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完全符合广东实际,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重要批示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批示精神上来。以下是读趣百科范文网整理的对习近平总书记广东重要批示精神的认识,欢迎阅读。

对习近平总书记广东重要批示精神的认识【1】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广东工作作出了“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东在我国发展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先锋作用的明确指示,也是继2017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再次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殷切期望和有力鞭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为广东未来发展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从政治上为广东的发展明确了价值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在这“四个坚持”中,前两个坚持是价值目标和前提条件,后两个坚持是服从和服务于前两个坚持的方式和方法、手段和途径。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改革开放是服从和服务于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是第一位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同时,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内外两个大局中,也只有更好地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真正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要求以改革开放为显著特色的广东,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所谓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绝不是简单的用标语、口号、排比句来表达的,而是必须以担当诠释忠诚,要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的更大成就,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从经济上为广东在国家发展中明确了战略定位

广东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区,曾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特殊贡献,拥有中国最早最成功的深圳经济特区,又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又是2017年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所选择的特定区域,可以说集齐了中央授权的各种改革先行先试“牌照”,正在着力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换代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进地区。2017年广东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6.8万件,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2017年全省PCT国际专利申请2.4万件,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广东曾长期为国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险,现在正进一步为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开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进一步明确了广东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对外贸易,要为全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开放型经济、自由贸易新体制提供战略支撑。广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赋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构想,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战略功能,在新一轮大国博弈的全球性竞争态势中,高举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大旗,不断促进中国与世界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比较优势发生根本性逆转,从而在新的历史起点引领和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深圳作为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其在探索、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已形成了特定的以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以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为优势的所有制结构,以及以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为特色的人才结构,其优势独步中国特大型城市之前列。2017年深圳PCT国际专利有效申请超过1.8万件,连续13年居全国之首,共有三家广东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跻身全球20强,其中深圳的中兴、华为两家企业分别列世界第一和第二,深圳大学也首次跻身全球高校PCT国际专利申请前20强,展现了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超强创新动力和超高的创新实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将更加激励广东、深圳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新旧动能转换,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开拓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期待广东“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从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明确了广东的具体目标序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中央规划的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明确要求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就要求广东不仅要进一步发挥传统优势,还要增创新优势;不仅要补齐短板,还要更加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到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初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就是要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特别是要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创造新业绩”,迈上新台阶,走在最前列。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行试验区,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锋城市,国家经济中心城市,拥有“经济特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种中央授权改革的高端品牌,要努力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结合起来,全面理解习近平同志“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增强“四个自信”,努力成为广东“两个走在前列”的开路先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国内外经济政治发展的新常态,深圳只有再次焕发改革创新的激情,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锐意改革、大胆探索、扎实工作,才能不辜负党中央赋予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殷切期望。要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契机,系统研究,全面部署“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具体实施方案,将党中央的决策尽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特别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各项规章制度,创造性地推出一批重要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改革举措和有较高可核实性的改革落实机制,努力争取在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全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自贸区的改革创造新试验,以及提高民生福利保障水平,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等方面创造新经验,提供新探索。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廉政工作的领导,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可测量的廉洁指数来评估和监测公共权力的合法有效运作,全面提升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制度化程度;要不断改善深圳改革创新的政治生态和吸引创新性人才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保障市场机制的公平运行,建构良好法治环境的功能,努力使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构想中发挥重要的枢纽、桥梁和中心作用,为实现广东“两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走在最前列,进一步刷新擦亮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的品牌。

对习近平总书记广东重要批示精神的认识【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完全一致,是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深圳在改革开放方面走在前列,也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在理论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如新发展理念研究、经济新常态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等等。实践和理论的贡献,能让经济特区发挥更多、更好、更重要的作用。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和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书记要求广东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并对广东提出了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实践史、也是一部理论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新时期治国理政思想,是全党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理念,概括起来主要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逐步提出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发展问题。

2017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四个坚持”是发展的基本原则,“三个支撑”是发展方式,“两个走在前列”是发展目标。“四个坚持”是“三个支撑”的前提和保障,“三个支撑”为“两个走在前列”开辟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的结合。既有我党贯穿始终的重大原则,也有对当前发展问题的阐释,如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等等。

继往开来的实践发展

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是两大发展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线。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著名的“三步走”战略,即通过解决温饱,实现小康,最后实现现代化。从1980年到2050年,大约需要70年时间。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处在世纪之交的这次大会,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十五大仍然是从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提出小康,但“更加宽裕小康”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级水平小康大大前进了一步。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与以往不同的是,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从小康过渡到小康社会,从局部过渡到全面,并作为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继承十六大的提法,再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2012年党的十八大,继承了一以贯之的小康社会思想,但有新的突破,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建成”和“建设”一个字的不同,但是,内涵有较大变化。一是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为2020年。“四个全面”是一个目标和三个举措的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具体,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求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在“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省工作的重要批示,提出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与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全一致,是党的事业在现阶段的体现。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广东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完全一致,是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寄予厚望的神圣使命

深圳是经济特区,肩负着特殊而神圣的使命。因为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试验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者。深圳的试验和探索非常成功,没有辜负特区的使命和责任。

1984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两次视察深圳,他认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他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根据深圳的市场经济实践和经验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长期困惑我们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争论一锤定音,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在新时代、新阶段,深圳的使命和责任并没有完成,需要进行新的试验、新的探索。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瞻仰了矗立在莲花山上的邓小平铜像,表明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他对深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深圳是我们国家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一个代表作,是中国奇迹,也是一个世界奇迹。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圳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特别是要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省的工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这都表明深圳的使命更加神圣,责任更加重大。

要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唯一大道。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要走的道路。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诞生地。要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同时进行行政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当前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新常态打好基础,开辟道路。

要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深圳发展永恒动力。要培育全社会创新文化,崇尚创新、包容失败。人人都要创新、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会创新。通过创新形成发展的强劲动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要为党的理论贡献智慧。实践的超前性是理论前瞻性的重要前提,伟大理论往往产生于火热的生活和丰富的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论新思想新实践,都能在深圳找到实践的依据。深圳在改革开放方面走在前列,也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在理论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如新发展理念研究、经济新常态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等等。实践和理论的贡献,能让经济特区发挥更多、更好、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