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县史志工作积极围绕“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工作成效显著。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成效

(一)突出机制创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县史志办下设办公室。县政府将史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每年与县史志办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县上将县史志办负责人列为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县规划委员会公众委员、县黄帝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县党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做到了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八到位”,确保了史志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20xx年12月,县史志办代表甘肃省推荐参加全国先进集体表彰;20xx年10月22日至29日,在甘肃史志网进行了公示。三是强化学习培训。坚持每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组织全办人员认真学理论、钻业务。先后撰写论文50 多篇,在市级以上各类业务研讨会上交流10篇(次)。 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为史志人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3人(次)先后参加省级以上的史志业务培训。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围绕“双联”行动,改进工作作风,在帮助宫河镇宫河村完善经济发展思路,深入贫困户扶本扶志的同时,为宫河村图书室两次捐赠图书135册(套),价值8661.8元。围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关要求,积极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党建、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完善制定了《县地方史志办公室管理制度汇编》,建立和完善机关工作、学习、财务、档案、文件收发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制定了《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将全办人员的分工职责量化、细化、具体化,并将考核情况与年底评选先进挂钩,充分调动了全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突出工作落实。

一是完成了《年鉴》编纂任务。从2010年起,上接县志下限,连续5年编纂出版《年鉴》5本,即2007至20xx卷。在全省率先实现志鉴并举,年鉴编纂日臻成熟,内容不断创新。《年鉴》分类目、栏目、分目、条目4个层次,类目达到27个,完善年鉴作为续修志书载体必有的资料元素,对体例、内容等不断予以调整,增加“镜像历史——留在大地上的红色记忆”(是10多年搜集红色老照片的集大成)、历史档案、表格等内容,约90万字,更具资料性、珍藏性和可读性。二是完成了部门志编纂任务。完成《县教育志》的编纂和初审,这是继《县国土资源志》出版后,县完成的第二部部门志。三是完成了旧志整理任务。先后点校出版清乾隆《县志》(2005年)、清乾隆《新修庆阳府志》(2013年5月出版,20xx年7月9日获XX市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庆阳府志续稿》(2013年10月出版)后,初步完成了卷帙浩繁、号称“文史硬骨头”的民国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的标点、数字化处理工作。四是完成了《XX县志》初审工作。提出了结构、资料、语言、规范4方面修改意见100余条2万余字,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三)突出地方史挖掘。

一是编写地情资料。完成了《县民间文艺大系》(含民间故事、歌谣、方言对联游艺3卷)的三校工作。现正在办理正式书号,12月底前可望正式出版;审阅并对《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进行统稿,订正错讹,补充资料,重新撰写有关节、目。对原驻防庆阳的三八五旅副旅长陈伯钧所著《陈伯钧日记》进行整理,辑出《陈伯钧庆阳日记》加注出版。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参加了《县文史资料选辑》编委会的组织工作,并撰写了红色文化部分内容;独立编撰完善了《金石录》;独立完XX县人武部《县革命斗争史展馆》的布展工作,完XX县档案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忆》大型图文展览的布展工作,撰写前言、结束语及5大版块的文字资料,提供配文照片230张、各类表格11张;独立完XX县委统战部《回民支队》大型图文展览的布展工作;完成了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布展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先后投资购买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新中华报》《红色中华》《解放日报》影印合订本15本及大量有关反映关中分区新正县的历史资料数十种,并对刊载的陇东分区、关中分区史料组织进行筛选、整理工作,已完成任务的二分之一,完成《〈新中华报〉〈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索引(陇东部分)》及《〈新中华报〉〈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索引(关中部分)》;指导帮助XX县公安局编辑人员进行《XX县公安志》的编纂,参与设计篇章、提供资料、修改文字。该志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20xx年1月出版。持续进行地方文史资料的征集和挖掘,先后征集老照片30余幅、县籍闻人图书资料150余册、民间歌谣116首。三是建成了县地方史志资料馆。该馆藏地情资料图书达4000余册,已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查阅服务20余次

(四)突出宣传推介。

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坚持以“三下乡”“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平台,印发相关宣传资料,积极开展史志条例规定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为县文联县籍文艺作品展览提供图书230册;为县委组织部、团县委举办的践行群众路线青年辩论赛提供奖品图书《县志》21套;为XX市委组织部图书室提供图书3种、6套。二是完善史志网站。2011年5月,地方史志网站建成,几年来累计点击量约万人。为宣传推介地方历史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窗口,架起了地方史志部门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三是注重文史撰稿。先后参加在XX市举办的“甘肃省历史学会第23届年会及XX市历史学会第6届年会”,XX市纪委、组织部、机关工委举办的“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征文活动,在XX县举办的“王符、范仲淹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学术交流会,提交《庆阳革命史料整理与编纂研究刍谈》《浅析陇东老区革命文学影响》《陇东老区妇女运动的经验与影响》《民主革命时期新正县支前运动》《南梁精神与甘肃红色文化资源高层论坛论文集》《浅谈改进作风与增进干群关系》等论文、诗歌、小说、民间故事、散文50余篇,刊发于《甘肃史志》《庆阳党史研究》《牛苑》《子午文学》《黄帝文化》等刊物。其中文史稿件达30余篇。

二、20xx年工作成效

20xx年,我县史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揽,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为指针,以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地方史志工作考核责任书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抓好“规定动作”,积极创新“自选动作”,以志鉴编纂、党史研究、旧志整理、服务社会等为重点,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兢兢业业,紧紧张张,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鉴编纂持续不断。

一是《年鉴·20xx》按照“整体思考、合理取舍、突出特色、科学分类”的原则,在年鉴编纂上,强化质量意识,力求打造精品。对年鉴的编纂方式及内容进行部分改革,分类目、栏目、分目、条目4个层次,对结构、体例、版式等予以调整,增加红色老照片、历史档案等内容,采用条目体形式编纂,完善了年鉴体例。全鉴类目达到27个(特载、大事记、县情概览、乡村概况、机构与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县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县委员会、社会团体、社会生活、法治、军事、综合管理、农业·农村建设、工业·信息化、交通、城建·环保、财税·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科教文卫、视察·调查·公报、年度人物、艺文、档案钩沉、附录),约90万字,更具资料性、价值性、完整性和可读性。着眼于锻炼提高,继续设立执行副主编。《年鉴·20xx》初稿已完成,将于本月中旬印刷出版。二是为贯彻落实好省、市“着力实施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及省方志委“提炼文字、压缩篇幅”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及行业特色。完成《甘肃年鉴·20xx》《庆阳年鉴·20xx》县资料的搜集、整理、上报工作。

(二)党史研究编研并进。

一是完成了《陈伯钧庆阳日记》(1936—1945)辑注工作。该书辑录了陈伯钧1936年11月至12月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和红军随营学校及红军大学第二校负责人率部长征行经庆阳、1937年1月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率部奉命南调陕西行经庆阳、1942年2月至1945年8月任三八五旅副旅长驻防庆阳3个时段的日记,约19.5万字。尤其是1942年2月至1945年8月三八五旅驻防庆阳一段的日记,内容十分丰富。同时,《陈伯钧庆阳日记》也披露了许多难得的史料。如:“二团三营营长贾文义率领十人拖枪叛变”(1943年3月8日日记)、旅“卫生部书记冯步骧自杀于警卫班”(1943年4月16日日记)、七七o团辎重营营长方和明西华池粮食集上打人并捆出伤痕的问题(1943年6月16日、17日日记)、“枪毙了两个逃跑的首要分子”(1943年7月7日日记)等。这些资料,对深化党史、军史多方面的研究,很有裨益。聂荣臻元帅称:“他留下的珍贵日记,从一个侧面,如实生动地反映了我党我军斗争历史的一部分。读后,会使我们对党的这段光辉而又曲折的历史有更感性更深刻的认识。”辑注者反复阅读日记,参考了大量书籍,全书作注325条。并撰写了《整理说明》《附录》(含《陈伯钧小传》《红六军团、三八五旅序列》《陈伯钧日记评介》3部分)《后记》,编排了照片、目录,总页数计420页。将印刷版交付文印铺子,嘱其打出小样,再行校对后,即可正式印刷。二是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的审稿工作。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王立明作为特邀审稿,润色文字,订正讹误,补充资料(含照片68张),调整篇目,重写了有关节目,增加篇幅约80页约5万字。三是组织全体人员进行1941至1947年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刊载陇东分区、关中分区史料的筛选、整理工作。已整理至1946年,预计该项工作将于12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旧志整理成效显著。

积极拓宽史志工作领域,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完成民国慕寿祺纂《甘宁青史略》的标点、数字化处理工作。此次校勘按照印刷版式,脚注、行距、不同体裁采用不同字体,一次规范到位。校勘古籍之难,一在句读。因人名、族名、山名、水名、官名等,有一至三字者,更多有七八字者,不识古意,断难正确下笔。二在纠错。古籍撰写,统合群书,难免鲁鱼豕亥,更有脱(遗漏文字)、衍(臆增文字)、倒(颠倒文字),甚至张冠李戴者,发现者不易,遑论纠错。其间需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当时历史情境,理解句意,读之标识,对照原文一字一句订对标点、字词,疑难之处略加页下注释,对原稿错误之处详出《校勘记》。全书共5册(正编29卷、副编11卷共计40卷)、220万字(初稿打出a4页面3800页),至目前精心校勘、注释了4册,180万字,预计该项工作约在12月底前完成。

(四)文史撰稿成果丰硕。

积极参加由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XX市委举办的“红军长征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研讨会征文”及由XX县政协、XX市范仲淹研究会、陇东学院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办的“狄仁杰、范仲淹思想与陇东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研讨会”两项论文活动,提交《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点”研究》《陕甘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原因》《红军落脚陕甘边的历史原因》《范仲淹思想对赵邦清的影响》《XX县金代名人张中彦、张中孚》《浅论廉吏赵邦清为官之道的现实启示》《宁州人的狄公情结》7篇,并在《甘肃史志》《黄帝文化研究》《牛苑》等刊物发表《中国共产党历史“十个之最”》《出土“唐咸亨奉为大唐皇帝敬造砖浮图铭并序碑”——县域为周先祖发祥地又添新佐证》《西北局召开奖励大会,毛泽东亲笔题词》等4篇。另外,还撰写了《陈家坡会议到底是谁主持的?》《刘林圃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诞生》《1935年九十月间西北根据地错误“肃反”的起因经过》等文史资料10多篇,分别投往《甘肃史志》《甘肃党史研究》《庆阳党史研究》《XX市文史资料选辑》《县文史资料选辑》,正待发表。

(五)社会服务拓展延伸。

一是为即将建成的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布展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先后投入巨资购买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影印合订本15本及大量有关反映关中分区新正县的历史资料数十种。二是参加《XX县志》初审会,提交3万字的修改意见,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并与采纳。三是参加《县教育志》终审会,提交2万字的修改意见,得到与会人员及县上领导的好评并与采纳。四是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与所联宫河镇宫河村群众接地气、摸实情,开展帮办实事活动。先后5次深入宫河村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20户90口人符合精准扶贫条件,对帮扶对象名单进行公示。随后制定了《宫河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以种植地膜玉米为龙头,养羊、养鸡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对未来三年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等进行了规划,完善了贫困户基础数据资料录入与省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库资料对接等相关工作。

(六)学习教育成效明显。

按照“抓质量,志书出精品,抓管理,服务上水平,抓创新,业务上台阶”的要求,在工作中倡导开展“三学四比一争”(学理论、学业务、学典型,比成绩、比素质、比效率、比贡献,争创一流业绩)活动,着力把职工培养成能说、会写、善协调、能干事的综合型人才。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力争做到“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先后订阅《中国地方志》《甘肃史志》《新华文摘》《党史信息报》《甘肃日报》《陇东报》等10多种报刊杂志,从“孔夫子旧书网”等处购买专业书籍《二十五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22册),翦伯赞、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10册),及《陕西通史》《宁夏通史》《青海通史》《西夏通史》等各类专业书籍500余册。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观看《百团大战》《苦难辉煌》等文献电视专题片。坚持记笔记、写心得、座谈交流,全年一般干部每人记学习笔记2万字,科级干部达到3万字以上,人均撰写心得体会达到3篇以上。

三、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史志工作存在问题是:一是经费偏少。20xx年,县财政预算砍掉5万元,致使《民间文艺大系》无法正常出版。二是队伍整体素质、工作水平仍有待于提高。虽然我们通过各种活动锻炼队伍,但仍存在工作人员精品意识不强,工作水平提高不快等现象。三是人员偏少,多次请求增加编制未果。县史志办虽然听起来是个小单位,但所承担的工作量并不少于其他单位。每年除编纂志鉴外,还参与旧志整理、服务社会等多项工作,存在着人力偏少问题。

四、“十三五”工作思路及20xx年工作重点

“十三五”期间,我县史志工作坚持“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作用,继续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20xx年史志工作重点抓好:一是继续依法编鉴,完成《年鉴·20xx》的编纂出版工作。二是完成《甘肃年鉴·20xx》《庆阳年鉴·20xx》县资料的搜集、整理、报送工作。三是和省市业务部门联合出版《甘宁青史略》。四是争取经费,独立出版《民间文艺大系》《红色通讯作品集》。五是重建《县史志网》,扩建县方志馆。加大读志用志力度,全力服务地方工作(旅游开发等)。六是完XX县委、县政府及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有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