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针对思想僵化,坚持“两个凡是”的守旧论调提出来的。马上,这个科学的观点成了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以为思想解放的任务完成了,是极端有害的想法。

首先,人的认识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的,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存在。任何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所创立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是完美的封闭的,他们也总是在不断地无情地批判自己,发展自己的理论,至死如此。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这样的典型,他们的一生也就是追求真理的一生。而一旦某个思想家以为自己掌握了世界的绝对真理,那么,他就显得渺小起来。因为,当他们宣称自己是真理的化身的时候,他们也就是极端谬误的体现了。比如黑格尔,在辩证法的内核上是伟大,但是在形而上学的体系上却是渺小的。思想家是如此,其他人也概莫例外。掌握真理永远表现为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充满着谬误与真理的对立统一的运动。不断克服错误的东西,才能不断获得正确的认识。显然,要完成这个任务,解放思想是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对于错误认识的破除,没有对于新的观点的接受,真理就不可能被发现。

其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充分表现其本质的时候,又孕育着新的现象和本质。当某一个事物出现的时候,是不能马上为人们所认识的。因为,这样的事物的本质尚未有完全的现象来表现自己,这就决定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意识不可能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比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已经察觉到了商品之间的交换所以能够进行,必然具有某一种共同的东西存在,否则,彼此不同的事物怎么能够进行交换。但是,由于商品经济在那个时候还很不发达,这样的共同的事物内部属性,还不可能充分展现出来。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成了市场经济的细胞,这才将其内部的本质表现了出来,才可能被人们所认识。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都对人类劳动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到了马克思,才真正正确地揭示了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人们的抽象劳动,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可见,事物的发展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反映事物的认识,必然是发展着的。而要发展思想,显然就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否则,认识停止了,就必定与实际相脱离。

相对于几千年的人类历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还相当短暂。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那样短暂和相对肤浅,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交杂在一起,需要我们不断克服错误的观点,不断掌握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由于历史经验的相对缺少,也必然决定了这个事物的本质有一些尚未充分表现出来,必须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发展,经验的进一步积累,才能不断深化对这个社会的本质的认识。由于上述两个条件的决定,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认识还是相当不够的。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许多真理,但是,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已知的世界要广得多,要深得多。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自满情绪,杜绝故步自封,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大胆探索,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十七大报告正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对于社会主义的探索认识,是没有结束的时候的。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就是思想解放的三十年。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这三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展望未来,我们懂得,一旦思想僵化了,那么,我们的事业也就会停滞不前。不断认识新领域,不断开拓新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葆青春之活力,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思想解放,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