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木兰诗/《乐府诗集》》中考链接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在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常用方法:

1.分析故事情节

2.抓住诗句中能体现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词语

3.结合侧面描写和评价

4.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

1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各题。

少年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使骨香。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诗词鉴赏《少年行》

这首诗写少年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诗中的少年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内心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黄家鼎曰:“说得侠士壮怀,凛凛有生气。”

诗中描写了一位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英雄少年形象。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地表现了英雄少年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

诗中的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诗中的少年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表现出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注意结合诗中对少年形象的描写来作答。少年“出身仕汉羽林郎” ,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不向边庭苦”写出了少年面对边庭艰苦环境的态度,“侠骨香”表现了少年的豪侠气概。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和“”两个词,以顿挫的笔法,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纵死犹闻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的能力。纵死:即使死去。犹闻:依然闻见。这两句表明游侠少年明知边庭生活艰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即使为国捐躯,也依然能感受到“侠骨香”。而“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生动地表现出少年从容坚毅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这句借顿挫的笔法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8 木兰诗/《乐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