让很多观众重新认识了那段历史,获益良多。关于我们从延安走来纪录片观后感有哪些呢?以下是读趣百科小编整理我们从延安走来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从延安走来纪录片观后感1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革命圣地。

传唱理想不灭,信念不止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对于延安这个地方,我是再熟悉不过了,我的四年大学时光便是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光明的红色革命圣地度过的,在延安学习成长的那几年,让我对延安精神有了初步认知。纪录片中的一个个革命旧址,仿佛让我又回到了大学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去过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一种自豪感从我内心油然而生,因为我也在这个红色革命圣地的熏陶下,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

延安,红色革命圣地,窑洞虽简陋狭小阴暗,却住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抗日民族战争和解放战争。

《脊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决定的政治路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将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领导人民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在一场场战役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民族抗战的脊梁,选择奔赴延安,就是选择坚持全面抗战,就是追随胜利曙光,就是追求美好理想。

从延安走来的共产党人,他们坚持真理,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不负人民,经受了各种风险考验,付出了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求是》即“实事求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成就伟业的重要法宝,它承载着革命的实践,从延安一路走来。

学校附近的学习书院,也是我们常去参观学习的地方。毛泽东说过,要克服本领恐慌,发挥先锋作用,做实事求是的模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了现在,也必然要靠学习走向未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所在。延安精神始终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员更要坚持用延安精神鞭策教育自己,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以校准前进的方向。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举起“实事求是”的思想旗帜,从延安一路走来!

《为民》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是民众的公仆,为民服务就要做廉洁奉公的模范,官再大,功劳再大,都要坚守革命的法纪!

纪录片中谈到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运动中培育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也激励着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时期延续至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人不断夺取胜利的信心动力和勇气的源泉之所在。千秋伟业,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纪录片中对老一辈革命家的采访内容,让人看了百感交集,他们经受了岁月的洗礼,被采访时年龄已经很大,有的老人已口齿不清,但是从采访中还是可以看得到他们坚定的眼神,对自己曾受的苦难与折磨无怨无悔。这种精神最使我感到震撼,更加感慨他们每一个人无怨无悔付出自己的青春和血泪,更加感动于老一辈先烈视死如归的奉献牺牲精神。观看记录片时,那一帧帧熟悉的画面,一段段革命的岁月,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我将延续在学校所学习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在我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定理想信念,把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们从延安走来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我们从延安走来纪录片心得体会优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更多最新优秀作文资讯请继续关注读趣百科网站!

我们从延安走来纪录片观后感2

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和现代经典。

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然而在这里,学习形成一种风气。当时,党抓住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延安的难得机遇,以最大努力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与此同时,在在职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运动,大力克服“本领恐慌”。党还把自己的干部当作“民族的珍宝,全党的荣誉”而倍加爱护,从抗战前线抽调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级干部到延安学习,在简朴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出来大量的革命理论著作。毛泽东旧居,人们就会发现,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文章16篇;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文章40篇;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在枣园的窑洞里写文章28篇;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写文章8篇。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这里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学习精神。

创新,在革命实践中完善理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提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最重要的思想原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发刊词》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章。第七次全国党代会上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了党的生命线,用实事求是破除教条主义指导整风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而又异常复杂的以弱胜强的一系列战略策略问题。党中央在延安13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界,对中国国情进行透彻分析,正确的解决了怎样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实践证明,理论创新非常重要,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以研究和解决中国时代性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写在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步调,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胜利前进。

为民,应永远遵循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5日,红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于9月8日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为人民服务》的发表,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遵循这个根本宗旨,我们党的领导人做到了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当时陕甘宁边区存在机构庞大与经济极具困难的矛盾,群众提了意见,并且说了一些闲话,党中央就提出了要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矛盾,于是,及时出台了“减征公粮”、“精兵简政”等政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动员自己动手,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解决物质匮乏的困难。在反思老百姓的闲言闲语中,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密切党群关系“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毛泽东认为延安不是九天之上,也不是九天之下,群众有意见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的,要虚心听取。要习惯听闲话,准备多听闲话,“把各种闲话都引到自己的责任上来”,要“像拣破铜烂铁一样将不同意见收集起来,经过熔化,准备修正我们思想上,工作上的毛病和错误,以减少我们工作中的盲目性。”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和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延安,出思想出精神的圣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宝库。

我们从延安走来纪录片观后感3

有一种精神,让人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有一种精神,让人心潮澎湃,发愤图强;有一种精神让人积极探索,开拓进取。近日,我观看了央视热播的《我们从延安走来》纪录片,感慨颇多,对于生长于这片黄土地上的陕北人民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一幅幅中国革命的画卷在脑海中闪过。

延安,坐落于陕北的一座小城,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激情的赞歌。纵观中国百年历史,延安这个名字熠熠生辉,多少的言语都无法描述它的功绩。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指导着中国革命的方向,形成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当代文学家贺敬之对延安的深深眷恋。延安,一个陕北的贫瘠之地,却成为了革命的摇篮。在延安的十三年,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了一个政党的传奇,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说起延安,无数华夏儿女总会感到分外亲切,它俨然成为一种伟大的精神血脉,静静地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这是《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中的铮铮誓言。他们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涌向延安,在他们心中,奔赴延安,就是奔向理想的地方。怀着救国的信念和牺牲的决心,一腔热血的奔向那充满硝烟的战场。

通过影片,我仿佛听到了轰隆隆的炮声在延安的上空回荡,看到了那些为了革命而舍生忘死的革命战士,更增加了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2021年9月,我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成为了金泰氯碱的一员。在一线的倒班工作和生活中,时常听老员工说起金泰的故事。在项目初建时期,一批批以“60后”“70后”“80”后为主的中坚力量离开了自己家庭,毅然投身于陕北这片黄土地中。如今的金泰氯碱将发展成果共享,让职工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延安精神”和金泰人“”做人诚实、做事扎实、作风朴实”的创业理念都将是我生活和工作的精神食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作为青年一代的金泰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