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地处五岭山麓,潇水源头,南通北粤,北接三湘,与广东、广西两省相毗邻,属湘江主要支流潇水上游及其发展区域。全县分为岭东、岭西两个自然区,岭东为林区,岭西为农区。全县辖22个乡镇和一个国营林业采育场,人口44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3万。全县幅员面积3248km2,境内群山叠嶂,水系发达,沟溪纵横,水能资源丰富,山区面积398万亩,地貌以山区丘岗为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政治、经济和社会服务各项事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发展仍然滞后。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997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做山水文章,找特色门路”的战略发展思路,意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小水电,培育新的支柱财源。最近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作了许多相关调查,现就我县发展小水电的优势与着力解决的问题作一初探。

一、我县发展小水电的优势

我县发展小水电从六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对我县小水电发展的优势认识不足,电力市场外销的僵局未打破,投入机制问题未解决好,致使我县小水电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况。其实,我县小水电发展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我县水能资源非常丰富,这首先得益于我县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县岭东林区群山逶迤,林海浩潮,森林覆盖率达90%,该片境内松杉林立,活立木蓄积量达586万立方米,自古就有“杉木之都”的雅名。全县总面积48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58万亩,占总面积的73.8%,是我国南方重点产材县和全省重点林区县。而与我县接近的小水电发展特别好的乳源县,全县森林面积只有14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6.6%,活立木蓄积量也只有480万立方米。我县近几年来,积极实施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对潇水之源的冯河两岸,1861省道和207国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岩裸地全面规划实施封山育林,基本上消灭了荒山,并划定了9.9万亩水源林和13万亩自然保护区。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森林的休养生息提供了条件,我县的水能资源也将不断丰富,为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富民强县”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基础。

在水能资源方面。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达1700多毫米,控制流域面积3809km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6.517万kw,技术可开发量为41.014万,全县开发198处电源点,总装机容量26.14万kw,目前全县小水电开发占总量的37%,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二)独具一格的政策优势。

目前国家为提高农村用电质量,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拓展农村电力、电器市场而进行的农网改造和建设,为我县小水电开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财政注入国债资本金560万元,银行政策性贷款2240万元,共计2800万元的资金为我县建成骨干网络提供了条件,同时,我县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这给我县小水电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给我们的政策,完全可以使小水电开发取得更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县为小水电的开发和建设也制定和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来我县投资。97年出台江发[1997]22号文件,20__年又出台江政发[20__]11号文件。文件中规定“谁投资谁受益”,在税费方面给予充分优惠,如从1997年起,凡联办、合办、自办的水电站,自投产之日起,所得税免征7年,减半征收3年,新建小水电,自投产之日起,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水资源费免征5年,减半征收3年。这样的优惠政策,在其他县都是少有的。这些优惠政策的制定,为我县近几年引进小水电开发资金上亿元,装机增加了2.3万千瓦。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县毗邻两广,距广州市30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我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尤其是水能资源丰富的码市镇与广东粤北接壤,又是全省25个边贸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构筑的瞄准沿海大市场,开发永州大产业,建设广东大郊区战略,我县则努力建成广东近郊区。这是实现内陆省份落后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优势互补的接轨。沿海发展需要内陆省份支持,而内陆省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也离不开高速发展的广东市场。广东城市化程度高,资源有限,特别是他们经济高速发展要求具有可靠的物资后方。我县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开发水电资源的广阔前景。况且,目前已架好了从码市到广东清远的一条110kv的“黄金输电通道”,还有从贝江至连州的一条110kv输电线路,为我县的水电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电力市场。

(四)实力雄厚的基础优势。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县人民就不惜代价建成涔天河、湘江、水口、黄石、富华、金竹等一百多处电站,装机了12万千瓦,架设了涔天河至道县、码市至连南、贝江至西湾、贝江至连州、东田至贝江、右岸电站至东田等6条110kv线路共231.2公里。20多条35千伏线路,县内300多条10千伏线路。装有配电变压器1650台,总容量72795千伏安,还建成了大路铺、白芒营、桥头铺、涛圩、小圩、大柳7处35千伏变电站,东田、贝江、码市、河路口4处110千伏变电站,这为我县经济发展不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而且还为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腾飞丰富和积累建设经验,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目前,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水利、电力专业人员达120人,他们是我县小水电开发的技术上的主力军,是小水电开发的宝贵财富。这一切为我县小水电的开发与建设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资和技术基础。

二、我县小水电建设的发展思路。

我县小水电发展近几年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县委、县政府1999年制定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富民强县”的具体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提出了“从20__年开始,每年以开发小水电2万千瓦装机的速度发展,到20__年力争开发10万千瓦装机以上,大力拓展电力市场,发展乡镇

企业,实现水电财税收入过1000万无”的发展思路。由于思路明确,政策优惠,措施得力,各路客商纷纷涌入我县小水电开发行列。近几年开发量相当于前五十年总和的4倍多,投入资金过亿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投入机制未完全打破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单一国家投入的模式;(如水口电站、湘江电站等单一地靠国家投入和集体投入)。二是在小水电经营管理方面还未完全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管理体制不灵活;三是思想不统一,政策执行有偏差,甚至有些人要改变现行政策中优惠条款,“关门打狗”;四是横向联系过少,拓展电力市场有待加强。上述困难和问题对我县小水电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小水电开发的进程。在今后的小水电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杨长避短,充分发挥现成的各种优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总结过去,我们“深居富矿区”“捧金饭碗”坐失良机。水资源这么丰富,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快小水电开发进程,改善经济结构,培植财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开发“水”为本,富民强县电先行,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小水电建设的发展思路,必须在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在投入机制上做文章。我县水电开发,离不开投入,以前我县小水电开发是依靠国家投入,如水口电站就是依靠省水利水电厅对我县投入建成的。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如果还一味地依靠国家单一投入模式,我县小水电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我们必须从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三个界限入手,实行“谁建谁有,谁投资谁受益”。坚持“多家办电,一家管网新电新价”的政策。新建网站在税费收取上给予优惠,采取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合资、合作、股份和独资开发水电,鼓励县内外单位,部门干部职工,个体大户以及客商来参与江华的水电开发。只有从投入体制上入手,才能拓宽融资渠道,迅速兴起开发热潮。实践证明,通过从投入体制上做文章,目前,县内外客商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参与,现已开发成功和正动工的电站达到了十多万千瓦,是解放五十年来的8倍多。投入资金过十亿元,是建县以来的9倍,其中非国有资金占总投资的99.3%。

(二)、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我县过去在地方小水电经营机制上一是吃“大锅饭”,人员多,素质不高,管理机制不灵活。如水口电站,装机960千瓦,人员达78人,实际有12人就足够了,多出66人。二是政府直接干预企业过多,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三是政府抽调资金现象严重,损害了小水电的再发展。十五大报告指出,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损害所有者权益。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县委、县政府要把重点放在把握宏观引导和微观指导上,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监督三大职能,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使我县水电开发有序地进行,自九七年十月起,由省市县有关部门共同发起,先后组建了五个开发实体。其职责是:负责全县的水电开发规划、设计、技术监督和电量上网销售。公司要从组织形式,董、监事会和总经理职责,劳动用工、劳动纪律、报酬、利润分工到财务管理等制度,规章健全,内部管理规范。开发电源点由业主按出资比例,相对控股或合作的不同方式,组建开发有限公司和开发公司,工商、税务、水电、银行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核发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取得许可证和开设银行账户。

(三)、在拓宽售电市场上找门路。长期以来形成的廉价上网挫伤了水电开发者的积极性,使水电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尤其是,在局部地区出现电力虚假饱和,工业企业不景气导致用电负荷暂时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盲目宣传电力过剩,最容易引起所谓的“重复建设”“没有出路”的误导。我县毗邻两广,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其供需电量和供用电价比内陆地区多而贵是显而易见的。广东形成的供求矛盾和供电缺口不但表现在供用电量上,而且还表现在电价上。从现实状况看,广东电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发展速度快,这一点务必清醒。广东是水电、火电、油电、核电四电并行。而火电则大量消耗资源,成本高,污染受国家行业政策严格控制和资源制约。广东水能利用率高,粤北山区水电开发已经殆尽,在战略上,他们把眼光转移到邻近水能丰富的湘南接壤山区,收购廉价水电具有长远发展战略。我县销往广东电价虽然比湘南网高出一倍多,但比照广东地方水电上网价,仍然低10个百分点,比火电网价更显低廉,正是广东在高速发展经济中善于调整电力结构,开发水能资源,为我县提供了前景广阔的售电市场。再从码市地理位置看,距广东连州六十余里,改建的永连二

级公路从码市擦边而过,几十处电站群开发和码市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成功,使江华的电能输送到广东成为可能,同时由于便利交通和低廉电价可吸引沿海内移企业到码市落户,如华泰铁厂、江城联铸、华隆冶炼厂、三阳硅厂等常年用电近亿度的高耗能企业已经签署供用电协议,只有多方位努力拓宽稳定的用电市场,我县的水电开发才能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四)、在创造宽松环境上下功夫。目前到我县开发小水电的客商反映,我县小水电开发与建设的环境不宽松,一是各种手续难办,各部门对政策执行有偏差,打折扣;二是担心我县的政策不稳定;三是当地群众的关系难协调,甚至有极少数人“敲竹杆”。再好的资源,如果没有宽松的环境,开发商是不敢进来投巨资进行开发的。为了更好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使水电开发商进得来,留得住,必须做到:一是要县委、县政府尽快成立一个统一协调的班子,对全县的水能资源做好统一的规划,把最好的电源点推介出去。同时为进来的开发商协调各方面关系,使他们投资舒心;二是要有一个稳定的优惠政策,既让利,又使得他们放心,从而形成一种“你发财,我发展”的局面。三是各部门互相配合,共同支持水电开发,不设关卡,特事特办。特别是在办理各项手续时,要实行“一个窗口”对外,能简化的手续尽量简化,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好各种手续。四是广泛宣传小水电开发富民强县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创造出一种全县人民都来支持水电开发的气氛。

我县山区水能资源的开发,是功在当代,惠泽子孙的大事。只有坚韧不拨,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县这颗璀灿的“水电明珠”一定会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