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是一部由徐蓓执导,杨振宁等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它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学生,在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过程中的成长,努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最新纪录片电影九零后观后感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九零后纪录片电影观后感 1

这所传奇大学与抗战相伴,在山河飘摇的时代仅存续8年,却影响中国长达80余年。西南联大8000多位学子中,先后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2018年,系列纪录片《西南联大》挖掘出大量不为人知的史料,以生动详实的方式将这段历史搬上银屏。而在今年,《西南联大》电影版《九零后》将于5月29日在全国影院上映。5月12日,影片导演徐蓓亮相广州方所书店,就“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与观众展开交流。

16位校友口述历史,展现“西南联大”学生的风骨和担当。徐蓓是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纪录片导演。2018年她完成了纪录片《西南联大》,一共5集,分别为《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讲述了西南联大“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历史故事,展现和解读这所大学所具有的永恒魅力和精神力量。网络评分高达9.4。

拍完《西南联大》,徐蓓与团队都觉得这段历史值得以大银幕的形式再次呈现。有所不同的是,《九零后》的焦点不在于学校,而是通过16位校友口述的方式,展现“西南联大人”的风骨、担当、学识和人品。

影片的阵容堪称“豪华”: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9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101岁的《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106岁的《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16位“九零后”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在已有的纪录电影当中可以说绝无仅有。透过他们的回忆与口述,将这段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只有人的故事和细节,是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以更好的视听环境去呈现西南联大,最好的角度是人。”徐蓓说。

除了一手的采访素材,影片在摄影、插画、音乐上也尽量实现电影化。同时还保留了纪录片《西南联大》里广受观众欢迎的元素。例如,在电视纪录片里的插画创作,在《九零后》中得以延续。不同的是,这次的插画是彩色的,更具青春气息。音乐方面,西南联大的校歌、《松花江上》等歌曲都将在片中出现,音乐总监也依然是著名作曲家范宗沛先生。

“走进波澜壮阔我心向往的年代。”“这些平均年龄96岁的人杰大师,比明星更明星。”目前,影片正在全国进行点映。不少观众纷纷表示,《九零后》展现出的是一代人的青春。热血、激情、爱情、理想、浪漫、情怀,这部片子里都有,这种血气和理想,正是今天的年轻人所需要的。

纪录片电影《九零后》观后感 2

他们是年龄在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是用一技之长终身报国的大师是西南联大辉煌历史的经历者与见证者,他们是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九零后”。他们是199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是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的蓬勃后生,是牢记历史使命的新时代青年,他们是年轻有为的“90后”

《九零后》用真实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一群年龄都上九十岁的上寿老人,讲述他们充满青春时光的历史往事,这十六位曾经年少的主角,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星光璀璨的“九零后天团”。《九零后》是一批国宝级的“九零后”与当今年轻的九零后、零零后,在新时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对话”

九零后”们把母校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历练,把爱国、科学、民主的抱负,把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以这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呈现给当今的年轻人。

西南联大是一所在战火中诞生的大学。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平津沦陷。南开大学被炸为废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被迫停止办学。为保存民族文化血脉、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北大、清华、南开决定合并,南迁去昆明和蒙自。在时刻面临死亡威胁、吃穿不齐全、战火遍天的悲情岁月里,联大却是大师云集、学术多元、重德重实务的高雅天地。

西南联大精英蔹萃、入才辈出,富含独特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蕴含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教有意义。作为固举信涵养信念的精神家园。在先辈精神的引领下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始终牢记训词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苦练能力本领,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当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守护凡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力军、国家队。通过观影进一步加深了对学史增信的理解,联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的打动着们,影响激励着我们,我将持续学好用好习总书记重要授旗训词精神。再更加牢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在推进队伍转型强能中发挥更强大作用。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联大学子立志读书、投笔从戎、许党报国的光辉享迹,让自己深深感染,触动内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离不开先辈的努力和牺牲。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骨干只有更加深入坐面学身党的历史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练强专业本领,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本职。才对得住先烈的牺牲和奉献。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零后纪录片电影观后感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范文,请继续关注读趣百科。

九零后纪录片电影观后感 3

最近一段时间“躺平”这个词在社会上非常流行,“躺平”青年也成为很多人谈论的焦点。“躺平”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无欲去求的年轻人,他们不谈恋爱、不结婚、不想着买车也不想着买房,每天以极低的标准生活,工作一不开心就辞职。他们多是90后年轻人,90后一直都是被社会重点关注的人群,而近期一部冷门纪录片电影《九零后》正在热映,你们都有去看吗?

当然,此《九零后》非彼90后,纪录片《九零后》是徐蓓导演的作品,记录的是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学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学家杨振宁、邓稼先、穆旦、费孝通等人。那时国虽破,但群星闪耀。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内心的火仿佛被点燃,正值青春热血阶段的青年们,为了读书救国,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学业,有的学生从南京绕过越南,缅甸来到云南昆明念书,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惊人的毅力让我佩服。那时的校园恋爱也谈得含蓄,写信,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树林里散步。

《九零后》从个体生命的角度进行叙事,这些“九零后”老人在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高龄,向观众亲口讲述有关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直接、鲜活地还原了西南联大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的本貌。对他们来说,西南联大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遗憾的是,影片创作期间有3位拍摄对象已经离开人世,本片的“抢救式”拍摄也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绝版影像。

他们是“90”后,我们也是“90”后,跨越了好几个年代的人,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人的理想也开始变化。在分享会上,有人说那代人读书是为了报国,我们这一代人读书是为了分数,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学生的压力特别大。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人,心里一定装着一个沉甸甸的梦想。西南联大,一所大学史上耀眼的明珠,大师辈出,恐年岁之不吾与,心向往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完《九零后》觉得以后得多看点纪录片,更加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