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开赛之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在经历了一场由欧洲足联所掀起的“倒阿”之惊涛骇浪后,终于打破了沉默,接受了哥伦比亚《观察家》记者的采访。面对记者咄咄逼人、颇不友好的提问,这位足球巨头时而严肃应对,时而生动俏皮,时而凝练含蓄,时而直截明畅……显示出了其聪睿的智慧、敏捷的才思和卓尔不凡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独辟蹊径按通常之理,应对答问之时,应注重对事物、情境的客观认知,据问而答,上承下启,以尽可能地保证言语交际信息的准确迅捷。但在某些特殊的场境中,问者动机不纯,态度不善,此时,不妨跳开“窠臼”,摆脱何所问何所答的思维模式,以收到一种新颖机趣的语言效果。

世界杯赛中裁判的错判漏判一直是困扰国际足联高级官员的一个大问题,也由此招来了不少球队的抗议、上诉,引起了新闻舆论界的批评。对此,阿维兰热也曾进行过辩解,其中也偶有失言之处。世界杯开赛在即,记者“旧话”重提——

记者:您曾承认,裁判的错判是比赛更具魅力的一个因素,因为人们对此津津乐道……阿维兰热:难道您一生中没有犯过错误?记者:当然有过。阿维兰热:那您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回答。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误。显然,阿维兰热“错判是比赛更具魅力的一个因素”之语当属无稽之谈,是强词夺理。这里,记者重新提起此语,意在给阿维兰热一个难堪。倘断然否定之,则有损足球巨头的大家风范,若顺意接义地作出回答,其语义指向又明显地于己不利。于是,阿维兰热巧妙地打破其惯常的线性思维逻辑,以问代答,转守为攻,用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而巧设一个语言陷阱。记者果然入彀,阿维兰热再援其应语并运用一个双重否定句式,向在场人们“放大”了记者的“痴问”——提问纯属多余。其应答独辟蹊径,其言语极富机趣。

二、直截了当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既可以说得语温气顺,不致于伤及言说之人,又可以说得直截了当,强化语言“打击”的力度。就一般而言,采访与被采访者之间理应共处于一种平和的言语交际态势之中,言来语往礼貌有加。但对于某些理屈气壮且寡礼之人,则大可不必采用“阳而阴用”的柔言手段,运用某些表达技巧使其言锋语利以反驳对方,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应答之法。

国际足联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体育组织,每届世界杯赛都会给国际足联带来丰厚的利润。为之,不少球队及球员们都呼吁提高球队的“出场费”。这里,记者借他人之口再度诘难阿维兰热:“足球运动员何时才能分享世界杯带来的好处,实现马拉多纳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提出的要求呢?”阿维兰热闻之答道:“国际足联是将世界杯的好处分给各足协的,而球员是从那儿领取酬劳的。真有意思,您为何总站在我的对立面呢?第一届世界杯时,国际足联支付每支球队32人的食宿和交通费,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巴西队踢了七场比赛,最后赢得了60万美元的奖金。如今,国际足联不仅为24支球队(每支40人)支付五星级饭店的食宿以及交通费,而且只要参加了决赛阶段的比赛,每支球队便可得到50万美元。我倒是要问您,记者能分享到报主的利润吗?”

记者的意思是国际足联拿得太多,应修改其分成的比例,态度不敬,语势逼人。老辣干练的阿维兰热巧妙地避开“横向”的“分成”问题,而作出极有利于自己的“纵向”比较且辅之以具体的数字,言之凿凿,证之有据,其中两个请问之句的运用,更加强了这种反击的力度。

三、奇警隽永作为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在与各种记者的长期“交道”中,已逐渐砺练出一张“利嘴”,这不仅表现在他能应裕自如地接对怀有各种动机的记者们的提问,而且还表现在他能将新鲜而深刻的含义巧妙地隐藏于看似浅显平易的话语中,令人思而方能得之。

阿维兰热以其过人的才能使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他自己也因之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其丰功伟绩甚至使不少政治家们亦黯然失色,不少新闻舆论曾提出授予阿维兰热诺贝尔和平奖。《观察家》记者属“倒阿”派,他针对新闻“议而不能决”之况,在这里又言及此事:“您仍在等待着授予您诺贝尔和平奖吗?”阿维兰热答道:“我喜欢世界给予我的一切荣誉。我不是政治家,我不介入政治上的是非,但我成功地解决了以色列和中国的席位问题,也成功地解决了两个朝鲜的席位问题,两个朝鲜联合组队参加了在葡萄牙举行的世界足球青年锦标赛,这是50年中的第一回,对此我感到高兴。”

对于记者这个颇富奚落之味的问题,阿维兰热既没有予以回击,也没有简单地给予“是”或“否”的回答,而是以“我喜欢世界给我的一切荣誉”之语,委婉曲折地表示了自己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态度,不卑不亢,不谦不骄,得体之至而又旨深意浓。然后以两个否定句式,将自己与那些穿梭于政治首脑之间,策划于密室之中,形象不佳的所谓政治家区别开来,而接着的几个事实之列举,无疑向世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自己所做且做得十分成功的,正是政治家们努力为之而又无能力做成功的事情。何优何劣,孰高孰低?思之则明。这段应答可谓言浅而义深,语尽而意存,令人思之不由拊掌称妙。

四、生动形象

单调呆板、拘谨拙讷的语言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令人生厌的。与作文著书一样,在应对答问之中,也应讲究语言的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或变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张隐微为显著,使其形象的直感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充分的渲染。

国际奥委会主席为了能使所有球员参加奥运会从而提高比赛水平,曾多次与阿维兰热进行谈判但均遭拒绝。《观察家》记者在言及这个问题且表示不满时,阿维兰热言道:“您为什么不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呢?……国际足联是靠世界杯维持生计的,因而我不会轻易放人参加奥运会。我有一套自己的程序,17岁上小学(柯达杯),20岁上中学(可口可乐杯),23岁上大学(奥运会)和攻读博士学位(世界杯),世界杯预赛是各队向国际足联提交的博士论文,如通过则是24位博士之一。”

在这段答问中,阿维兰热将国际足联所组织的四个不同档次的足球比赛新奇巧妙地喻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四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阶段,不仅使语言新鲜活泼,通俗易懂,给人以鲜明独特的视觉意象,而且还能令人产生联想比较,从而把握住所蕴含的意义。倘若删去其中的比喻句子,其语言的“味道”则荡然无存。

..<>足球巨头阿维兰热口才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