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是主流媒体之一,但在县级,广播电台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才能让县级广播电台这棵老树发新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呢?这是县级广播电台从业人员思考并致力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县级广播电台听众群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突出做好三个方面的文章。 突出时效性,以快赢人

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电台这个弱势媒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时效性强。这一点有时是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电视需要编制,报纸需要排版、印刷,而电台在实时报道或者现场报道中受到相对更小的限制,这一点在县级各媒体表现更为充分。20__年暑期,沂水县教师杨同杰从家乡出发赴长江源头进行生态考察,这天早晨7点30分,我在他的家中通过手机将这条消息发回电台,在《新闻进行时》中进行了实时的报道,使这条新闻真正成为了正在发生的新闻。这条消息在后来的全市评奖中获奖,受到专家好评。同一消息,电视播出时已过去了12个小时,而报纸则是第二天才与读者见面。

电视有声有影,报纸图文并茂,这是优势;而广播只有声音,它的简单、快捷也正是它的优势所在。“新闻贵在新”,广播这一优势不只体现在新闻中,在其他节目中也有体现。例如,我们开办的《信息超市》节目,听众可以将电话打进“超市”中来,发布自己的信息,方便、快捷,很受欢迎,可如果让他(她)到报纸、电视发布同样信息恐怕就没这么快了。

突出贴近性,把广播电台办成听众自己的电台

这里说的贴近,就是说应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县级电台作为最基层的媒体,应该说是离听众最近的,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口号,也可以说是一个目标,“沂水人民广播电台,老百姓自己的电台”,这句话听上去有些“俗”,可真正做起来,不容易!这要求我们从业人员首先要有牢固的“听众”意识,又要找准结合点,你得想一想,听众最想知道什么?喜欢听什么?要知道听众的“口味”。同样的新闻,电台可以采用更贴近百姓的视角去报道。例如,今年初我们推出了一组反映发展变化的系列报道。《衣、食、住、行看变化》就是从百姓生活中的一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展开来,使报道更具人情味,而不是空洞无物的唱赞歌,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了共鸣,正如听众评论的:你们这组报道,让人听了以后,好像就是说的我们自己!

不只是新闻报道,在节目的设置上,也应体现贴近性,有针对性的办好节目,针对青年人开设《流行音乐风》、《音乐贺卡》,针对老年人开设《广播剧场》、《戏剧天地》;针对司机朋友开设《一路好歌伴您行》;针对农村听众开设《致富经》,这一些为听众量身订做的节目,为听众提供了一道道精神美食,吸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听众,更大限度地扩大了听众群。

突出参与性,让听众动起来,让节目活起来

广播电台的参与性较其他媒体更显强大,听众通过、短信平台或是走进直播间,都可以与主持人互动,参与到电台节目中来。还有一种好的参与形式,就是让节目组、主持人到听众中去,搞一些现场直播,或是听众现场点歌、竞猜等活动,提高听众的参与热情和节目的影响力,这在基层电台启动初期不失为扩大影响力有效的一招。其实,不只是娱乐性节目,借鉴临沂台的成功经验,沂水人民广播电台也开设了《行风热线》节目,因为能够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百姓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这一类节目既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交流沟通的桥梁,也树立起了广播电台的威信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