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全面提高果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要提高果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必须扭转片面追求高产的倾向,把优质摆在首位。无公害水果标准中的生产技术规程就是按这一新的观念,从果树品种选择、栽植密度、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到改土、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以生产优质无污染的果品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指标和要求。

品的质量安全,不只取决于生产五一节,还要看产前对产地的选择和保护、产后对果品的包装、贮存、运销等环节有无污染,即从产地到市场的全过程,都要有标准化的管理,才能使果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因此,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水果的标准都是系列标准,对果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搞好果品的清洗、分级、贴标,进行商品化处理;包装材料要洁净无异味,不会对果品造成伤害和污染;果库要消毒,果品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不使用有损果品质量的保鲜药剂和材料,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果品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等。这些要求都应全面掌握,逐项实施,绝不能忽略某一环节而影响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前提:选择水果优生区无污染的产地

过去不少人在选择水果产地时,只问当地是不是适生区,而没有深究够不够优生区的标准。优生区是适生区中条件最适宜的产区,它不仅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对温度、雨量、光照、海拔、土壤等气候立地条件的最佳要求,而且在空气、灌溉水和土壤环境条件,以及果品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和交通贮运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都要求比较优越。选择这样的产地,就为果品的“以优取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怎样选择无公害水果的产地?各果类的系列标准中对产地环境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含量限值,以每公斤小于多少毫克检测,在土壤ph值6.5-7.5的地区分别为:总镉0.3,总汞0.5,总砷30,铅300,铬200,铜200等。这些指标要经环境检测机构全面监测评价后,才能对产地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按上述要求,选择水果产地必须远离污染。产地及其周围不得有化工厂、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砖瓦厂、石灰窑等有害气体和烟尘排放,果园距离公路也要在100米以上,以免汽车尾气的污染。还要防止水源和土壤被某些工厂矿山的排放物污染。应采取措施强化环境治理,特别是对拟作为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的果区,当地政府应在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中,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大环保力度,以确保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采用科学施肥和安全植保等技术

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技术措施很多,而无公害生产的关键在于:施什么肥,用什么药,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和采用先进技术。

所有果类生产施肥的共同原则是:满足果品生产发育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以有机肥为主,无机矿质肥为辅;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叶面补肥;提倡按果树营养诊断及土壤分析结果进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要求所施用的肥料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良好的影响。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农家肥料,包括厩厕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等。除沼肥、绿肥外,其它肥料应先堆沤腐熟后再施用,有害元素含量不得超标;商品肥料,包括有机复混肥、腐殖酸肥、微生物肥、无机矿质肥(化肥)、叶面肥等,必须在农业部门登记注册;其它肥料,包括不含有害物质的食品、鱼渣、牛羊毛废料、骨粉、氨基酸残渣、骨胶废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醋厂废料等有机物制成的,并经农业部门登记注册允许使用的肥料。

禁止使用的肥料,包括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金属、橡胶、塑料等有害物质的垃圾、硝态氮肥、未腐熟的人粪尿、国家或各省明文禁止使用的肥料和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这些肥料若盲目施用,必然对果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农药残留超标是影响果品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果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因此,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在这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在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果品优质稳产,把病虫害控制住,又要保证果品的食用安全,不许农药残留超标。这就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危害,慎用少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