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xx现任xx省xx州xx县xx党委书记、乡人大主席团主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10多年如一日,心系基层群众,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认认真真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的交口赞誉。

完善机制抓党建

自任xx党委书记以来,李xx始终重视党组织建设。在看到部分村党员活动室条件较差后,他及时向县委反映,在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后,通过项目带动,使全乡各村党员活动室全部得到更新,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为广大基层党员群众提供了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他始终坚持用制度规范工作,先后建立健全了《xx乡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xx县xx乡党委学习制度》、《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他始终注重干部宗旨意识教育,要求干部职能要从以往的“行政命令型”转向“引导服务型”,并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全乡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李xx结合县委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及乡情实际,制定出台了《xx乡党员“争优创星”实施意见》和考核实施细则,在争做五星级党员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将党员星级评定和各支部“五个好”创建工作挂钩,使争优创星活动更具实效性、操作性,为全乡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共有220名党员参与“争优创星”,乡党委按照评比结果对党员进行了挂牌授星。“争优创星”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党员队伍素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县委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他还多次深入甘肃柳园等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对流动党员开展走访慰问,并成立了流动党支部、农民工工会和同乡会,使外出务工人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也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有效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拓宽渠道促发展

来到xx乡工作后,李xx主动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百姓的意愿,寻求致富项目,增加农民收入。为了从根本上转变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他鼓励群众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以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策略,2010年全乡共集约经营土地8716亩,使全乡人均纯收入达3236.38元,比上年增长25.7%。同时,他引导各村立足特色农牧业发展项目,成功注册各类农业合作社8家,农业发展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的良好局面。为使全乡富余劳动力能够走出去、挣到钱,他积极与就业、农牧、科技等部门协调联系,依照市场需求,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让外出务工人员掌握1—2门热门技术,同时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沟通,收集各类务工信息,及时把务工信息提供给外出务工人员,使全乡劳务输出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达1520人,其中长期务工人员42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人员1100人次,劳务收入达到564万元,仅此一项,就带动全乡人均增收1164元。

发展特色促增收

为了让群众在增收渠道上有新突破、新路子,李xx通过考察调研,积极引导地盘子、河东等村群众大力实施双孢菇、xx云杉育苗、枸杞种植等特色种养产业。地盘子村原村主任徐向鹏种植的xx云杉仅7分地就收益了8万元钱,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收获翻了好几倍。这使当地群众尝到了特色农作物种植的甜头,争相种植优势农作物,目前50个双孢菇试种大棚已在鸽子洞村开工建设,xx云杉育苗、优质枸杞等特色种植的试种工作也分别在地盘子、夏塘、河东三个村筹备实施。李xx还积极带领班子成员,到甘肃民乐等地协调实施订单农业并与薯业公司签订了“大西洋”马铃薯订单协议。同时,按照全县“牧繁农育”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积极动员河东村和棉沙湾村群众筹备修建牛羊育肥暖棚41处,打造绿色牛羊育肥贩运,增加群众收入。

坚持宗旨办实事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李xx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经常深入群众当中,真诚地与群众交流谈心,认真了解群众困难,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在了解到地盘子奶牛养殖小区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运转时,他带领合作社负责人亲自到县乡信用联社做工作,使资金短缺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在开展具体工作中,他结合各村发展实际,千方百计做好工作,高质量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在2011年开展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他在村级班子建设上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在深入各村了解情况后,对那些有威望、有组织力的老干部和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沟通和引导,使选情复杂、隐患较多的鸽子洞和厦塘村顺利完成了选举工作,保证了全乡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任务。

李xx2006年被评为xx县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年被授予全县“情系国策,造福百姓”重视奖;2008年被评为全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和WW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优秀科级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