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

《9. 竹节人》阅读训练

1阅读解答

​课内阅读。

    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②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③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④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

“一圈黑脑袋”、“一哄作鸟兽散”说明了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这句话中包含哪些描写?(多选)

A
心理描写
B
动作描写
C
语言描写
D
神态描写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近义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意兴——兴致
B
搏将——搏斗
C
知趣——识相
D
破绽——绽放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2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中国的筷子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zhù)”,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了。菁优网
    ②用筷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在使用象牙箸。
    ③筷子的形状,最初是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0.4厘米。到了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分清了。
    ④制箸的材料,通常采用竹、木。如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等。此外还有采用铜、玉、骨、银等材料的,如北京的雕琢玉筷,广州的象牙筷……
    ⑤筷子挺直,宁折不屈。唐玄宗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一诗写道:“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情景,也赞颂了像筷子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徽出土的铜筷属东周时期,云南出土的铜筷属春秋晚期。
B
古代的筷子和现在的筷子形状是一样的。
C
制箸的材料,通常采用竹、木,如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乌木筷,广州的天竹圆头筷等。
D
唐太宗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第④段中的“通常”一词去掉后表达效果不变。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多选)

A
作比较。
B
举例子。
C
打比方。
D
列数字。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有几位同学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了这篇短文,他们分别重点关注(精读)自然段的内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李玉同学想研究筷子形状的变迁,她应该精读第③自然段
B
张诚同学想找一首与筷子有关的古诗词,他应该精读第⑤自然段。
C
刘响同学想弄清“筷子”名称的由来,他应该精读第①自然段。
D
王宇同学想要了解制作筷子的材料,他应该精读第②自然段。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3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童年的春节
                冰心       
    ①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②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③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对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的描述是否正确。

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A
因为“我”过节玩得并不开心。
B
因为年过完了,要投入到学习中了。
C
因为夜晚失眠睡不着而感到滋味不好过。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恋恋不舍”的意思是形容舍不得离开,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依依不舍。
B
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C
“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少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9. 竹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