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推广早实核桃状况调研报告

为在我县干果产业发展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多次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反复认真进行深层次思考,形成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包涵。

核桃是品质优良的干果之一,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很高,是人类理想的保健食品。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对生态、社会、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我县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仍然很低,至今还没有达到3000万元。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云南省为做强、做大林业产业,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副省长孔垂柱在今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一五”期间,云南省要乘势发展,顺势而谋,完成1000万亩的干果生产建设任务,切实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的战略思想。因此,为把林业产业培植成我县广大山区群众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做到既要使荒山绿起来,又要使群众富起来,从而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县山区半山区发展林业的现实选择,又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一、早实核桃示范定植及在我县的适应性

为了改变我县核桃种植品种差,零星分散,市场占有份额下,结实晚、受益慢、种壳核纹深密,欠美观等问题,1998年泸西县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云南省林科院引种一个新品种早实核桃,在白水库青年万亩林进行试验示范种植了100亩,到20xx年就已挂果,现每年产果达5吨,可剪穗条50万芽,通过近8年的实施和总结,并对各环节进行观察和实验,我们认为该品种,坚果长扁圆形,纵径3.3——4.3cm,横径3.5——3.9cm,侧径3.2——3.3cm,为大果或中果型。中果重10.7——13.4g,仁重5.8——7.0g,出仁率52%——54.3%,出油率70%左右,壳薄0.77——0.95mm,具有早实、早熟、丰产、优质、耐寒及树体矮化,易整仁取出,仁饱满,色浅黄,味香纯,比较适宜当地的气候、海拔,土壤,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群众容易接受的优点,群众纷纷要求定植此品种。该品种核桃1年生嫁接苗定植后2—3年开花结果,5年进入盛果期,株产3公斤以上,适宜在海拔1500——2300米之间,土壤红壤,ph在5——7之间,土层深厚,湿润、肥沃,地形地势平整的阳坡或半阳坡,浇排水良好的地区栽植。20xx年以来我县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就已在中枢镇民主大七号山和西华寺丁合村老窑坡处进行种植,示范定植面积已达500亩,目前长势较好,已快要挂果,为发展万亩早实核桃取到了宣传示范的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万亩早实核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我县核桃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具有很久的核桃栽培历史,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岁月中,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时就选育了一些品种进行栽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曾为少部分群众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九、五期间,为切实解决全县县域经济的难点和重点,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的号召,县委、政府把发展干果生产作为我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把核桃和板栗作为发展干果生产的主选品种进行栽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定植了54019亩,其中,核桃30101亩,占发展总面积的55.7%,定植苗木704975株,但现在保存下来的面积不到5000亩,至今仍未能形成产业规模,定植下的核桃现在只有一小部分挂果,每年食用的核桃还要靠外地进口,使林业在林种、树种上的调整受到很大限制,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林业生产的自身条件和特点去考虑,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林木的生长受林木生长规律限制,经济林至少要3年才能见到效益,用材林有的要熬到一辈人才能一次性见到效益。种在地、偿在天的思想是造成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病根。

二是林业单位面积投入成本太低,没有补植补造费、管护费和抚育费,重栽轻管,管护难予跟上,仍然是林业难予见效的主要原因。

三是生产观念落后,在工作方式上,仍然是以烟为主抓经济、以粮为主保肚皮、以畜牧养殖丰菜单,以粗放加工补小钱的半封闭农业经营模式,而忽视了经济作物的提质增效,不少干部、群众满足于温饱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创新发展的观念意识不强。

四是当年受到自然灾害影响,霜冻严重,定植在地块的核桃苗很大一部份被冻死,而后就没有人问津。

三、我县普及推广早实核桃的对策

我县是一个山区面积比重较大的县,大部分群众生活在山区和半山区,全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48.3%,丘陵面积占34.7%,平坝面积占17%,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是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林业是山区的主要产业,也是山区的特有优势。实践证明,对广大山区群众来说,困难在山,希望在山,致富在山,出路在林而突破口在经济林,林业除了直接提供木材,药材、水果、干果、工业原料外,还提供森林药材、蔬菜、花卉、野生菌等丰富的林副产品,林业的主副产品市场非常广阔,潜力很大,根据早实核桃的生态生物特性,结合泸西县的土壤、地貌、气候、水文等立地条件因子,我们把适宜定植早实核桃的区域划分为最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最适区是中山红壤立地类型区,该区土壤深厚,肥力高,交通方便,水利条件好、坡度小,分布在1500m-1700m海拔之间。次适宜区是中、低、山紫色土立地类型区,该区土壤深厚,肥力中等,交通水利条件好,分布在1800m—20xxm海拨之间,不适宜区是中山黄壤土立地类型区,亚高山灰泡土立地类型区,该区土壤肥力、水份差,交通不便利等,核桃只能在特殊地区栽植。因此,按照早实核桃的生态生物特性,结合我县的光、热、水、肥、气等实际,连片面积在1000亩和以专业户定植为主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公路沿线,城镇面山地形地势平整,土壤深厚,湿润肥沃,劳力资源充足,立地条件较好,有水源,土壤为红壤,海拔在1500m-20xxm之间的中山区种植,切实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布局在我县的永宁、白水、旧城,中枢、金马、白水的部分适宜种植的自然村进行种植。主要对策是:

一是在思想上: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林业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大,见效大的基础产业,经济林至少要三年才能见到效益,生态林有的要熬到一辈人,才能一次性见到效益,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少交学费、少走弯路,使之干一件成一件;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林业产业的发展才能见到效益。

二是在投入上:要树立坚持依靠投资主体与财政适当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确立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地位,教育广大群众和干部,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束缚,树立起“不是上边要我干,而是我要干”的新观念,形成自我投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三是在规划布局上: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做到适地适树,选择最适宜进行种植,根据全县的实际和各地的不同条件,充分把握和发挥自身优势,实行一乡一策或一村一策,避免一刀切,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依托优势,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立足实际,体现特色,抓住关健。

四是在品种选择上:要以名、特、优、新为重点,分类指导,效率优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特我转,避免造林后出现多个品种混杂,果实参差不齐的情况,给良种化栽培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早实核桃的发展要规范管理,有计划,稳步地发展并审定和认定品种。

五是在种植立地条件选择上:早实核桃要求立地条件很严,如种植在土壤干燥、瘠薄的荒山、荒地、荒坡上,会造成营养不良长势很差,结出的果实又小、又差,甚至苗木会大量死亡。所以必须按照它的生物生态特性进行选择种植地块。

六是在发展上:要避免全面开花,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做法,要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小规模种植,循序渐进,稳步发展,逐渐扩大。

七是在管理上:要改变过去只管防火,牲畜踩踏的问题为全面加强管理,不但要做好种植当年的管理,而县还要做好幼树的抚育管理,以后还要定干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八是在认识上:要坚持投资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原则,以增加效益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富民与富县的关系,不论是富民还是富县的项目,都要切实抓好,坚决克服重视富县项目,轻视富民项目的倾向。

因此、早实核桃的普及推广只要我们采取上述对策、科学种植,稳步发展是一定能够成功的,把推动林业产业化和山区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大力保护、培育、优化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不仅将对全县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而且对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起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普及推广早实核桃非常必要。早实核桃的普及推广不但符合国家林业产业建设政策,而且能够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是解决三农的一个途径,不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