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河中石兽/纪昀》中考链接

分析文言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文言文蕴含的道理就是故事中人物所做作为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常用方法:

1.通读整篇文章,梳理层次,理解文章大意

2.提取文中关键信息,如文中的议论性语句

1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候;齐候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美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ー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候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有删改)

注①干:求取。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列子・说符(节选)》

鲁国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喜欢军事。爱好学问的儿子以学术谋求齐侯任用;齐候录用了他,(让他)担任公子们的老师。喜爱军事的儿子到楚国,用兵法向楚王求取官职;楚王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这两个儿子的俸禄使他们家庭富有,(他们的)爵位让亲戚们感到荣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从事的学业也(与施氏两个儿子的)相同,却陷于贫困之中。他们十分美慕施氏的富有,便前去请教谋取功名的方法。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他们。孟氏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学术向秦王谋求官职。秦王说:“当今诸侯用武力争夺天下,致力的是兵马与粮草。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这是灭亡的道路。”于是就对他施以宫刑才放了他。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向卫侯谋求官职。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却又夹处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侍奉它;对于小国,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国家安全的办法。如果依靠兵法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到了别的国家,定会成为我国的大祸害。”于是就砍断了他的脚才放他回鲁国。返回家后,孟氏父子捶胸顿足地责问施氏。施氏说:“凡是把握住时机的就昌盛,失去时机的就灭亡。你们(求取官职)的方法和我们的一样,但是功效和我们不同,这是失去时机的缘故,并不是你们做法的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过去使用的,现在也许放弃了;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这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氏父子释然,满脸怒色顿时消失,说:“我们懂了,您不要再说了。”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语句朗读停顿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和文言句式、虚词等标志性字词断句。选项2-项,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孟氏之一子/之秦",句中第二个"之"是动词,是“到……去”的意思。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

(2)反

(3)愠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安抚,抚慰同“返”,返回生气,恼怒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时,需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现象,同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揣摩其含义。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候。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向卫侯谋求官职。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运用“留、换、调、增、删”等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1)之:前往,到……去。干:谋求,求取。(2)或:也许。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示例】①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②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③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④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主题的能力。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孟家的两个儿子学施家的方法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适得其反,这说明他们在处理事情时不懂变通,盲目照搬;他们没有弄清楚所求的两个国家的需要,因而失败,说明他们没有从形势上去分析。还可以从劝说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施氏最后说的话中提取答案。

24 河中石兽/纪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