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组工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文章作者:张海军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日9:16 组工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记铁厂镇组织委员张海军 张海军同志是2004年3月份担任我镇组委工作的。半年来,他以扎实的工作、热情的服务、谦虚谨慎、公道正派的言行赢得了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该同志在担任组织工作前,*觉悟就比较高,在关键时刻,能走在一般同志的前面。2003年4月,非典疫情突如其来,铁厂镇党委迅速展开了防控工作,按党委、政府安排,张海军同志负责板城村流动人员的排查核体温监测工作。

板城村是铁厂镇第二大村,流动人员370多人,仅矿工就有70多人,这些人大多从唐山市等重点疫区返回,左邻右舍避之不及,70多人几乎布满了一庄,全村群众人人自危。在危险面前

,张海军同志主动请缨,担负起了这些人的监控工作,一天两次的体温检测,脚磨破了,没喊过一声痛,脸晒黑了,没说过一声苦,广大干部、群众赞不绝口。 组织工作任务重、要求高。

张海军同志作为组工战线的一名新兵,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为尽快进行新角色,该同志认真学习组织工作的各项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将马列主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为学习的主旋律。

系统、深入的学习,使他在*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中能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在实践工作和具体问题中,能从大局出发,从*高度出发,去分析和对待,表现出了较高的*素质。 组工干部熬更守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张海军同志从事组织工作以来,这个印象给大家的就更深了。

他的办公室深夜12:00以前总是亮着灯的,无论是平时,还是双休日,尤其是在4月份我镇开展党建活动月活动以来,他白天下村开会,晚上审核村级党建档案,常常是干个通宵。同事见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歇会吧!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可他总是笑着回答“就歇,就歇。”他那里有心情休息呢?刚刚参加组织工作,很多事都摸不到头,我镇组织工作的基础差,千头万绪,他能不急么?那么多工作,还没做完,他又怎么敢去休息呢?他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完不成任务就寝食难安,他就是这种人。

9月份调资,他第一次接触。那些日子,他白天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晚上学习调资的有关政策。

我镇的杨建国副镇长、张泽柱同志都是老组委,都和他说过,调资时不明白尽管问。可是他,应是通过自学、对照以前的调资表,先草算了一下,每一个人现在是几档,应调到几档,增多少,补多少,职务变动如何套,算得清清楚楚。

算完了,他才拿着请教张泽柱,经张泽柱审核无一差错。有人问他不会为什么,不先问?他说,你问了,别人告诉你了,或许你是会了,但你不会学。

又有人问他,那你为什么算好了又问别人?他说,调资是关系到机关干部的大事,是件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容不得出半点错。自己是学生,老师把把关是十分必要的。

他扎实的工作没有白费,在他的配合下,今年上半年市基层组织建设联查,铁厂镇名列前茅,取得重大突破。 组织部门是党员、干部的家,组工干部是“娘家人”,必须做“服务员”、“勤务兵”,有亲和力。

张海军同志在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他那里没有一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习气,他服务热情、办事周到,从不口大气粗、盛气凌人。不论是打水的师傅,还是远道而来外调的同志,他都平等对待,平和、宽厚是机关人员对他的一贯的评价。

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从不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他心胸开阔,宽宏大度,对一时的误解常常一笑了之;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从不搬弄是非,从不拉拉扯扯,在人际关系上搞小圈子。他谨慎谦虚,尊重老同志、爱护新同志,注重向他人学习,不文过饰非,不争功诿过,有问题先查找自己的不足。

他慎言、慎行,从不打听和传播小道消息,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是不做。他把群众的满意作为自己的“第一追求”,干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意见。

切切实实把干部群众对组工干部的尊重和“高看”,当作了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了服务。 组织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容不得主观随意性。

组工干部必须讲原则、顾大局,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做到公平不倾斜,公正不藏私,公道不护短,要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发展党员工作,是组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人都认为在这项工作中,组委很有权。

张海军同志在今年上半年第一次负责党员发展的主要工作,起初,一些想尽快加入党组织的人,都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