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蝇惩恶,反腐一刻不放松》深入剖析自治区纪委喀什地区群众工作督导中发现的典型案例,以理论阐述、情景再现、以案说纪的形式,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内容,欢迎阅读。

《拍蝇惩恶,反腐一刻不放松》节目观后感1: 2017年6月7日早晨,前进社区利用早会组织全体干部收看了新疆卫视播放的自治区纪委在喀什开展群众工作督导记录片《拍蝇惩恶反腐一刻不放松》,节目深入剖析了自治区纪委喀什地区群众工作督导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大家认真收听、收看,对照自身查漏补缺,深刻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看到媒体晒喀什地区反腐成绩单,内心很是振奋。一串串数字不只代表着一批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处,更表明了党和国家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决心和信心。通过收看节目,社区全体干部深深的体会到自治区党委重拳出击严厉查处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的坚定决心。今后,我们将扎实落实“访惠聚”工作任务,了解反映群众的困难诉求,察民情、解民忧,维护好各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落实总目标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拍蝇惩恶,反腐一刻不放松》节目观后感2: “要有静气、不刮风,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王岐山这番表态,无疑是在向世人宣示:反腐还要接着干、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恒古不变的真理。就当下来讲,最不得民心的,莫过于干部的贪污腐败。因此,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正是顺民意得民心之举。

自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已渐成常态。但是,社会上也冒出了一些不适时宜的声音。有的领导觉得,反腐打击过多,该停一停了;有的干部认为,反腐影响经济,该松一松了。在这些杂音的干扰下,甚至群众也在观望,担心反腐会不会真的变成一阵风。

必须得承认,官员的上述论调也许是别有用心,但群众的上述顾虑确是直陈时弊。毕竟,在反腐问题上,部分地方的党委头头和纪委干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心理。他们或碍于情面或怕牵连自己,对腐败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或迫于压力或怕得罪他人,办案不行抹案在行。

欣慰的是,在这场反腐风暴中, 中央不仅在说给各级听,而且在做给各地看。不论是常规巡视不留死角还是专项巡视重点突破,不论是65名省部级官员被查还是30位军级老虎被打,都以大快人心的实际行动表明,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这是新一届中央亮明的反腐态度。跟上中央的反腐节拍,各级地方党委和纪委一定要明白:若想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就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要顾忌牵扯多,只有清除这些变节失色之流,才能永葆我党的纯洁性;不要害怕得罪人,只有严惩这些腐化堕落之徒,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拥护。

反腐永远在路上,必须一级压着一级干;反腐只有进行时,必须一届接着一届反。否则,反腐如果动摇了决心,那输掉的可决不止一场战斗。

《拍蝇惩恶,反腐一刻不放松》节目观后感3: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切实筑牢思想防线。6月6日,乌鲁克萨依乡各村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观看了《拍蝇惩恶、反腐一刻不放松》专题教育节目,共计1841人观看了节目。

节目通过深入剖析自治区纪委喀什地区群众工作督导中发现的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事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坚定不移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程,坚持反腐惩恶、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的坚定决心,从而赢得党心民心,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通过观看专题教育节目后,色格孜勒克村党支部书记阿尔祖古丽罕·艾力表示:通过观看专题教育节目内容,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礼,党和国家坚持正风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做有损群众利益的事,要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乡机关干部米春表示: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是一个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实,无处不在,触手可及。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各族群众纷纷表示:党和国家以铁一般的政治纪律严惩那些违法乱纪的人,是民心所向,更加坚定了我们各族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