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顺庆,群众的评价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好人,为民办事的实心人;领导的评价是,全身心为了工作的人,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的人;而家人的评价是,为了别人的事而不顾家的人,让家人经常失望和伤心的人。

一、永恒的诺言,不变的情怀

25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司法助理员到所长,始终将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始终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解决,为了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率,他走遍了辖区内的每家每户,详细掌握了每家的基本情况,吃东家的咸菜米饭,坐西家的薄席热炕,拉家常,做宣传,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有什么事主动找周顺庆,这个情结一连就是25年。

25年来,他稳妥化解了大量的民间疑难纠纷,有效地防止了农村矛盾纠纷的激化。处理问题积极稳妥,对当事人体贴关心,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他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平平凡凡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在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营造着和谐社会,演绎着奉献人生,是一名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者。

二、面对矛盾纠纷,他是“法官”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多样性、突发性等特点,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纠纷逐年增多,调处难度增大,他就是靠着一张嘴,两条腿以及自己娴熟的调解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化解了众多的民间纠纷。在老百姓眼里,他就代表法律和公正,群众都尊称他为“周法官。”

2007年9月,双渠村四队田某某急促的赶到司法所,声称女儿与女婿因离婚引发矛盾,女婿李某某闯到他家胁迫要人,若不交出人,就要用炸死女方全家,在这紧急时刻,他二话没说立刻赶到现场,一边劝说当事人,稳定他的情绪,一边及时疏散围观群众,他通过换位思考劝说,产生严重法律后果的分析开导,逐步打开李某某的心结,收缴了自制炸药包,制止了一起预谋爆炸案的发生,妥善处理了一起婚姻矛盾。

2007年7月,冯桥二队李某某到**市第三人民医院生小孩剖腹产手术时,因麻醉意外死亡。事件发生后,家属情绪非常激动,60多人打着横幅,抱着遗像,并在医院门口设灵堂,摆花圈,要求院方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负责要把死者抬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上访,由于医院地处市区繁华地段,围观群众迅速将医院门口和街道围的水泄不通,致使医院工作几乎处于停止状态。接到电话的他,马上联系村调委会其他人员,在赶往现场的路上研究解决方案。死者家属看到“周法官”来了,情绪也缓和,通过耐心的做思想工作,死者家属同意安葬死者,并不在闹事,但前提条件是要求院方一次性赔偿40万元。“周法官”白天奔波在医院和死者家属两头,夜里他继续留在死者家属家里做工作,夜深了,他陪同死者家属守灵,四天四夜的辛勤工作,死者家属被深深的感动了,同意他的调解方案,由院方一次性赔偿14.1万元,一起可能激化的群体性事件终于得到了平息。

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上,周顺庆给所里约法三章:时间再晚不迟去,工作再忙不耽误,事情再小不推辞,长期坚持勤、快、早一线工作法,每年调结300多起矛盾纠纷,解决近百件复杂疑难矛盾和突发性群体事件。为了更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他将司法行政工作机制前移到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各类工作机制制度,实行镇村人民调解两级联创,同时在具体调解过程中,创新实行庭审制和听证办法,增强调解的公开、公正,这种形式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赞同。

三、面对群众疑惑,他是解说员宣传员

多年的工作实践,他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化解群众心中的疑惑,才能有效地预防犯罪,减少矛盾纠纷。为此,他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创办《司法专刊》小报,油墨清香的小报一时间传遍了千家万户,起初,群众没太在意,可看到“五里村的张家打架了,**村李家丢牛了……”,一下子吸引了群众,群众就当宝贝一样开始索要。小报坚持以身边的事和教育身边的人,讲解案例,宣传法律知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群众生产生活。自所里配了法制宣传车以后,他更忙碌了,法制宣传车成了义务治安巡逻车,车上经常带着调解案卷、刑释解教人员访谈登记本、各类法律书籍等,为了扩大宣传面,他把整理好的法律知识通过车载喇叭宣传出去,晚上农民进了大棚劳动,他就在村上巡逻,夜里农民回家休息,他就在大棚基地巡逻,每天都是巡了村庄巡大棚,巡了道路巡基地,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他一边巡逻一边调解矛盾纠纷,调解一起纠纷就要教育一批群众,按他的话就要让法制宣传的“软实力”真正“硬”起来,这种默默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行为,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四、面对百姓困难,他是“110”

群众中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百姓眼里有把尺,能量出你公务人员的身高;百姓心中有杆称,能称出共产党员的分量,百姓口里有座碑,能撰出你人格人品的形象”。周顺庆同志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个基层司法所所长,就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让组织信任、群众满意的公务员,一定要努力做到态度上敬民,诚心诚意,感情上爱民,真心实意,行为上为民,全心全意。他作为一名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一名司法所所长,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因此他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制作了“服务联系卡”,上面公开司法所的工作职能和联系电话,并把“服务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以方便群众,自联系卡发出后,他每天保持24小时开机,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求助电话,有的是自己职能范围的,有些是职能外的,但周顺庆没有让一个电话求助者失望,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他及时赶赴一线帮助解决,属于自己职能之外的,他也是尽力而为,牵线搭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按他的话说“老百姓不容易,有困难想起咱,是对咱的信任,一个电话就是一个沉甸甸的希望,我们绝不能让老百姓失望”。2008年,全镇推动设施蔬菜大棚项目,项目一启动,各方面的矛盾纠纷纷至沓来,每个夜晚他都要接几十个电话,有镇领导的,有群众的,但他每晚都是熬到深夜,“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有些事情不能隔夜”,他就是这样一个老黄牛,一个让群众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他就在身边的这样一个老黄牛。项目建设中多少个不分昼夜的艰辛工作把他累得精疲力尽,喉咙沙哑的说不出话来,镇主要领导心疼地说:“老周就是一员好将,有他守在稳定工作一线,我们一百个放心……”其实他就是一个“灭火机”、“稳压器”,一个老百姓心中的“110”。

1998年11月,**镇法制学校传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原来司法所在这里举办刑释解教人员科技培训班,评选了优秀学员,颁发了奖品“汗衫”,6年后,经历摆摊到创业经营烧烤店的老板马孝祥激动地说“我永远忘不了6年前从周所长手中接过的那件汗衫,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让我找到了自尊、自信,给了我力量,让我成为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年来,他坚持真情工作法,与刑释解教人员交朋友,常联系,定期回访,定期谈心。他随身一直带着刑释解教人员回访记录等相关资料,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心与心的交流,真诚相待,实心帮助,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有的破镜重圆,夫妻和好,有的敬老爱幼,家庭和睦,尤其是有一大批回归人员走上了科技致富道路,用他们的话说“周所长就是我们在迷途中的一盏灯”。

六、面对物质诱惑,他是“铁石头”

七、面对家庭,他是“真男人”

八、面对荣誉,从头越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他共过事的人有的升迁,有的调进城,而他还是一个司法所长,是他不胜任工作?不是,用群众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老百姓需要他,基层需要他。工作路上多少坎坷,他从容走过;人生道路上多少艰辛,他谈笑自如。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满腔热血,铺写了一曲忠诚之歌。

面对25年来的司法行政工作,周顺庆感慨万千,当人们问他累不累,怨不怨时,他从容地说:“能为乡党委政府分忧,能为人民群众办点实事,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人民群众满意,我就知足了……”

这就是周顺庆,一位为了诺言坚持了25年的基层司法工作者;

这就是周顺庆,一位被广大群众欢迎,各级领导信赖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周顺庆,一名普通的司法所所长,一名社会和谐稳定的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