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过我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GDP显着增加,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是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二是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过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优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剩下10年时间,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大。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总量目标相对而言本文来自比较容易实现,而要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目标,则要困难得多,未来10年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促使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跃上新台阶,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造福子孙后代。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人均拥有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不足10%,消耗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却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更高,污染物排放规模也很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偏高。目前我国石油消费的一半需要进口,铜、铁矿石、大豆等进口比例更高,国内发展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这种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难以为继。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避免被动、争取主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而深远,促使世界经济朝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制度重建时期过渡,国际市场需求相对收缩,世界经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它直接影响的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实质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显现。“危中有机”关键在于从危机中发现问题所在,“化危为机”关键在于找到解决问题之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就是我们在应对这场危机中思想认识上的一大收获。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合理调整总需求结构,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才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线有深刻的意义,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五个坚持: 第二个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技进步慢了,创新还不够,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第三个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单纯是政府,不单纯是企业,是全国人民的事。民生改善了,既是一个出发点也是一个落脚点,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才是追求的目标。

第四个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一定程度上,环境被破坏了,水污染了,空气污染了,土壤污染了,这不是咱们国家经济增长的目的,这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身体健康。

第五个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形成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这个体制和机制的形成靠继续改革,继续开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顺应民心。所以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建设成经济社会都能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亲爱的顾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华代写网,如果您有撰写稿件的需求,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在线QQ咨询:27045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