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现辖35个乡镇场,土地面积1562平方公里,人口达65万人。现有包括10家银信部门和17家保险机构在内共计30多家金融机构。2011年,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2.21亿元,贷款余额35.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7%和19.7%。在营造优良金融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方面,我们的几点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

(一)组建有力的领导班子。我们成立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金融证券办、人民银行、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考核等工作。

(二)成立专门服务金融工作的机构。将金融证券办由原来隶属于商务局的股室单位,升格为行政支持类正科级事业单位,设10个编制,并成立了3人党组,配强了领导力量,配齐了懂金融,善管理的工作人员,为今后我市金融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牵头,政府办、金融证券办、财政、农办、工业、公安、监察、检察、法院等市直部门及金融机构共同组成金融工作联席会议,着力研究部署、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维护金融债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重大问题,大大加强了党政各部门在金融工作上协调配合。每年召开几次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听取金融工作专题汇报,部署规划金融工作。市人大、政协每年都要召开两到三次金融工作座谈会,对金融环境和信贷投放开展专题调研。

(四)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市财政除每年预算安排专项金融工作经费外,近几年,每年还安排20万元的金融创安专项工作经费,为金融创安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二、措施得力

(一)依法规范行政程序,打造诚信政府。出台了《加快市域经济发展奖励暂行办法》。去年拿出奖励资金54万元,重奖了华融湘江银行、农发行、农行、建行、信用社等5家金融机构。作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公开承诺,整治面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三乱”行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重点工程按时兑付,及时归还银行贷款。实行干部信用报告制,探索建立干部个人信用档案,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将个人信用作为重要依据。

(二)财政蔸底改制企业,保障金融债权。为维护金融资产安全,我们邀请债权银行参与企业改制,共同规范改制行为。清算偿还阶段,在保证人员安置的前提下,优先保证地方金融债权;对资不抵债企业,财政垫资保障金融债权。2011年,**市棉麻公司改制和粮食购销公司改制,由于企业人员包袱重,安置费用缺口大,农发行发放给两家企业的515万**1200万元贷款面临坏账风险,农发行的有关领导非常着急。为维护地方金融债权,我们主动出面,组织农发行、财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单位多次协调,最后由财政垫资715万元,财政担保,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垫资1000万元,确保了农发行的权益。

(三)清收公职人员欠贷,增强诚信意识。从XX年开始,率先在全市开展清收国家工作人员拖欠贷款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011年,1400多名公职人员还清了逾期本息,共计收回资金600多万元,落实 有效资产抵押300多万元,清收率达到81.2%。

(四)实施乡村信用工程,创建诚信乡村。出台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评定办法,制定信用农户利率优惠措施,倡导诚实守信的正气清风。目前,我市已评出4个信用乡镇、163个信用村、138955户信用农户。2011年,农信社新增“三农”贷款2.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市新农村建设。

三、效果明显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金融创安的效果十分明显。XX-2011年,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评中,我市三次名列第一,被评为**市“2011年度金融安全区”。**工业园成为全省第一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试点单位,民间借贷利率动态监测模式全省推介。2011年,顺利通过省级金融安全区考核验收。

( 一)社会金融意识明显增强。一是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司法机关加大了对经济、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金融纠纷案件结案率逐年提高,有效地支持了金融机构维护债权。同时,采取铁腕手段治理“三乱”,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几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未出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二是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公众、贷款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金融风险意识、信用观念明显增强,诚实守信,基本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企业改制无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单位能及时进行制裁。2011年,共清收13笔行政事业单位拖欠银信部门贷款341万元,占应收款547万元的62.4%;清收73户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信部门贷款287万元,占应收款353万元的81.2%。

(二)金融体系不断健全。由于金融环境日益改善,继2011年成功引进华融湘江银行**支行后,又成功引进了国开村镇银行入驻我市,于2011年12月18日正式开张营业,短短一月时间,实现存款余额突破亿元。

(三)金融运行质量提升。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盈利7434万元,同比增加1839万元;存贷比53.3%;流动性比例72.4%;法人资本利润率15.8%;不良贷款率仅为5.73%。

(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创安工作的深入开展,金融机构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我市实现gdp160.3亿元,年增长16.5%;财政总收入11亿元;年增长29.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788元,年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88元,年增长14.8%。市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强县(市)行列,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中部百强第56位。

我市金融创安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突出“四抓”,不断提高金融创安水平,切实巩固创建成果。一是抓长效机制,完善宣传机制、信用体系,形成金融创安工作制度保障;二是抓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核心意识,强化金融招商,发挥金融效能;三是抓日常监管,全面提高授信对象、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素质,培育高素质金融主体;四是抓金融维权,突出打击欠贷行为,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实现**金融大发展,助推富民强市新跨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