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内容、科目及其原则的探讨 文章作者:zhshxi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7日7:22 关于素质教育内容、科目及其原则的探讨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腔热忱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对于不关心他们的老师,是不愿主动接近的,更不愿向这种老师吐露学习的真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2.启发思维原则 启发就是为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有效的(可理解的)联系,寻求和提供恰当的认识条件,促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全过程。启发思维原则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给学生指出寻找和提供恰当的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3.易讲难引原则 易讲难引教学原则指的是,容易简单的学习问题,只要教师点一点,学生稍动脑筋就能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讲问题的本身,而不必通过学生自我启发弄懂问题。对于困难的学习问题,教师不能讲问题的本身,要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主要指思维能力)。 4.个性张扬原则 个性张扬原则就是因材施导原则,指的是教师的一切教学措施,都必须从学情出发,从效果出发,克服主观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素质教育教学过程,能提供充分的时间给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因材施导,教师有效地进行因材施导,是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5.精思精导原则 这里所说的精思,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刻地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所说的精导,就是要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最基本问题,进行性针对性很强的指导。

精思精导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思,只有精思才能做到精导。 6.环境熏陶原则 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是班集体。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环境熏陶原则指的是,要把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是把班集体建设和培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7.系统钻研原则 系统钻研原则指的是,为了充分进行个体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认真系统地教学大纲和教材,不要教一点,钻研一点。 8.示范模仿原则 示范模仿原则指的是,要完成一个比较困难的教学任务,可以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跟着模仿,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就能逐步地达到目的。

9.教学育人原则 教学人原则指的是,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将客观的带规律性的系统知识转化为自己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即体现在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上。

10.五能统一原则 五能统一原则指的是,由德能、智能、体能、美能和劳能组成的教育过程,是在以张扬个性为主导的思想指导下,五能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统一为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一个过程的教育原则。 11.影响一致原则 影响一致原则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按照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步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教育原则。

(二)学的原则 1.尊敬师长的原则 尊敬师长原则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敬老师和长辈,以便更好地取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学习过程中学生本身这个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但是,没有师长这个外因的指导也是很难学好的。

2.自主学习原则 自主学习原则指的是,学生要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就必须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会运用学习心理规律,具备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成为自为的学习主体,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逐步提高原则 逐步提高原则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必情况出发,正确地综合运用上述各项原则,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黎世法著《异步教学法》。

文章出处: 自己创作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