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 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思想保障——张光强书记在全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

学校2008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在今年开展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通过解放思想来加快我们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上周,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安排意见》,并决定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安排意见》已印发各单位,希望大家认真抓好组织和实施,确保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今天,我想以一种思想交流或问题讨论的形式来做一次思想解放的动员。

大家知道,2008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今年,是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30周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那篇著名讲话30周年。我专门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材料,全会还通过了一个“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应该说,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大幕开启的30年,是我国持续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的30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步的30年。回头看这30年,大家都会深切地感觉到,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就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到的:“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专门为这30年的历程作了大跨度、全方位的回顾和总结,其中有三句话很响亮:第一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第二句,“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第三句,“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一句话,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潮流。

这30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三个重要的新成果:第一个是邓小平理论。第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个就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这三个成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概括了一句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今天想讲四点,这四个问题是必须搞清楚的:第一个,什么是解放思想?第二个,我们为什么要重提解放思想?第三个,怎样搞好这次解放思想的讨论活动?第四个,这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效?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大法宝”,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上升到法宝的地位。我记得党的十六大报告有一句话:“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关于“法宝”,毛泽东在抗战的时候最早提出过。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为什么毛泽东当年没提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我理解,也是后来学习的体会,其实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贯穿始终的东西就是解放思想。否则,我们党怎么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发展道路?如果学过《新民主主义论》,大家就应该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要是两句话:一个是农村包围城市,一个是工农武装割据。当时我们党在黑暗中已经摸索了很长时间,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还有各种“左”的、“右”的干扰,使我们党的事业受到很大挫折,一度走过很多弯路。后来毛泽东找到了这条正确的道路。为什么呢?他实现了一个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十五大报告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再回过头来讲,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有一段既简短又明了的话,就是他在《解放思想,实是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文章中讲到的。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我理解,这段话虽然短,但有三层含意:第一层意思,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第二层意思,就是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毛主席当年把领导中国革命的全部精神实质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它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了四个字——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过,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是一个意思。那么,为什么又要加这四个字呢?因为,当时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如小平同志所说:“当时中国的政治局面是一种混乱的状态”,“经济建设是缓慢的,停滞的状态” 。所以,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冲破“左”的思想禁锢,光谈“实事求是”不够,必须加上“解放思想”,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所以,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也有目标,就是要探讨在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进程中,如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后要拿出一系列加快这一建设进程的思路、规划、任务和措施。

第三层意思,是解放思想的最高要求,就是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什么要谈解放思想?“解放”是相对于“束缚”来讲的,因为思想可能受到了“束缚”,所以要“解放”。那么,在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在发展的观念、手段、方法不断更新的时代,思想观念只有建立在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发展才能引领未来。最近,汶川大地震,我们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有这些对生命的尊重,使我们每个人都深受感动。5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定,在大地震第7天的同一时刻,全国各地国旗半垂,汽笛哀鸣,全国人民向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这是建国以来为遭遇灾难的普通群众第一次这样做。这次大地震,是对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次净化、精神境界的一次升华。我想这件事情也会引发我们很多同志的思考。这次大地震,使我们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凝聚力空前增强。为什么?大家应该深刻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从根本上讲,是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说到底,这些也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成果。有些画面,让我们很难忘记,废墟里可能已经没有生命了,但我们的解放军还是用手搬开水泥、砖块,花十几个小时、三十几个小时去做最后的努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这让我想起马克思160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描绘人类社会未来美好场景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过去被忽视了,其实非常重要。那就是关于未来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马克思认为,“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愿、人民的期待、人民的幸福、人民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看得高于一切。所以我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的面貌还会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

关于什么是解放思想,我再做个概括,也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按照党中央部署,今年全国还要集中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现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下一步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因为,新的理论从提出到实践到完善总是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