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的有效结合

————县镇水保生态建设事迹介绍

镇在5年的时间内,实现了植被的又快又好恢复,核心在于:一、因地制宜,找准了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保生态建设的最有效方法──先封后治、封治结合。二、以民为先,妥善地解决了农民要票子和国家要被子的矛盾。他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转变“一个观念”,注重“两个创新”,坚持“三个原则”,实行“四个结合”,狠抓“五项措施”,最终实现“五增一减”。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到位:

一是封禁到位。封禁是镇山川秀美建设工程启动后的第一项工作,在全镇275平方公里内实行全面封禁。封禁工作的落实主要是在“禁”字上。首先是禁牧,所有羊子和大家畜由放养全部改为舍施圈养,出台了《镇林草管护办法》,成立了禁牧工作队,鼓励倡导全民禁牧,设立了举报奖,鼓励人人举报禁牧行为,接到举报,禁牧队立即执行,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金奖励,把禁牧工作落到了实处,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散牧行为。其次是管护,实施治理投资主体由国家向农民转移,产权由集体向个人转移机制,林地、草地、“四荒”地全部承包或者“拍卖”到户,谁建谁管谁受益,做到了地定权,人定心,农民建设有信心,也在根本上解决了管护难的问题。依靠自然功能修复生态植被,减少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实现了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

回眸镇快速恢复植被的实践历程,我们不难看出,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的新思路,新模式,是改变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是能够使黄土高原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