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证地看待上半年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经济运行特点二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1 亿元,增长3.5%。其中牧业产值4.86 亿元,增长8.3%,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3 %,成为全市农业的主要支撑力量。全市午季粮食面积为3045公顷,同比减少7.1%,单产上升4.7%,总产量6668吨,下降2.7%。油菜籽面积为32150公顷,同比减少3%,单产下降5.4%,总产量58504吨,下降8.3%。林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分别增长1.6%、3.2%。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交通基础设施〖JP4〗建设完成投资7.0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增长63.4%,〖JP〗其中铜九铁路完成投资1.04亿元,两条高速完成投资4.83亿元;电厂一期工程完成投资5.57亿元;清溪河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投资4010万元。科威公司10万吨铅冶炼项目、华泰10万吨硝酸项目、九华山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进展顺利。五是对外贸易迅猛增长。上半年,预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9%。其中出口3820万美元,增长53.4%;进口430万美元,增长56.9%,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七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JP3〗人均可支配收入408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8元,增长11.7%;〖JP〗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17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2元,增长19.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0.5个百分点。〖JP3〗城、乡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476元和727元,分别增长1%和8.8%。〖JP〗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投资强度减弱。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4亿元,增长15.2%,比上年同期下降24.6个百分点。在全省的位次,投资总额由上年同期的第13位后移到第15位,增幅由第10位后移到全省末位。四是企业融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贷款资信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的资金注入,同时,企业“两项资金”沉淀严重,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而且也制约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到5月末,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费用增长20.6%,财务费用增长21%,分别高于销售收入增幅8.9和9.3个百分点,企业应收账款净额达2.67亿元,产成品资金3.18亿元,“两金”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到22.9%。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余额9.6亿元,比年初减少了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5亿元。六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2004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结果显示:我市列入省政府考核的东至、石台和青阳三县在全省61个县的排位分别在第

4

7、53和18位,与2003年比除青阳县持平外,东至退后21位、石台退后24位。从全省十七个市平均水平看,我市三县无论是工业经济实力、财政收入状况还是综合竞争能力都位次靠后。

七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少数部门和单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主动为基层、外商服务的意识还不强,程序僵化、环节繁琐、纪律松弛、办事拖拉、效率不高、作风不实、落实不力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本位主义、部门主义倾向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以及损害群众、客商和民营企业利益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三)下半年经济运行走势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运行趋势看,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相关行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和内在动力不会发生突变。随着海螺水泥价格上扬,9月份大电厂正式投产和池州有色生产趋于正常,将推动下半年我市工业经济继续向好。随着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建设以及电厂二期、海螺三期、禄思伟耐火材料等大项目的加快建设和深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预期目标可望实现;第二产业因受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势头将有所减缓,但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是完全有把握的;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增速在12%以上,高于预期目标。初步判断,全年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增长速度有望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咬定目标,抓主抓重,继续扎实推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全面完成并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下步要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研究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央提出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后,省委、省政府及时向全省发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确立了安徽崛起的主轴线。作为沿江五市之一的池州,如何在全面深入分析市情特点和把握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实现加快发展,是摆在我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当前,重点要做好“十一五”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生态池州建设规划、岸线规划等的编制工作,加强对呼应东向发展战略、与长三角无缝对接、与沿江城市群互动合作等一些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抓好产业定位,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市发改委、建委、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组织力量研究谋划,积极与省有关部门相对接,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二)狠抓招商引资,尽快扭转不利局面。下半年,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扭转下滑势头,弥补上半年欠账,确保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一要全面落实招商责任,改进方式方法,优化工作机制。对签约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促进资金到位和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尽快投产达效;对建成项目,要强化服务措施,使企业做大做强,促成增资扩股。二要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第一线,努力形成企业招商与政府促进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三要抓好园区招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道路、管网、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和对项目的吸引力。同时,必须注重提高招商质量,可视不同情况设置投资强度门槛,合理确定土地的投资密度,不断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加大对园区招商项目的清理,对两年内没有任何进展的项目坚决收回土地,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四要在农业产业化、林业、旅游业、文化、卫生、教育、城建、中介服务和物流配送等方面,积极策划包装一批新项目,加大推介和招商力度,吸引和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上述行业的投资。五要了解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投资动向,积极与他们进行接触,吸引他们来池投资,争取在引进新的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跨国公司上取得新突破。

(五)切实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具有牵动性、全局性的16项实事,共涉及20多个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整个面上工作的开展。一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要把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围绕茶叶、秋浦花鳜、皖南土鸡、中药材、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规模生产基地,形成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二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尽快培育一批年营销收入5000万元以上、有一定牵动力的龙头企业群体。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要发挥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要以资产、产品为纽带,促进龙头企业间优化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能力。下半年要组织参加好上海农展会等各类农业展示展销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继续扶持发展好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完成全市14000人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确保80%受训人员顺利向

二、三产业转移。四要抓好城区蔬菜基地建设。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汛期来临,防汛抗旱工作必须作为当前的重点,硬化措施,加强防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认真开展汛前检查,抓紧处理险情隐患,积极筹措防汛资金,筹备防汛抢险物料,着力抓好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防范工作。同时要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加强防汛抢险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做好应对突发性暴雨洪水的准备,确保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快旅游经济发展。一要扎实推进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与《检查标准》要求相比,我市的“创优”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创优任务还十分艰巨。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督查,推进旅游行业“创优”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力争今年实现创优目标。二要认真实施省政府《关于促进“两山一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抓好以九华山地藏菩萨大铜像为重点的柯村景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杏花村、平天湖等旅游项目开发,加快杏花村文化园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平天湖国家训练基地项目和部分配套服务及景观工程。三要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整体宣传促销力度,引导全市旅游景区、景点以九华山为中心,联手促销,整体包装策划,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要继续巩固与黄山、长三角等周边旅游城市的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两山一湖”、“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等平台进一步提高池州旅游知名度。

(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从去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结果看,县域经济不发达是我市经济实力不强的症结所在。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找准差距,争先进位,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前不久,我专门到贵池、青阳等地进行了调研,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奏响发展最强音,县域经济迈大步”的要求。希望县区的同志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问题的严重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认真思考,加强研究,细致谋划,找准对策,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一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要想方设法抓工业项目建设,发展工业经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我们周边城市的经验表明,一个工业大项目抓好了,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各地一定要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围绕资源办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配套办工业,坚持不懈地走工业强县富民之路。二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贵池的机械制造业、建材业,青阳的非金属矿开采、轻纺新材料产业,石台的中药生产及包装、小水电开发,东至的纺织玩具产业、化学工业等,都是具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各县区要围绕各自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优势,培育强势,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注重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和引导,特别要在企业内部管理、人才培训、外部关系协调等多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通过银企对接会、增加担保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争取上市等方式,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希望通过3到5年的努力,我市县域经济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八)扎实做好财政税收工作。本月初我们召开了财税形势分析会,提出要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10亿元目标,确保全年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要完成新的目标任务,就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一要在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主攻工业、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以地生财和发展第三产业,千方百计培植纳税主体,想方设法生财、聚财,做大财政“蛋糕”。二要在强化财税征管上下功夫。严格执行税法和税收政策,严禁擅自减税、免税、缓税,杜绝“人情税”、“关系税”,认真挖掘税源潜力,进一步加大税收稽查和清欠力度,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重点加强对建筑、交通、运输以及房地产等行业的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要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开支,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希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密切配合,合理调度,攻坚克难,全面完成11亿元的目标任务。

(九)重视抓好社会稳定工作。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护稳定工作都是我们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来不得半点麻痹和松懈。这次发生在池州的“6·26”事件,虽然我们采取了果断措施,及时得以平息,但这起事件对池州经济社会秩序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池州外部形象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消除这种影响的难度不可低估。此次事件虽然是突发性、偶然性事件,但辩证地看,也有它的必然性,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众多低收入者生活困难等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各级各部门都应当深刻反思,引以为戒。特别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更要有见微知著的本领,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更多地从部门和自身的工作中查找原因,发现不足。在处置和解决问题上,要像金山省长说的那样,不能当作外科手术去做,切除肿块就了事,最大的本领是要把坏事变成好事。我希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政法部门的同志在当前池州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研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司法、宣传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文明素质,提升依法治市工作水平。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