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

《23. 梅兰芳蓄须》阅读训练

1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梅兰芳少年学艺的故事       
    ①梅兰芳八岁时,父亲就让他学戏。少年的他,资质太差,不是唱戏的料子。眼睛无神,是个近视眼,眼睛迎风流泪;嗓子不响亮。可是,生活所迫,他必须要学。
    ②有一个人愿意教他,那就是吴菱仙。他为什么愿意教梅兰芳学戏呢?原来,吴老师年轻时,有一次梅兰芳的爷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他把恩德报答在梅爷爷的孙子那里了。
    ③为了弥补近视眼,吴老师教授了他一些练眼神的方法。一个方法是几个小时目不转睛盯着一个物体,他总是练得泪流不止,个中滋味,可以体会。即使这样辛苦,他一练就是十多年,坚持不懈。还有一个方法是,他买了一些鸽子,手中拿着一根绑着红布或绿布的棍子。摇一摇红布的棍子,鸽子就会飞到他手里啄食,他眼睛盯着鸽子飞到手里,盯着它吃食。他摇一摇绿布的棍子,鸽子又飞向远处,他目送着鸽子飞向天尽头,直到消失。就这样的苦练眼睛肌肉,他的眼睛也就特别有神采了。
    ④为了练嗓子,吴老师六点钟就来他住的房子,敲窗子叫他起来吊嗓子。开始先带他遛弯儿,遛了半多小时,人也出汗了,才开始让他练嗓子。为什么先让他先遛弯儿,不直接就吊嗓子?吴老师爱惜他嗓子,先出汗,把人整个肌肉都活动起来了,血液也活动起来,再练嗓子,嗓子才没事,要不然嗓子非废了不可。
    ⑤少年的梅兰芳就是凭着这样的苦练,终于弥补了先天的缺陷,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成为享誉世界的戏曲大师。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

梅兰芳学艺的故事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勤奋、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有所成就。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选项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梅兰芳学戏的先天条件十分优越。
B
文中梅兰芳学艺主要是用两种方法:苦练眼睛,早起练嗓子。
C
先出汗,把人整个肌肉都活动起来了,血液也活动起来,再练嗓子。这种方法比较费嗓子。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第2段第二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反问
B
疑问
C
设问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2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爱国的杜子威
    ①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是苏州医学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妻子一起回到了祖国。
   ②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造了一座研究室花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很有钱,问他:“你戴的是什么牌的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一百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手表。人们被他这种崇高精神所感动,敬佩地伸出了大拇指。
   ③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里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访日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安排了工作,只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④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给我寄点。”
    ⑤这位博士归国后以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并用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究脑神经疾病,现在这项研究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短文主要突出了杜子威的什么品质?

A
杜子威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B
杜子威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C
杜子威努力为国家节省外汇的好品质。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短文描写杜子威的事情?(多选)



A
献研究室给国家。
B
疼爱自己的儿女。
C
忘我工作,很少回家。
D
自己却省吃俭用。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团访问日本,在日本的半个月的时间里他都在陪伴他的家人。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3阅读解答

​课内阅读。

    ①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②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③一次,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不去演出 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④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高烧。
    ⑤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⑥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⑦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大家为什么站着也要看梅先生的演出?

A
因为演出没有了座位,人们只能站着看。
B
因为人们不仅喜爱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C
因为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高超。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请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

梅兰芳生病后还是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A
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
B
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C
不屈不挠,苦中作乐的斗争精神。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下列选项对文本理解有误的是:

A
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B
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C
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23. 梅兰芳蓄须