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

《10. 古诗三首》阅读训练

1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判断对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突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A
对比
B
衬托
C
夸张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这首诗歌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B
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C
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2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判断对错。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黄云、     (多选)

A
白日
B
北风
C
大雁
D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A
写景状物诗
B
送别诗
C
田园诗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3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判断对这首诗的赏析是否正确。

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判断对这首诗的赏析是否正确。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判断对这首诗的赏析是否正确。

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

A
托物言志
B
借景抒情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判断对这首诗的赏析是否正确。

“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10. 古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