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让百年党史浸润心田个人心得感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有尤为重要的“三本书”,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破损的纸张,不再清晰的字迹,岁月流转,却不曾让这些年代久远的“书”褪去色彩,反而随着时间的演绎,积淀下的家国情怀让人动情落泪。

  三味书屋让百年党史浸润心田个人心得感悟1

 从烈士的“红色家书”中,品出真理的“甜”。1929月3月24日,春寒料峭,落日昏黄,年仅23岁的赵云霄接到死刑判决书,含泪给出生一个半月的女儿写下家书:“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希望你长大后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行刑当天,她从容不迫,视死如归,振臂高呼,壮烈牺牲于湖南长沙。襁褓中的婴孩软糯可爱,新鲜的生命刚刚凝结,父辈的担当却勇赴刑场,人生憾事莫不如是。短短几行字的“家书”,沾染上先辈烈士的爱国之情,字字滚烫,句句感人,饱含对女儿的期望,对国家的忠诚。这家书中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家教传承,表达出共产党人为追寻真理而上进、为创造美好未来而甘愿牺牲的壮志豪情。

  三味书屋让百年党史浸润心田个人心得感悟2

 从眷侣的“血色情书”中,品出革命的“纯”。1928年2月6日,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两位气吞山河的年轻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口,开始一段悲壮纯洁的革命爱情故事。“为了革命利益,过去我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陈铁军和周文雍,一对“弄假成真”的革命夫妻,一首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爱情绝唱。革命事业从来都不排斥忠贞的爱情,两位青年人在危难中不离不弃,凄婉中透着浪漫,悲壮下承载希望,革命时期种种磨难,成就了我们今时今日的美好中国。当下,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携手赴难、前仆后继,书写时代“情书”,传承红色基因,扛起使命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三味书屋让百年党史浸润心田个人心得感悟3

 从同志的“革命战书”中,品出信仰的“臻”。1935年5月16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表,这是他们合作的最后一首歌,84个字,46秒,这是令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的旋律,历经烽火岁月,传唱大江南北,它见证了田汉与聂耳的战斗友情,也见证了祖国接续奋斗的革命岁月。1932年,田汉认识了聂耳,并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相差14岁的两人相见恨晚,两年间他们联手创作十多首“战歌”,呼吁人民反抗黑暗,抵御侵略。1935年田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聂耳则在完成谱曲后不久溺水身亡,这首歌成为了他们革命友情的谢幕“绝唱”,也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最真实的怒吼。革命先烈为革命而奋斗,翻滚在身体中最硬核的名为“信仰”的暗流,支撑着革命先烈走向无数个来日的光明。

 用翰墨书香,养吾浩然之气,“三味书屋”为学习党史助力添彩,高擎理想的旗帜,才能坚定前行的脚步,燃旺信念的火炬,才能永葆奋斗的激情。

以上就是关于三味书屋让百年党史浸润心田个人心得感悟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读趣百科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