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要求,现将2015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2015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打造经济社会强镇的发展目标,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在困难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在稳定中创和谐,确保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思路,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一)工业经济发展迅猛。

2015年以来,我们立足镇情实际,确立发展新规划,坚持把工业强镇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强力推进民营化、科技化、规模化,工业经济发展逐渐驶上了快车道。

抓招商培植经济增长点。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做强工业作为全镇第一要务。集聚全镇7%的人力、精力、财力服务于招商引资。不断改进招商方式,严格招商奖惩,形成全镇上下时时想招商,人人忙招商,处处为招商的浓厚氛围,在全镇倡导尽全心、负全责、出全力的招商精神,争创招商佳绩;采取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无锡、昆山和浙江等地设立驻点招商点,班子成员带队,实行全职、全天候、全日制在外招商,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达目的绝不鸣金收兵;在引进项目中,实行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一、二、三产业一起抓,重点突破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好项目。2015年以来,全镇共招引工业项目1多个,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3万元项目4多个、 3万元以上项目3多个、1亿元以上项目3个。

抓现有企业盘大盘强。我们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全力引导全镇企业盘大盘强。镇三套班子成员每人挂钩一个列统企业,一个成长型企业,一个重点项目,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指导他们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努力为企业做大做强献计献策;镇劳动服务所和成人校及时为企业培训优秀的技术人才;及时组织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业务骨干参加全县举办的企业竞争力大讲堂培训活动,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提高现代经营水平和诚信意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实行优势互补,努力形成拳头。引导企业科学管理,加快技术更新。 目前实现销售千万元以上企业8个;实现税收3万元以上企业21个,其中一万元以上15个。

抓全民创业激活内力。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张旗鼓支持全民创业,全力以赴突破民营经济,在全社会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实业的生动局面。以浓烈的社会环境激励创业。我们及时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民创业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民创业上来,做到四放、四不、四有,即思想上放胆、市场上放开、管理上放手、政策上放活,不论成分重发展、不限比例重效益、不看性质看贡献、不看现状看活力,让民营企业经营者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名誉上有声望。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成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双强型村党总支书记。以宽松的政策环境扶持创业。加大政策、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激活投资,进一步放宽民资进入的领域。突出抓产业集群,为全民自主创业提供重要平台和载体,以特色产业板块和专业市场拉动、带动出一大批创业群体。以优良的服务环境支撑创业。我们对所有创业者都要一视同仁,切实做到创业起步时多帮手、创业红火时不伸手、创业困难时不撒手。着力解决创业者所思、所想、所盼问题。目前筑巢引凤,建设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吸引创业人员办企业16个。

(二)高效农业稳步推进。

政府推动。我镇坚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按照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方式,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发展,力促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打造具有戴楼特色的农业品牌。多次召开高效农业推进会,组织养殖户外出参观,借鉴成功地方的经验,让农民朋友亲身感受高效农业带来的效益。同时还积极与外地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密切联系,邀请他们共同投资创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户带动。在实践中,该镇通过典型示范给农民树样,为群众壮胆。在周文忠、赵志清和牌楼五组农户的带动下,本镇的何玉华、窦连根、吴九明等农户也走上了发展高效农业的致富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让本地农民进入打帮工挣钱、学技术。政策驱动。为鼓励发展高效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发展,我镇在县政府扶持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了《戴楼镇发展高效农业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了扶持的力度。各村居在规模养殖上也制订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办法。积极引导农户将承包地主动向大户流转,衡阳村七组5亩土地流转后,有1人到大棚内做工,每月收入8多元,使大多数6岁以上老人和妇女在家门口就可以领到工资,一边干活还可以一边学技术,每年户均增收近万元。部门联动。该镇成立了由财政、国土、村建、农业服务中心、科技办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高效农业领导小组,指导高效农业发展。镇农业服务中心为养殖户、种植户提供技术,邀请市、县农业方面的专家授课,进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