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中考链接

体会词语“大词小用”的妙处

“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常用方法:

1.突出某种情感

2.批判某种现象

3.增强语言表达的某种效果

1解答题

(二)阅读〈漫漫上班路》,完成18~22题。

漫漫上班路

李 濛

①北京的地铁很挤,挤出了很多小故事。

②有一次,三个金发碧眼的老外被人群裹挟着挤进了车厢。他们面面相觑几秒钟后,般地大笑起来。有一次,车门打开时,我看见一个男人提着裤子落荒而逃。在早高峰的拥挤推搡中,他的裤腰带不知什么时候被挤掉了。有一次,一男一女因为谁踩了谁的脚而大打出手。女人怒发冲冠,操起手提包向男人脸上挥去,谁知包的拉链忘了拉上,化妆品、钱包、钥匙撒了一地。男人犹豫几秒钟后,叹了口气,蹲下来帮女人捡起地上的东西。还有一次,周末天降大雪,地铁站内的人比往日多出许多。一位瘦弱的中年男子正费力地把身子挤进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可是他努力了许久,半个身子还是悬在车厢外。警示灯已经亮起,车门即将关闭。正当男子进退两难之际,说时迟那时快,车内一位彪形大汉出手相救,将瘦弱男子拦腰抱进了车厢。车厢里的空间已高度饱和,瘦弱男子动弹不得,脸颊紧紧贴在大汉的胸膛上。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里立马拟好了一部“耽美”小说的大纲……

③我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从北京的南边赶到北边,要换乘三次公交。可出乎我意料的是,上班半年来, 我从未厌倦这能把隔夜饭都挤出来的交通方式,甚至有一点点享受通勤路上的这种“历险”。

④我曾经很爱包,甚至胜过爱自己的男朋友。自从研究起“如何更舒服地挤地铁”这一课题后,我的那些包包就全被我束之高阁了。换一身有多个口袋的衣服,只揣着手机、钥匙、公交卡和少许零钱出门。我感到自己在人潮拥挤的地铁中。男装衣裤的口袋通常比女装的更多也更大,且多数男人并无用手包来提升自己时髦度的需求,因此在挤地铁这

件事上,男女一直不太平等。不带包上班一段时间后,我连高跟鞋也不穿了,挤地铁更轻松。看来女人只要敢于模糊自己的性别,至少在挤地铁这件事上会更加如鱼得水。

⑤地铁上是存在阶级分层的。在这一封闭的空间内,车、房、收入都变得不再重要,有座位的人便是至高无上的有产阶级。哪怕车厢里挤得像快要爆炸的罐头,他们都方寸不乱、安然淡定,或闭目养神,或闲看手机,或想着自己的心事,任神思游离到外太空。站着的人就辛苦多了。他们用左胳膊肘在胸前顶出一小块宝贵的空间,用右手擎着手机,依靠那一块小小的屏幕暂时忘掉地铁里浑浊的气味。但他们的眼睛也不是一直盯着手机看,他们会很警觉地留意“有座阶级”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当发现一个“有座阶级”把手机收回包中,或朝着车门口张望时,“无座阶级”们的神经便立刻紧绷起来。他们表面镇定自若,内心却剑拔弩张,盘算着在“有座阶级”抬起屁股的瞬间,既要快如闪电地抢到座位,又要保持一定的风度和优雅。

⑥我每天有三个小时是在地铁里度过的,为了不让自己产生“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这种感觉,我恨不得把电影院和书房都搬进地铁。

⑦在地铁上看电影并不太舒服,因为屏幕太小、噪音太大,时不时还会因换乘而被迫中断。但回到家,把自己摔在床上,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肚子上,如此看电影又总会因为姿态太过慵懒放松而中途睡着。于是我把待看的片子分门别类,节奏舒缓的日式小清新电影拿到地铁上去看,紧张刺激又需充分调动思维的片子则留在家里专心欣赏。赶上忘记给手机充电的时候,我就干脆堂而皇之地观赏别人手机上的片子。有一次我身边的女孩儿在看《生活大爆炸》,我则在她身后伸着脖子,费力地看字幕,看到颇搞笑的台词时,我们俩一起大笑起来。这种陌生人之间的默契后来也时有发生。我实在懒得动脑时,也会靠打游戏来消磨时间。某次我正全神贯注地和匪徒酣战,全然没察觉到身后有一双兴致勃勃的眼睛正盯着我的手机屏幕。就在我收起手机准备下车时,眼睛的主人才把我叫住:“这个游戏叫什么?看着好刺激呀!”我顿时有种他乡遇故知般的亲切感,拉着她热切地聊起了游戏心得。

⑧读书当然也是把通勤旅程变轻松的好办法。我绝大多数的书都是在地铁上读完的,久而久之,竟然养成只有在交通工具上才能专注读书的坏习惯。有段时间我常带着纸质版的《文学回忆录》上地铁, 因为书太厚,地铁上人又多,举到眼前阅读时很容易戳到前面那人的脊梁骨,我因此遭到不少白眼和侧目。但爱书之人总是惺惺相惜的,除了白眼,我也收获了不少赞赏与鼓励。有一位少年曾和我短暂交流过读这套书时的心得,他说在地铁上捧书而读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认真读书的样子让他有点感动。我以为他是想泡我,心里盘算着一会儿等少年跟我要电话号码时该如何婉拒。没想到车到站后,少年跟我道了声“再见”便扬长而去。我愧疚不已。

⑨加班后乘地铁回家便是又一番光景了。晚上十点钟的乘客,脸上不约而同地挂着疲惫和脆弱。好像夜越深,心事就越重,眼神也就越茫然缥缈。这个时候乘地铁,我是不大愿意看书、看电影或者打游戏的。偶尔会遇到混进地铁的流浪歌手,他抱着一把破吉他穿梭在各个车厢,用沙哑的嗓音唱起过时的情歌。我听着歌,把身体靠在车厢内璧。让目光扫过那些忧郁的脸庞,看见自己的影子映在车窗上,像一幅被水泡过的肖像画。


18.“漫漫上班路”上,作者有哪些具体经历?分别概括回答。(四个方面即可)

为了方便挤地铁,放弃了上班带包和穿高跟鞋;

地铁上有座的优越、无座的辛苦和抢座的技巧;

地铁上用手机看电影和读书的经历;

加班后乘地铁的疲惫。


19.文章第②段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叙述四个有关挤地铁的小故事,生动有画面感。突出“北京地铁很挤”,为下文“我”的享受“历险”做了铺垫。


20.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他们面面相觑几秒钟后,般地大笑起来。

“劫后余生”指灾难后侥幸保全生命,大词小用,形容地铁拥挤后带给人的感受,突出强调地铁的拥挤程度。


②我感到自己在人潮拥挤的地铁中

“身轻如燕”指身体轻盈如燕子一般。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挤地铁时不拿包轻松感受。


21.从描写的角度欣赏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动作描写,“听”“靠”“扫”。神态描写,“忧郁”,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我”疲惫木然的样子,表现人们加班后坐地铁里的不同。


22.生活中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把它写下来。(包含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100个字)

略。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9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