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上学期化学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中考链接

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及本质区别,能够运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去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1单选题

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方框内应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通过微观示意图的方式来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都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同时,还经常考查纯净物、混合物、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微观实质。解此类习题,应首先弄清微观模拟示意图的含义,然后根据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答案解析

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由题图可以看出,是氧气分子,方框内物质应为水,是氧原子,是氢原子,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应为,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知方框内应生成2个水分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断出物质中一定含有或可能含有的元素,再根据元素质量不变求出一定含有的元素的质量,与物质质量比较大小确定出可能含有的元素质量;根据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值可求出原子个数比从而确定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最简式),根据物质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可求出分子个数比。

1单选题

某纯净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8.8 g \times ( \frac {16 \times 2} {44} \times 100 \% ) = 6.4 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5.4 g \times ( \frac {16} {18} \times 100 \% ) = 4.8 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