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们用半个小时的时间高效率地进行了一次解题经验交流会。

这一轮的大复习,我尽可能地做到了“简政放权”,同意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后,可从事“自选动作”(“自选动作”主要是研究试题,用双色笔记呈现研究过程)。在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下,学生们主动研究的兴趣被掘发了出来。利用这个宝贵的契机,我又推出解题经验交流会。说实话,对这一尝试我起初所抱希望并不大,原本以为他们无非说些众所周知的“公理”,而事实却是让我大吃了一惊,再次叹服于学生蓬勃的思维潜力。

交流会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四人小组交流,第二步班内交流。交流的主话题是“你在做题中得到了哪些启发,产生了哪些新的想法?”要求尽量说得具体、实在、有创见。由于是初次的尝试,第一步我只给了学生十分钟时间,心想一旦学生的话题散乱,低效重复,我就立刻叫停。十分钟的时间内,学生们的话语激情充满释放,一听,还真是投入,讨论很集中地汇聚到了具体的题目上,不同大脑里发出的迥异的火花在一起激烈碰撞。第二步班内交流,王璐同学大大方方地上台打响第一炮。她的发言侧重于宏观,要点有两条:其一是对我们现有的两本练习,最好先做专题知识训练的那一本,在既已熟悉各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提纲挈领的了解后,再做第二本综合训练题。她说这样安排更合乎逻辑,更能使自己头脑清晰。对此,我不仅表示赞同,而且非常欣赏,认为是会学习,会安排,有自主能力的最佳体现。第二个要点是做题不可一味求快,最要紧的是一边做,一边总结,在总结中提高。这一点实际上肯定了我们进行交流会之必要,对我无疑是极有效的信息。

王璐同学的发言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课堂上立刻出现了竞相举手的可喜场面。李炫奇同学的发言具体、细致,他说自己从北京卷第18题悟到做阅读题要领会作者的构思,从重庆卷第15题悟到一篇阅读文章的各题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前面的不会,可暂时隔过去,说不定做后面的题时很自然地就明白了。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我在做题时也常常由于某点思路不畅而解答不出,但继续做下去,思路的各个触点极易得到其他题目的帮助。说到这里,我见同学们也是不住地点头。

王龙超同学的发言简单直接,一句话“我认为平时的卷子可以乱画”。大家猛一听,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一想才明白,原来他的意思是作为练习的卷子,为了自己研究方便,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大胆地圈点图画,只要能帮助自己弄懂问题,没有必要太过拘泥。这一点创见的提出看似唐突,与通常意义上的经验颇不靠谱,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是大大助益于一部分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同学的。据我的了解,有些同学因为害怕书本上有污点、划痕,而不敢写下任何不确定的答案,这种心理障碍显然会对深入学习造成较大的阻滞。

交流会就这么有序而高效地进行着,每位同学发言中或发言后,我也适时插入自己的理解予以补充。整个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张力。

班内交流20分钟,整个交流会圆满告成。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智慧就在每个学生身上这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