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2004年工作总结及2005年工作计划 2004年中国**报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大局,适应《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农机化促进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简称“三法一条例”)颁布实施后的新形势,在做好**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更多地关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机化事业服好务,实现报社工作的战略转折。 其中抓住两个重点:一是适应“三法一条例”出台以后的新形势;二是努力实现报社工作的战略转折。

一、 2004年报纸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报纸发行形势异常严峻,是经受困难考验的一年。 年初,在对全年的形势进行分析判断时,我们就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对报纸发行数量的挑战,而这个挑战对报社的经营与发展又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 1.报社自创办以来直至去年年发行量都在100万份以上,最高时到过180万,多年来发行收入一直是报社的经济支柱,报纸能否正常运转全靠发行收入来维持。 2.与发行收入相比,我报全年广告收入不足100万元,不足总收入的10%;同时,报纸定价偏低,全年仅12元。

据测算,按目前人员规模发行量要达到70万份才能保住成本,低于此数就是亏本经营,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发行工作。 3.虽然截止去年发行形势都不错,但发行难度越来越大,发行量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讲,报纸经历了孕育、成长、平台和下滑四个时期,今年发行量与去年比下降了一半,成为历史上最低点。

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读者群减少。《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条例出台,使1986年以来国务院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农机监理部门的职能进行了调整,上千万辆由农机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划归公安部门管理,致使以驾驶上道路行驶农业机械的机手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失去了至少一半读者。

二是发行方式改革。去年治理整顿报刊散滥期间,中办、国办下发的第19号文件,对依靠行政部门发行报刊问题做出了严格规定,按照中央和农业部的要求,我们对报纸的发行工作也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整改,传统的发行方式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发行量下降。

三是报社内部运行机制暴露出问题。过去对行政资源依赖过大,忽略了按新闻规律办报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报,因此,行政手段效力减弱之后,目前面临的是市场经济规律和新闻规律带来的双重考验,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报纸真正的读者市场在哪里,办一张什么样的报纸才能满足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内部职工思想出现混乱。随发行数量下降,部分职工不是从与时俱进、调整思路、克服困难、再创佳绩的立场出发,正确分析形势,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而是对发展前景感到茫然和悲观。

同时,经济效益与去年比下降明显。发行量减少对报社经济运行影响较大,如不及时遏止这种情况,开辟出新的稳定可靠的经济增长源,报社很可能陷入坐吃山空的境地。

&nbs ——首次通过网络和报纸广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采访、广告部人员,以解决编采力量不足的矛盾。

(四)加强报社内部软、硬件建设。 1.硬件方面。

在部司支持下,今年投入120万元进行了农业部农机培训中心改造工程,经过近3个月施工,于4月19日重新开业,改造后设施水平比以前上了一个档次;同时,报社配备了适应报纸更名扩版后所需要的排版、照相、编辑等各种设备。 2.软件方面。

加强对全体编、采人员的业务培训,2名社领导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在京中央单位报纸社长、总编岗位培训班;10多名编辑人员通过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的培训取得统一换发的记者证;在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和农业部组织的农业好新闻评选中,7人次8篇好新闻获奖;1人被评为全国农民报“十佳”新闻工作者。

三、2005年的主要工作 突出一个重点:办好《中国农机化导报》(以下简称《导报》),用尽短的时间打造农机化行业的强势媒体。

(一)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各项储备不足 1.人才储备不足:原有职工平均学历偏低,能胜任编、采业务岗位的人数不多。新招聘人员学历整齐,但对农机化业务不熟,还有待培养提高。

2.广告客源储备不足,农机企业对《导报》还要有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 3.新闻来源储备不足,过去报道侧重安全生产,内容过于单一,办好《导报》需建立新的通讯网络。

(二)对策与措施 1.制订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力争从明年起,用3年时间,使有效发行量达到3万份以上;广告收入达到500万左右。

2.正确处理好办好《导报》与办好**生产宣传教育读物的关系。由于更名,不能再叫《中国**报》,现有的《中国**报》机手版改为《**生产专刊》每月出版一期,淡化新闻功能,突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教材化功能,使“教材化”战略得以具有新的内涵。

在《导报》开辟《安全监理专版》报道农机监理战线动态性新闻;办好《中国农机监理》杂志,深入探讨农机监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三者结合构建新的**生产宣传体系,继续为农机监理工作服好务。

3.抓好创收工作,充分利用好行业资源优势,做到市场资源与行政资源并重,抓住当前农机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尽快建立发行、广告、活动策划三足鼎立的格局,以保证报纸运行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更好地为农机化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