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媒生物与防制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最常见病媒生物为:老鼠、蚊子、苍蝇、蟑螂,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害”就是这四种害虫。

一、蚊虫

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口器的纤小飞虫,全球约有3400多种,我国目前已知约有400种,我省有近40种。在我国吸食人血并可传播疾病的蚊种有30余种,我省有8种,其中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我省优势蚊种,在各地均有分布。不同蚊种所传播的疾病不尽相同。

(一)我省常见蚊种

淡色库蚊:主要孳生在湖边、污水坑、污水沟、积粪坑、缸罐积水等。我省淡色库蚊成蚊在每年的3月中旬开始活动,7-8月份为活动高峰,9月以后逐渐下降。淡色库蚊主要喜欢在黄昏和黎明吸食人血,是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居民区及其周围的小型容器(如缸、罐、盆、碗、破瓶等)、植物容器(如竹筒、树洞、叶腋等)及石穴等小型积水,轮胎积水更是这种伊蚊最喜欢的孳生场所。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吸血,下午活动高峰比上午明显。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疾控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主要孳生在湖边、池塘、水沟、水坑、沼泽、稻田等积水中,是牲畜棚、厩舍主要蚊种,猪棚内三带喙库蚊占90%以上。三带喙库蚊常在黄昏后2小时左右和黎明前在室外吸食人血。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

中华按蚊:主要孳生在稻田、沼泽、湖泊、池塘、水坑、芦苇塘、沟渠、洼地积水等场所,是半家栖蚊种。雌蚊兼吸人、畜(牛、马、驴)血液,中华按蚊喜欢在黎明时分攻击人类,是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二)防制方法

1、清除孳生地:主要包括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定期疏通社区内沟渠、沙井,排水沟保持不积水,水井要封闭,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理疏通,避免积水。

2、生物防制:喷泉、水池等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的方式,饲养如柳条鱼、金鱼、鲤鱼、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

3、化学防制: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重点场所或部位进行滞留喷洒杀灭成蚊;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水井、下水道、喷水池等,投放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对成蚊密度较高场所,可在成蚊活动高峰时间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快速杀灭成蚊。

二、鼠类

鼠类属于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我国有200余种,我省有13种。老鼠分家栖鼠和野栖鼠,从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草原,从农田到果园,从农村到城市都有它的踪迹,其危害无处不存。

(一)我省常见鼠种

我省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仓鼠,城镇及农村住户内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主,野外农田以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为主,山区以社鼠、大林姬鼠为主。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大林姬鼠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传播媒介。

群众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般为家栖鼠类。家栖鼠类有一对非常坚硬锐利的门齿,不仅能轻而易举地咬破门窗、家具和电缆,而且能啃穿像砖头、铅管等坚硬物质。老鼠在35℃水中可漂浮60-72小时,潜入水中时间可长达30秒,常通过抽水马桶潜入建筑物内。老鼠立跳高60厘米,有短起跑可跳90厘米。家栖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黄昏和黎明前有两个活动高峰,密度高时白天也出来活动。褐家鼠是善于打洞的动物,只要遇到泥土既掘土打洞营巢,所以硬化地面是一种控制家鼠数量的好办法。

(二)防制方法

1、完善防鼠设施:地漏、通风口等处设防鼠网,室内与外界相通的孔、洞、缝隙用水泥堵塞摸平,门、窗的缝隙小于0.6cm。仓库设合格的档鼠板(高60cm、厚2cm外面钉上铁皮,周围缝隙小于0.5cm)。

2、物理防制:使用鼠夹、鼠笼或粘鼠板进行室内外灭鼠 。

3、化学防制:使用化学灭鼠剂进行灭鼠。常用灭鼠剂包括急性灭鼠剂中的磷化锌、毒鼠磷等,慢性灭鼠剂中的敌鼠钠盐、杀鼠迷、溴敌隆、大隆、杀它仗等。

4、毒饵灭鼠: 在室外重点场所放置毒饵站,在毒饵站中投放毒饵灭鼠。投放的毒饵要足够鼠吃,及时补充毒饵,在第一次投药后的2-5天内,每天进行检查补投毒饵,补投毒饵原则:少吃少补,多吃多补,吃光加倍。室内毒饵尽量投在隐蔽处:如投在橱下、柜下、床下、暖气包内,即安全又不易被扫掉。

5、每年春秋季开展集中灭鼠活动。灭鼠前要彻底清理环境卫生,断绝鼠类食源(包括粮食、蔬菜、生活垃圾等)和水源。集中灭鼠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坚持“五统一”、“三不投”的原则,确保灭鼠效果。

三、蝇类

(一)我省常见蝇种

与人类生活密切的苍蝇有近200种,我省常见蝇种主要有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铜绿蝇、厩腐蝇、夏厕蝇、元厕蝇和麻蝇等。家栖蝇种主要栖息在食堂、餐厅、宿舍、办公室及其附近,与人类关系密切。蝇类停落时有搓足和刷身的习性,而且边吃、边吐、边拉,因此成为人类疾病病原体的主要机械性传播者。苍蝇有“追香逐臭”的习性,其嗅觉十分灵敏,对香、甜、腥、臭均喜爱,如腐败动物、腐败植物、人粪、禽畜粪和生活垃圾。根据文献报道,1只家蝇的体表可以黏附50万~80万个细菌,体内又可携带60多种不同的细菌,细菌数量可达4千万~7千万个。

(二)防制方法

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蝇类孳生物或孳生物场所,使蝇类不能孳生繁殖。

2、用苍蝇拍子、捕蝇笼、粘蝇纸、灭蝇灯等进行机械捕杀。

3、在宾馆、饭店、食堂等重要场所安装门帘、纱窗、风幕机等防蝇设施。

4、使用化学杀虫剂进行空间喷洒和滞留喷洒杀灭成蝇。

四、蟑螂

(一)我省常见蟑螂及习性

我省有11种蟑螂,其中最主要是德国小蠊,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凡阴暗、湿热不受惊动、且有可取食物及水的场所均适于蟑螂孳生繁殖,它们喜栖于各类缝隙角落。蟑螂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德国小蠊主要栖息在宾馆、大小饭店、医院、大小超市、学生公赛、居民楼、火车、轮船等场所。

(二)防制方法

1、尽可能阻止蟑螂从外界侵入到居室, 搞好室内卫生,断绝食物和水源, 清除蟑螂赖以孳生的室内栖息条件。

2、涂抹封六缝 :对墙壁、地板、门框、窗台(框)、水池和下水道等处的孔洞和缝隙应用油灰、水泥和其它材料加以堵塞封闭 。

3、用诱捕器、粘蟑纸(盒)等方法人工诱捕。

4、使用化学杀虫剂进行滞留喷洒和热烟雾喷洒可以快速降低蟑螂密度。

5、使用胶饵、毒饵灭蟑具有杀灭效果好、 目标性强、 安全性高和长效等特点。

五、蜱类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一类专性寄生的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我国约有110种,重要及常见种类有全沟硬蜱、草原硬蜱、长角血蜱、森林革蜱、亚东离眼蜱、血红扇头蜱、波斯锐缘蜱和乳突钝缘蜱等。我省常见种类有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微小牛蜱和血红扇头蜱等。蜱不仅可以叮咬人和动物,更重要的是可传播多种疾病,对人和牲畜造成很大危害。

(一)我省常见蜱类及习性

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原、农田、半荒漠、山区、丘陵地带或隐蔽的场所(如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蜱的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种类多在春季开始活动,活动的季节周期因种类而不同,气温、湿度、土壤、光周期、植被、宿主等都可影响蜱类的季节消长及活动。在温带地区多数种类的蜱在春、夏、秋季活动,一般有两个高峰,主峰常在6~7月,次峰约在8~9月间。蜱依靠嗅觉寻觅宿主,对动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附而上。

蜱的危害除了叮咬吸血以及引起“蜱瘫痪症”外,还能传播多种重要病原体,包括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细菌、原生动物等。由于蜱的宿主广泛,而且一生中需要更换宿主,因此很容易把一些野生动物或牲畜的疾病传播给人,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蜱传播的疾病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地区性,我国常见的蜱媒病主要有:森林脑炎、xq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Q热 、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等。病原体可在蜱体内长期保存,并经卵传递,因此蜱对疾病不仅起到媒介作用,同时也起到贮存宿主的作用。

(二)防制方法

1、环境治理清除杂草,平整地面,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

2、野外灭蜱。野外游离蜱对杀虫剂一般都敏感。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灭蜱,使用有机磷类(马拉硫磷、辛硫磷、杀螟松)及拟除虫菊酯类(氯菊酯、溴氰菊酯)等药物均可达到良好的灭蜱效果。

3、畜舍灭蜱。采用有机磷类(马拉硫磷、倍硫磷、毒死蜱)、及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药物作室内滞留喷洒,同时清理禽畜圈舍,堵塞缝隙,翻晒草料可消除或减少蜱的孳生。

4、畜体灭蜱。可采用涂擦、喷洒或药浴。畜体涂擦可用3%马拉硫磷,喷洒可用0.003%~0.004%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药浴可用有机磷、菊酯类等药物,以畜体喷洒浓度洗浴。

5、城市居民家中饲养的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6、野外工作人员,为防止蜱侵袭,进入有蜱地区或蜱媒病流行地方,要穿衣裤相连的防护服,长袜长靴,领口、袖口、裤脚要扎紧,戴防护帽。领口、袖口、裤脚等处可喷涂0.2%敌百虫水溶液,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7、外出旅游者,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在此类地区旅游时应注意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上衣及长裤,扎紧领口、袖口和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带帽子,穿浅色及表面光滑的衣服,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每天旅游结束后要仔细检查自己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咬或粘附。

8、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能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正确的方法是赶紧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由医生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才可用镊子将蜱虫去除。若无法及时到达医院,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将叮咬部位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应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9、若发现动物体表或游离在墙面、地面的蜱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焚烧;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对皮肤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