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电影《焦裕禄》有感之一:

电影《焦裕禄》,我已经看过多次。每看一次,就感觉心灵受到一次震撼和洗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再次重温这部经典电影,我深深感到:作为教育战线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以焦裕禄作为一面镜子,看看自己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清楚自己的前进方向在哪里。怎样以脱胎换骨的姿态,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怎样以破釜沉舟的气概,全心全意履行教育岗位职责、打造出教育为民的新天地。

——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是焦裕禄精神的显著特征

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基层。兰考县地处河南省的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上任的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XX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以最大的热情鼓舞基层。焦裕禄带着粮食和钱去看望饥饿中的乡民,他把20块钱送到一位病中的老太太手中时,老太太抓住他的手问:“你是谁?”焦裕禄笑着回答:“我是人民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们来看你来了!”这个场景概括了焦裕禄的使命和追求。焦裕禄去拜访老场长,虚心请教防风固沙的办法;和伺候牲口、热爱集体的老农处成朋友。当得知老场长病危,焦裕禄急忙赶到现场看望,压制自己的痛苦与惋惜。当一袭白单覆盖老场长离去之后,空荡荡的医疗室里,焦裕禄蹲下身来,痛哭失声。他深知基层干部的甘苦,知道党的事业离不开这些基层同志。他勇于担当,为一线的基层干部解决口粮问题;他更明白在贫穷困难的年代科技兴国的重要性,他一路飞奔,用真情将技术员挽留了下来。

以最强的意志服务基层。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焦裕禄精神的内涵本质

心里眼里想着人民群众。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就领着县委干部到火车站去,指着难民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一言一行为了人民群众。焦裕禄带头不要县委特殊供应的副食本,不搞政府特权;主动把别人送来的大鱼退了回去;让孩子们穿旧的衣服。然而,了解到救灾物资8天都堆在火车站、发不下去,他十分愤怒了,迅速部署物资发放、救灾解困工作。他要求党员干部:“大雪封门的时候,要多想想群众。”面对水灾、村干部束手无策,以致呜咽痛哭,焦裕禄大喝一声:“要是哭能把老天爷吓回去,咱就一块儿哭。七尺的汉子,困难的时候,要给群众做榜样,和老天爷拼一拼!”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气魄和胆识。

真抓实干服务人民群众。焦裕禄强调,“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他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他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注重典型引导、经验推广。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