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农业旅游休闲功能”与“把握发展机遇”之间的关系

建设现代农业为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功能实现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来临:

(一)城市化的加快带来了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对自然.环境的疏远,使得人们产生了暂时逃离单调紧张的城市生活的愿望。而乡村地区一般具有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绿色的景观,并能够

为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理想场所。

(二)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村村通路、家家通电,电信覆盖到乡村,为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提供了基本条件。

(三)国家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特别是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旅游休闲农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但是,“机遇”不等于“蛮干”和“盲目”。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别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农业旅游的容量不是无限的,超出市场内在的容量值就会弱化其市场价值,造成边际效益递减。目前各地旅游休闲农业存在着一种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趋势,而一旦旅游农业的市场供给超出需求,无论是农民的个人投资还是集体投资,都难有良好的收益,进而将会严重挫伤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应综合考量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科学判断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坚决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的无序、盲目发展。

二、“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初期,政府介入很少,旅游休闲农业的产品也随着市场的演变自生自灭。旅游业自身的行业特征和国外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特殊产业类型。忽视政府的作用,或者说政府不去主动介入、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一种政府失职的行为。但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行不通,毕竟,政府财政的主要职能是保障社会公平、提供非盈利性的公共产品。旅游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进入市场,在其发展中应当处理好市场运作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政府的主要作用应在于:通过宣传发动,促进思想认识上的统一,调动包括农民、社区、基层组织在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做好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掌握可用干农业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找到本地旅游休闲农业的特色和核心吸引力;综合评估旅游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围绕主要目标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的资源特色,规划、设计和开发旅游休闲农业的辅助产品,使农业旅游的内容逐步丰富完善;为有条件的地区制定专门的旅游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用规划来指导农业旅游的开发工作;组建旅游休闲农业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依托各地的政府网络和旅游网开展运营,通过政府主导营销的方式,解决农业旅游小规模、分散化的营销瓶颈问题。

三、“农业旅游休闲功能开发”与“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将对当地造成较大的文化冲击,破坏传统的乡村文化。同时,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将对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古建筑等历史遗产造成破坏。但国外的很多研究案例表明的情况与上述判断相反:在农业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传承很少为人所知,处于逐步衰微的状态,有序的农业旅游不仅没有破坏乡村的生态系统、独特文化,而且在保持生态环境、发掘乡村文化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开发农业旅游,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复兴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增强了居民对当地资源的重视程度,积累了保护环境、传播文化的资金储备。事实证明,在开发旅游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群众和经营者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宣传生态和文化资源最好的方法即是让它成为农业旅游项目的组成部分。

结合我国旅游休闲农业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仍要高度警惕早期的破坏性开发行为。在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设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原则,既要重视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加强资源的合理保护,还要整理和挖掘乡村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游客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旅游休闲农业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

四、“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的过程中,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投资主体多元化,极易造成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资源利用无度;二是公共秩序混沌失序;三是公共福利供给短缺。例如:文化传承问题——一些地区发展中,由于社区成员缺乏责任感,导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地域文化被外界同化,并逐渐流失;品牌维护问题——在旅游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经营者受到利益驱动,致使拉客、宰客现象不断,同时由于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亦导致农村的自然属性大大降低。这都会造成旅游休闲农业的重要竞争资本——公共品牌受损,使得整体品牌的成长和发展遭遇障碍。

正确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避免公地利用矛盾的进一步恶化,需要当地政府、地方群众组织做出不懈的努力:一是要制定统一的规则、建立明确的制度,以此限制个体利益的不当膨胀

,杜绝个体农户的失范行为;二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农户自觉维护、珍视地区旅游品牌,广泛树立公平竞争意识、自强自立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文化传承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社区成员的互利共赢,才能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个体利益。

五、“宣传造势力度”与“实际接待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一些分户经营的农业观光休闲区域,宣传造势与实际接待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这些地方的实际接待能力取决于每家每户的投资规模,如果在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初期,不做广泛的宣传,就不能产生轰动的效应,也就无法有效地拉动市场。对于分散经营的农户来说,没有游客也就没有了效益,从而易于失去信心

,引起投资的回缩,影响农业旅游休闲功能的稳定、持续开发;反之,如果宣传力度过度,游客数量过多并超出其实际承载能力,必然影响旅游服务的质量,产生负向的口碑,损伤当地旅游品牌的信誉,影响今后游客的数量,最终还是会对当地投资经营者带来不利的影响。

可见,在宣传造势力度与实际承载能力之间准确地把握平衡点,对于分户经营的观光休闲农业非常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由地方政府出面或由各功能类似的旅游区域自发联合组建旅游营销、协调的中介机构,承担推荐旅游项目,协调分配客源的职能,来有效化解单个区域、分散经营所面临的宣传造势力度与实际接待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范围内推动旅游休闲农业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