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木槿花开,时近夏至。高三的我们,过完一个满是菖蒲艾草味的端午,便将迎来高考。

站在台上,我想到了两年前,学长在台上发言,我们在台下仰视,我们曾自以为是地认为路途仍然漫长。而今我们的旗帜将要传递到你们手中,下一刻,我们将迎来十八年来最大的挑战。

我还想到了两年前,霏微的细雨下,我们举办的首届校园诗会;我想到了七月耀炎中的夏令营;我们的曙光行走、穹窿登山;还想到那块灵性的石头、那块刻着聚散离合的碑,想到我们用稚嫩的宣毫勾绘着这一轴长为三载的丹青卷时故作老成的姿态。

三年真的很短、又很长。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或许,只是三年来我早已深深迷醉在这个校园——因为这里的回忆、这里的人。

老师说:给学弟学妹一些建议吧。我答应了。当然,我无意在此兜售什么经验,也无意矫揉造作。我只是作为一名最普通的高三学生,代表高三,吐露我们最本初的心声,留下那些最真切的期冀。

我想到了萧伯纳所说:生命的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我们也常说,在生活中学会低着头走上坡路,昂起头走下坡路,而于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既要甘于抱着一颗"无知"的心来求学,又要能在"花未全开月未圆"时保有一份不变的期待。

以态度为前提,学习的过程自然会变得顺畅许多。一番取舍之后,我留下了自认为最重要的两点:众人交流与独立思考。

每个课间与同学的交流,会让你发现题目解法的多样性,而每次和老师的沟通会让你体会到题目的延伸性。正如荀子所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思维的碰撞与迸发,使个人的学习充满挑战与乐趣。当你在交流时有那么一霎打了个机灵、或者说颤栗起来时,交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请铭记:交流并不等同于直接照搬或是简单模仿。只有经过夜幕下的静静思索,你才会窥觉题目巧妙的核心;若你幸而发现了题目考察范围之外的某种规律,心中涌起的成就感又怎是简单的借鉴所能给予的?而我们却大都习惯于定式思维、拘泥于标准答案;于是以懒惰开始、以平庸告终,思维被可怜的框住了,只能无所依靠地浮于表面,甚至忘记了如何去思考。想要摆脱这困境,就需要我们敢于质疑权威,敢于独辟蹊径,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凭借着这份勇气与决心,再加以时间的累积,你终将成为一个有思维深度且独一无二的自我——学习如此,为人处世亦如此。

帮自己一个忙吧,不要在灵魂觉醒之后,再纵容自己的行为无耻地酣睡:让交流来拓宽我们的眼界,用思考去深化自己的思维。

最后,想以我喜欢的一首小诗作结: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 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 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